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9-07-16何得桂
摘 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竞争力提升为目标,构建了质量导向型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它围绕追求“卓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分层培养、模块设计和特色引领,着重通过研究环节、案例环节、实践环节和创新环节展开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教育引导学习者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综合能力,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7-0080-03
一、研究背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全方位部署。如何实现从规模效应提升到内涵式发展的深刻转变,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核心命题和最紧迫任务。与此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如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等多规格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自1998年东北大学首次创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截至2018年9月,全国已有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该专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在学习、借鉴国外本专业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与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培养体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而言,其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公共管理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有效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形成了诸多学术研究成果。刘秀岩着重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基于就业导向的若干建议[1]。龙兴武和蒋辉研究了基于区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学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认为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晰是区域地方性大学实施应用型公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2]。谢舜、谢清和杨欣基于SWOT 分析框架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以及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研究[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性特征,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合作部门数量
少。有的学者提出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对口实践基地严重不足。诸多因素制约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逐年走低。如何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积极应对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宣勇、何作井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打破传统的四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浙江工业大学的“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探讨[4];有
的认为要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议从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構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5];何得桂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回归、评价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能够与社会需求和谐发展的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6]。也有一些学者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如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有的探讨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有的则对公管专业教学模式展开相关研究[7]。与此同时,有部分学者关注到国外相关专业发展状况及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启示。例如,纪肧霞认为,发端于美国服务学习的教育模式,其成功实践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社会责任感、服务社区发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提供借鉴[8]。
总的来看,既有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于区域性(地方性)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的多,而对于研究型高校(一流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的还比较少;二是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教学模式的多,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三是既有的研究和探索具有碎片化特征,系统性还不足,难以形成合力,相对缺乏宏观和中观的视野和改革举措;四是研究型高校现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的特征或理念彰显得还相对不足,还缺乏分层次、分类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满足具有差异性的学习者需求,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三、“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做好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并认真实施。鉴于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分层培养、模块设计和特色引领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者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存在若干的差异性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公共管理系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者进行分层次、分类管理,特别是要着重探索如何进行分层培养问题。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前期探索和人才培养实际,构建“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层培养是其核心,模块设计是其保障,特色引领是其有效支撑。该模式要对学生实施分为“综合性创新、拔尖型创新、复合类创新、国际型创新”四个层次培养。所谓的模块设计指的是面向学习者的教学内容按照“研究、案例、实践、创新”等4个模块展开相应的设计,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分层定位,对这些模块进行不同比例的安排。譬如,“国际型创新”层次的学习者与“综合性创新”层次的学生相比,他们课程安排中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比例会更大。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着重探索和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定位与模块设计的科学化、比例化问题。着重通过知识更新、技能训练、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等四个方面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需求和实现教学要求。该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强化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加强应用型科研和特色课程建设等方式[9],从而助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特色化,以快乐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特色化、精准化。
(二)“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过程具有创新性
理念创新是各种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先导。认真培养和不断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键是要让学习者主动地参与“研究—案例—实践”全过程,以研究启迪他们的智慧,通过案例积累经验,借助实践增长他们的才干,进而形成推动创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在理念上具有创新性,在过程或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在“研究”这个模块中,主要通过全英文教学、学术讲座、Seminar、学术论文等主要途径进而实现教学的创新。在“案例”这个模块中,主要是通过“筛选、分析、编写、提炼”等四种有效方式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至于实践环节则主要通过四种方法,即“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情景模拟、毕业实习”,以此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由此可见,这种创新性理念与传统理念相比,它在处理师生关系、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授课内容、使用教学手段和开展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并具有先进性的特征。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合格”线设计的,而“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为追求“卓越”展开设计。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把“研究—案例—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及时、有力地转化为“学、问、思、辨、行”的教学活动和过程,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10年11月起就倡导和定位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并明确提出了“社会大课堂与教室小课堂结合”的崭新理念,通过载体创新,推动学习者的“主体参与”。学习者要按照规定阅读经典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并鼓励学习者积极撰写学术文章。通过设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耕读会这一组织开展“阅读经典、躬耕实践”的各类活动,每年定期编辑出版《耕读汇》8期,截至2018年11月,已经累计编辑出版79期;与此同时,把学习者参加读书活动纳入了“专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训练”这门实践课程中,每年定期对在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公开表扬。注重通过管理案例实践、实验模拟实践、建设实习基地、举办大学生策论中国等方式认真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举措。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比如参与式法、设疑开拓法、案例法、情景启动法、大小课堂互动法、论辩法等。
(四)“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及其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于2014年根据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构建和探索,并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每一类的学生培养中基本上做到了按照“研究、案例、实践、创新”等四个模块进行科学的内容设计以及比例设计。2014—2018年,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指导教师的应用型课题实现了全覆盖,位居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各本科专业之首、全校所有本科专業前列。例如,每年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达10余项;截至2018年9月仅2015级本科生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2017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挑战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与此同时,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率不断提升,出国留学人员也持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公务员招录、选调生选拔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本科毕业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持续提升。以“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成果获得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此外,得益于“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于2016年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公布本科专业预评估结果的通知》结果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评估结果排名位居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各本科专业的前茅;上海软科(ARWU)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59位,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正在不断释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秀岩.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7).
[2]龙兴武.基于区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学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
[3]谢舜,谢清,杨欣.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2,(8).
[4]宣勇,何作井.“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2,(5).
[5]范逢春.行政管理专业“RCP”一体化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2,(16).
[6]何得桂.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管理学原理”本科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6).
[7]李玲,朱旭,宁德斌.专业认知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双螺旋教学模式”: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
[8]纪丕霞.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美国服务学习的成功经验借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0).
[9]柳松,刘春桃.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农科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4,(9).
收稿日期:2018-11-08
作者简介:何得桂(1982—),男,福建尤溪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的
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培育项目“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Y17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