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的渗透
2019-07-16王晓微
王晓微
摘要:作为教师,既肩负着传授学科知识的任务,又同样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疏导,理解学生隐藏在心里的问题和困惑,调整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课堂心理氛围;心理健康意识;和谐;赏识;自信心
眾所周知,一名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否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绩,除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外,懂得如何做人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作为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一名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品质的培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犯错,因此误入歧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缺失,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经常通过媒体看到学生伤害同学出现校园欺凌事件,甚至杀父拭母的等报道,这一幕幕鲜活的例子,都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名学生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教师,既肩负着传授学科知识的任务,又同样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疏导,理解学生隐藏在心里的问题和困惑,调整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我校近几年,曾承担过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因此我把相应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对班级学生心里健康的研究之中,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严重。依据调查结果来看,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于是,我在平时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觉得,重点应该从下面几点进行研究。
1 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中的成员,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态度,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1.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情绪直接影响这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教学活动开展钱,教师可以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处于平等友好的地位,课堂中就会形成一种具有积极精神,愉快向上的课堂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独立个性的满足。
1.2 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教学过程不仅纯粹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与同学合作的愉快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以及成功的体验,从而变得更积极更自信,进而达到增进学生身心愉悦的根本目的。也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切实的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组织开展了朗读系列竞赛活动。从不同层面对学生朗读理解情况进行考察,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优胜奖”、“进步奖”等奖项,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1.3 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能鼓起学生学习的勇气,又能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让学生学活生活,学会做人。
2 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具备相应的协调与控制情绪的能力。保持良好心境,教态自然,具有亲和力,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并带动学生。一个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句句激励向上努力的话语,都会带来惊人的效果。同时教师不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不满等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去。课堂上,遇到有顽皮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回答的答案不尽人意,课堂气氛不够和谐,教师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3 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在这个科技与知识经济不断不懈发展的时代,电脑和手机的使用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已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可以把学生平时生活中不宜见到的场面、景物等通过多种形式形象生动的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投人到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之中,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祁竹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51):57-57.
[2]温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0):85-85.
[3]顾晓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000(0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