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
2019-07-19杨建华
杨建华
[摘 要]法治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更生动、情境创设更精彩、信息获取更便捷、师生交流更通畅、能力培养更有效,所以构建出彩课堂需要融合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课;跨界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49-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改动突出强调了“法治”,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也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思维多变,性格易冲动,对于法治教育可能存在逆反心理,法治观念淡薄,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在当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授时基本按照考纲,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法律知识点,导致学生法律知识掌握不牢固,用法维权的意识较差。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现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形成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新型课堂,必定会极大调动初中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更生动
为了让法治课堂更精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相应的材料,制作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使课堂生动形象,声情并茂。例如在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笔者就从网上截取了一幅2018年国家领导人当选后向宪法宣誓的图片,然后设问: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让学生懂得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每年的3·15晚会播出后,笔者总是第一时间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使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情。基于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更精彩
青少年具有求异、求变、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他们追求新奇和刺激,喜欢娱乐与趣味。而法律知识本身相对枯燥,因此要让学生想学,学得高兴,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选择那些具有趣味性与新颖性的材料,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探究、发现,从而理解和把握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利用信息技術模拟或再现生活画面,创设生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图文声像兼备,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如笔者在讲继承法时,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法治与生活》栏目中一个姐姐与弟弟争夺遗产的故事,并且故意不让学生看到结局,然后设问:“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再揭示结局。课后,学生都反映他们对这节课印象深刻。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情境更有效。有的教学资源较长,就要删掉一部分;有的教学资源较短,就要适当扩充。像3·15晚会视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法治教育的材料,但太长了,所以每次笔者都是先把它下载下来,然后利用相关的视频编辑软件(如格式工厂)对它进行加工,把它分成若干较短的视频,以便在课堂上使用。有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己创编资源,这样的资源一方面更实用,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遵守公共秩序时,笔者用摄像机拍摄了学生在食堂排队、就餐的情况,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特别感兴趣。
三、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信息获取更便捷
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很快,每年都会制定和修改不少法律,再加上每年的法制事件也不少,所以,法律知识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课本案例资源相对是有限的、滞后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拓展,而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运用网络资源能轻松地解决教学资料不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扩展。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上网查询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重点,拓展知识。教师还可以把自己整理的学习材料放到学校网站,或自己的网页甚至博客上,供学生访问、浏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资源库的具体位置等,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像我们当地推广的泰微课,就是泰州的优秀教师经过认真准备录制的教学视频,其中有很多法律方面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帮助很大。笔者经常建议学生有空多看看微课,自主学习,从而引发其思考、感悟,唤起其情感体验,使其更好地领悟教材内容,并真正体会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要知法、守法。
四、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交流更通畅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冲动,都渴望成为发言的中心。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交流功能,使网络多媒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平台。比如,在我区一节公开展示课上,师生每人手拿一台iPad。在上课时,上课教师利用iPad设计了法律知识调查问卷,看看学生对法律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思考后作答,并利用iPad上传自己的答案。教师及时批改并做出点评,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师还适时组织了一次网上讨论,指定一个讨论题,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辨,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力培养更有效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大量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提升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是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针对校园欺凌事件,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法律知识以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让学生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小论文,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指导学生通过对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如针对我校门口行人闯红灯现象严重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政府网站上发帖子或将自己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邮箱,让学生尝试着行使公民的监督权。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法律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有助于提高法律教学的实效性。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学科教师的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让学生自觉守法、真正懂法、正确用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