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恩难忘,丰碑不朽
——追忆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

2019-07-17唐彩斌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研讨班澳门笔者

◇唐彩斌

近年来,每到上海出差,如果住上海都要去探望年迈的先生,如果不能去,也要打个电话了解近况。2018年12月16日,笔者在上海参加会议,结束时决定不留宿上海,特向先生家去电,师母说先生还是老样子,留在六院医护,只是有时犯老年糊涂。12月20日,万万没有想到先生竟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悲痛万分。

初识先生,源自他坚持办了二十多年的“一个班”。由先生等几位老前辈共同发起组织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这个“班”得到了教育部人事司的重视与支持,先生从1992年开始,亲力亲为办了二十多年,成为全国数学教育研讨的最高学术平台之一,推动着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4年12月,恩师张天孝老师推介我去参加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当时参加研讨班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还比较少。 就是在这次研讨班上,有缘结识先生。但与先生有深入的交流,还是在2006年12月,那一届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移师澳门,澳门数学教育学会安排了与会代表外出观光,先生说已来澳门多次就不再外出,笔者也是如此,于是先生就提议,不妨到他房间聊聊小学数学的事。因此结缘,开始了一段忘年交。

蒙受教导,源于他专门为小学数学写的“一本书”。先生早年其实是研究纯数学的,在现代数学史、泛函分析上都有建树。后来,先生与数学教育结缘,担任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的负责人。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先生试图从高观点解析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与黄建弘、孔凡哲、黄荣良等教授拟合著一本书《小学数学研究》,为了多点小学数学教学的视角,笔者也有幸参与。在完成书稿的过程中,便有机会与先生经常近距离地接触,常常在先生的书房一谈就是数小时。直到后来,需要对着话筒、戴着耳机交流,先生脑子里存储着的知识就像他家连廊里长长高高的书架,连绵不断,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每一次交流,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教导。因为有了这本书的合作,后来先生就常常带上笔者参与小学数学研讨活动。

敬仰先生,因先生执着于数学教育的这份情。先生退休,“退而不休”。每一次去先生家里,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学习不断,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即使后期住院,每到病房,先生还是在病床上翻阅数学书籍和期刊,关心着数学教育的动向。 记得有一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后不久,一听到消息,他就过问“珠算”的事宜,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让算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经过先生提议,算盘出现在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病床上的他很欣慰。先生对新生事物也有特别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国》,他就说:“中国的数学教育为什么就没有人拍成这样的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示呢?如果有人愿意拍,我就愿意写脚本。”

垂范百世,更因先生博大胸怀、深沉厚实的那份爱。先生作为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执行委员,也是中国的第一位代表,一直致力于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数学教育的中国声音。先生自谦,说起初自己英语也不好,但是多读敢说,就不再害怕。先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广交朋友。与数学家结伴,熟识陈省身,著有《陈省身传》;就在两个月之前,老友杨振宁教授特意赶去医院看望,先生喜出望外,相谈甚欢。先生著书立说的同时,不忘提携后辈。从不自大强势,即使看到我等小辈,也都用“合作、支持、帮助”谦辞。先生八十华诞那年,海内外的宾朋纷至沓来。会议合影阶段,来宾们按各种身份在台前与先生拍照留念,有的是数学教育学会的朋友,有的是海外专家,有的是师范大学校长,有的是老同事。这时,先生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位教授的名字,他想约请这几位教授一起合影,表示在国家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大家虽然意见不一致,但都是学术争鸣,希望大家彼此尊重,相逢“合照”泯恩仇。可见先生的胸怀、气度以及良苦用心。

今生有缘,能在人生旅途遇见先生,受益良多,笔者没有资格做先生的门生,也没有机会系统听先生授课,更无法传承先生数学教育的精髓。即便如此,也已心怀知遇之恩。苏州河畔先生书房、澳门宾馆会客厅、上海电视台摄影棚、杭州灵隐茶树下,都留下了先生的音容与教诲,慈祥的面容、浑厚的语调、坚定的神韵,依然就在眼前。

先生千古,丰碑不朽。

猜你喜欢

研讨班澳门笔者
老师,别走……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澳门回归日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
民革中央举办厅级以上实职干部专题研讨班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