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2019-07-16史新宝
史新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让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参与互动,有利于其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目的;合作机制;合作时间
1 打好合作基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所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教学意义,是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使得课堂成为了部分学生的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更小的学习单位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
2 明确合作目的,确立合作任务
建立科学的合作任务,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合作学习任务的内容,才能促进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但受到合作任务的影响,很多合作学习活动的效率较低。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任务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合作学习任务过难,影响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任务过于简单,会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变得没有意义。同时,教师没有解释清合作学习任务,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解决什么问题,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任务的引导下,明确数学课堂的学习方向。针对不同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的付出收获数学知识。
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從教学目标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了解人民币的大小以及其中的转换规则。利用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能够使合作学习活动更有互动性与动手性。教师给学生准备好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在教师说开始之后,引导学生以合作方式,用最短时间将其排列出来。给学生解释清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小组竞赛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激发以及合作责任的清晰化。又如在学习“认识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有ABCD和O个地,方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表达ABCD都在O的什么方位。用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认知数学知识,才能让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
3 明确合作机制,优化台作效果
明确小组合作的机制,能够让学生有效控制小组合作学习行为,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秩序。在之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因为失败的尝试,不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在合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的小组讨论过于热烈,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热情。因此,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高效化,教师要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小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成员尽最大努力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同时,要明确小组合作讨论的原则,比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在合作中发言,小组发言不能影响其他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以此来规范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像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观察几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式。有的小组内分歧较多,讨论气氛过于激烈,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情绪。这时,教师要通过课堂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降低讨论的音调,找到讨论的重点,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明确下一步的讨论重点,促使课堂合作学习氛围的和谐化。
4 规范合作时间,提高合作效率
规范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时间,是保证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合作时间的讨论。看到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教师希望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影响了课堂实效的把握。小组讨论的时间,对于课堂教学进度有一定影响。教师要保证有效的教学进度,就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间。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水平有所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数学课堂创新性的提升,才能让小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科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快速解决教学难题,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蒋光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新教师.2014(06)
[2]张瑞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