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史料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9-07-19袁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思考

袁顺

[摘   要]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高考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还是由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需要所决定的。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所开展的史料教学要具有适度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63-02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非常重要。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史料教学呢?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史料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上,注重史料的学习和运用,利用筛选后的史料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历史学习情境。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历史思维路径去解读史料,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逐步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是由如下几方面决定的

1.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在课堂上需要经常使用史料教学法。历史教育的本质和史料教学紧密相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探究学习、独立思考是其根本要求。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再现和重演,只能通过历史遗迹、文字记载等进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获得切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再根据个人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实现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随着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史料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让学生掌握史料,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2.是由高考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

以江苏高考为例,历史试卷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与创设,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历届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来看,试卷中材料来源以史家著作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古籍文献、档案奏疏、人物传记等多种类型的史料,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从著作者国别来看,引用中国学者论著多于外国学者论著。从著作者的时间来看,引用近现代学者比例远远高于古代学者比例,并且增加了对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考查。这样既有利于新情境的营造,又适应了历史学科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要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平时要善于开展史料教学,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4题: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此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史料分析和解读能力,要从史料中得到有效信息。材料中“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显示“亦贵进士科”,所以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

3.是由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所决定的

目前历史教学界特别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修订)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1)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史料教學过程中,我们用史料解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学习历史的始终,对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课堂上运用史料,必须让学生了解该材料的背景,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这样的时空条件下,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3)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史料的种类很多,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史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在选取史料的过程中,要选取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意义的史料,教会学生辨别史料的真伪。(4)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生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史料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并且能合理解释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史料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解释和分析历史的基础上体会以古鉴今,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要提高史料教学效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适度性

目前高中课堂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历史材料汗牛充栋,如果在课堂上不加限制地使用史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甚至可能使教学偏离教学重点,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所以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高中历史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者,因此史料在数量上不宜过多,且每条史料都不宜过长、过难。在题型上,可以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相互搭配的形式。

2.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所选取的史料要紧扣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搜集典型的史料,还要尽可能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相应的史料,配合所设计的针对性问题,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科概念和价值判断,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史料和教材内容要相呼应,既可以相互印证,也可以呈现差别甚至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下面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进行说明。教材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20世纪70年代初为界限,分成两个阶段,从普遍奉行到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史料,例如:

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践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措施与效果。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总结出答案:措施是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健全干预经济机制,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效果是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样学生对于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就印象深刻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后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另一则史料: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通过对史料的阅读、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概括出材料中的经济政策与上则材料相比有什么變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通过这则史料的学习,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会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上述史料和教材内容紧密相关,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3.要有可持续性

史料教学目前已经是中学历史课堂上常用的方式,要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下功夫。史料的教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史料本身并不能自动发挥其功用,它需要教师才能发挥其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加强史学阅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历史学科浩如烟海的史料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教师通过史学阅读,可以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密切关注史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广泛吸取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史学界中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新观点、新论述、新材料,再基于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史学研究成果和历史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

同时,历史教师要学会主动去搜集史料、编辑史料,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由教师给学生单纯讲解史料,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要不断提高史料掌控能力和历史辨析能力,平时就要加强语文学习,提高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做适当的练习题,锻炼实战能力。这样,史料教学才会真正高效。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思考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