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研究
2019-07-16王英丽
1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特点分析
平法识图与钢筋工程量计算课程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钢筋空间想象能力和钢筋算量能力,使学生对建筑结构图纸的识读和建筑制图的基本规范、规定有所掌握,并且在掌握各种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基础上,依据图纸正确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课程内容抽象
平法是用二维的平面表示方法表示建筑物中柱、墙、梁、板、基础、楼梯中的钢筋。本课程节点构造多且大多是工程中较常用的节点形式,知识点庞杂,且均为重点。另外,用二维图纸表示钢筋的空间排布,学生很难将平面图纸表示的信息还原成实际的排布形式。我校上课时使用的图纸为我校框架结构学生公寓图纸,在介绍钢筋排布时,只能借助模型或者施工时的照片。
1.2 课程学时少
工程造价专业对手算钢筋量和软件算钢筋要求较高。但是,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多,学生接受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这些都与课程学时限制冲突。近几年,高职院校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家提倡的通识教育课、创新创业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挤压着专业课的学时,如我校这门课程学时由最初的110学时调整到%学时,再到现在的72学时。学时减少,但是技能要求却摆在那没有变,如何保证教学效果,满足岗位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在线开放课程考核系统建设
考核系统是在线学习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前,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传统的试题考核,这种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不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也很难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合理的安排考核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是开发课建设的关键问题。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利用“职教云”平台进行平时考核,将课程三段式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来设计课件学习、课堂活动、作业、考试考核活动,其比重分别为30%、25%、25%、20%。
2.1 课件学习
课件学习包括学习进度、学生对单个课件的评价、问答、笔记和纠错五项。这五项的权重总和不能大于100%。通过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可以考核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的完成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查看学生对单个课件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通过查看单个课件的问答,了解学生关于课件学习的疑问,进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笔记功能将课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老师也可以通过查看笔记考查学生的学习轨迹。笔记可以在平台中输入,也可以拍好图片进行上传。对单个课件的纠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学习进度设置为70%,评价、问答、笔记分别设置为10%,总权重为100%。
2.2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包括考勤、参与、课堂表现分、测验平均分四项。这四项的权重总和不能大于100%。考勤反映学生的出席情况,学生进行签到,老师可以对未出席学生进行缺勤、公假、事假、病假、迟到、早退、已签到的标记。参与的分数是由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表现、讨论、头脑风暴、小组PK,课堂教学评价参与,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参与的次数决定,以此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课堂表现分教师是针对提问、讨论、头脑风暴、小组PK、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自我总结所赋予的分数。测验平均分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测验的平均分数。教师可以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插人测验题。测验题可以从本课程题库中进行引用。测试题型均为主观题,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能起到即学即练的效果。本课程将考勤设置为40%,参与、课堂表现分、测验平均分分别设置为20%,总权重为100%。
2.3 作业
作业为主观题,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教学视频中知识点的印象。本课程建设了试题库,试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在设计上以知识点为单位,在难度上设置了非常简单、简单、一般、困难、非常困难五个级别157道试题,平均每个知识点配置5道试题。大部分题目都是根据教学视频中讲解的内容而设置的,题量虽少但能紧扣知识点。小题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做题压力和厌烦感,提升学习兴趣。课后作业可以直接从题库中选择相应知识点不同难度的试题并给予相应的分数,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答对得满分。绘图题、计算题这样的主观题,可以让学生上交纸质作业或电子版文件,再利用平台的登分作业功能为学生赋分。
2.4 考试
“职教云”平台内的考试设置在每个项目结束后,检验学生对某个项目的学习效果,并且通过反馈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思路。考试试题从课程题库、资源库中导入难度适宜的客观题。本课程七个项目七次考试,权重和为10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
作者簡介:王英丽(1981.7-),女,汉族,吉林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