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2019-07-19孙建东
孙建东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生普遍读图能力弱导致成绩难以提高的现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教师应坚持地图与课本并重,在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类型的地图,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95-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就是读图和识图能力。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有效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通过图表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地理图表题占有很大的比重,甚至无图考图,这对于那些读图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看,读图能力差是造成学生失分较多的原因,学生不能从图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导致地理成绩偏低,而地理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考文综成绩的高低。笔者从事了20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看到了学生地理成绩难以提高的“瓶颈”:大多数学生普遍没有读图的意识,在学习中不重视地图的作用,在自主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在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看,“不会看图”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很难提升,尤其是在高考中会一败涂地。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地理学习的困难甚至超过了数学等学科,有的学生甚至到了“谈地色变”的地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能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增强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读图能力差的表现
(一)读图习惯欠佳
表现为不能全面阅读图表中的所有信息,主要是漏看图例、注记、比例尺,或不能很好地读取坐标数值。
(二)空间概念较差
这常常成为制约学生正确读图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学生不能运用空间想象,实现图形变换与图文转换,不能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不能在变化多样的图像中概括出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迁移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因缺乏读图迁移能力,导致读图错误。比如不会将等高线图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等值线图阅读中(等压線图中的高压脊线相当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线,低压槽线相当于等高线图中的集水线)。
(四)遇到多要素叠加图时理不出头绪
高中地理涉及的地图主要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地理模式图、原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分布图、剖面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地理漫画等。在遇到多要素叠加图时,学生因恐惧心理,加上各要素相互干扰,因此不能针对题目要求,抓住主导要素分析,导致错误。
(五)读图方法不科学
读图时局限于局部区域,不能对整幅图做一个总的大势判断,浪费了与此有关联的信息。
二、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良好习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左手拿图,右手拿书”的好习惯,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结合试题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 其次,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读图。在读图时必须能准确找到地图反映的教材内容。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形象性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学会读图,养成读图习惯,才能真正学懂地理,让地理学习不再困难。
(二)加强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1.贴近生活实际,培养读图兴趣。学生在遇到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时,读图的兴趣较浓。因此教师应尽量结合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让学生想读图、要读图。
2.控制读图难度,增强读图信心。在读图训练中,教师要严格控制读图难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读图水平,按照先简单再复杂、先单要素图再多要素组合图、先常规图再变式图的顺序,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自信。
3.规范读图训练,培养读图思维。规范的读图训练是提高读图能力的有力保障。教师要指导学生,拿到一幅图应先明确主题(图名),了解图例、比例尺、坐标单位等基本信息,然后再通览全图,了解图像大势,最后细挖图像信息。这样就不会因漏读、误读图名图例而导致错误。
4.强化学生主体,督促学生绘图。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应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画图,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学生在画图时,必须思考围绕主题画出什么要素、用什么表达方式、怎么画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即使出现错误,也有助于加深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5.精选典型地图,剖析读图方法。教师所选择的地图应有代表性、典型性,通过对典型地图的剖析,让学生把握地图要素的内在联系、地图信息的隐含形式,以及同类地图的阅读方法。例如地形图、政区图、分布图的阅读,关键是根据图中的绝对位置及相对位置信息,对图示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统计图的阅读关键是认真弄清数据坐标系统;地理原理示意图的阅读关键是弄懂相关原理,教师最好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画;剖面图的阅读关键是抓最高点、最低点及转变节点等;对于等值线图的阅读,一方面要弄清等值线图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把握等值线的变化大势。
6.重视图文转化,打造用图楷模。不论是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还是在习题的处理过程中,教师都应重视图文转化,重视每一幅地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有效信息,运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让学生查阅地图、确定位置,适当介绍或分析背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提高学生看图、析图和用图的能力。
三、地图教学和非地图教学效果比较
为了验证地图教学和非地图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笔者分别在自己所任教的2018级高一14班和15班上了教学内容相同(洋流)但授课形式不同(同课异构)的两节课,并通过课堂小练习分别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14班采取地图教学方式,教学中,笔者先把世界洋流分布图通过多媒体在白板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颜色找出洋流的类型,再通过电子笔用颜色鲜明的线条勾勒出世界洋流的分布地区,让学生一边找,一边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15班采用传统的非地图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出对应的洋流名称,学生根据教师所描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地图教学的14班学生练习正确率高达85.4%,而采用非地图教学的15班练习正确率才73.2%,这充分说明:地图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在教学中对地图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要勤用图,多用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类型的地图,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显性和隐性信息,构建空间概念,并對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整合,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之间的自如转换,实现图与文、图与图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