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9-07-16王丽玲魏浩武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承时代

王丽玲 魏浩武

摘  要:中华民族璀璨绚烂的五千年文化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芒。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矢志不移地将这宝贵的文明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去努力探索和实践文化文明传承的形式。立足当下,我们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教育模式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诠释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含义。不仅清晰把握历史发展轨迹,更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让经典永远流传,让我们的孩子永远记住炎黄子孙的身份符号。

关键词:中华文化;历史;时代;教育;传承

作者简介:王丽玲,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魏浩武,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湖北 武汉 4322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122-03

历史总是以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将民族文化融入每一个人的骨血,拥有丰厚文化的民族才能矗立其应有的精神高度,一个国家才有屹立于世界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中华民族璀璨的五千年文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支撑我们的精神信仰。历经岁月的洗礼,这笔财富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守住祖先赋予的这笔财富,同时把民族的文化基因传递给学生,让这份文明拥有生命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是教师要不断思考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追寻的意义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全面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括悠久醇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之际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在于民族文化的复苏与觉醒。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文化延续下来。随着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掀起了一股找寻文化源头的热潮。人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与大力传播传统文化。身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由内而外涌发出一种民族自豪感。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召唤,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矢志追求的精神目标。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在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和意义。首先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让儿童在幼儿期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品性,即“做人”。其次,是文化认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幼儿喜欢并接纳民族文化,进而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成就,认同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感到骄傲与自豪,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第三个层次应该定义为从整个青少年时期起直至一生的人生目标。让幼儿逐渐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通过当下的转化而得以新生的,当代的文化既是对过去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文化创新和发展。因此,“做现代中国人”是以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育人。在幼儿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播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才能让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树立人生伟大的理想抱负。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精心耕耘好幼儿宝贵的三年光阴,滋兰树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

1.文化立园,向下扎根。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幼教人的责任和使命更为突出。在蒸蒸日上的教育行业,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萌发的阶段,也拥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教育使命。传承文化,必先将其根扎下来,才能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和意义,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文化立园为基石。一方面,这是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文化立园是一个园所能够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幼儿园因为有了文化的定位,才能更明确办园的目标。

2.传承延续,春风化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試行)》里提到,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丰富的学习场景、形式和内容,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涵育丰厚的气蕴,涵养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1)传统文化之润心。时下社会上涌现出汉文化热潮。人们热衷通过学习传统礼义习俗来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反映出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心理。其实追根溯源,是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尊重。当人们愈加品味到传统文化之美时,就愈加以更丰富的形式来诠释这些传统文化。

幼儿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孩子们的所见所思所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认知,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深。同时也会成为影响他们一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文明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传统的中国美仍然没有过时。这同样也是让世界其他国家认识中国的一个独特符号。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基于幼儿人生持续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调整并加大了传统文化知识在义务阶段的比重。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传播与研习国学的时代特殊性和前瞻性。学前教育则更应该以延续传承传统文化为使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通过习、诵、咏等形式让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产生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通过常规的教养与仪式化的特殊形式结合来强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浸透力,真正做到教泽涵濡,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2)革命文化之养正。近代的中国是一部民族抗争的历史。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自由和平的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伟大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久远,然而为共和国建立而牺牲的先烈,却矗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一座座丰碑在今天仍然令我们肃然起敬,令我们仰望。红色革命文化更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血液,中国人身上流淌的始终就是这样一种抗争精神和不屈精神。

当幼儿园广泛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作为幼教工作者也在思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充分考虑年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后,我们更应该去积极思考开展活动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革命红色老区,木兰乡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的英勇事迹。通过听老红军爷爷讲战斗故事、参观抗战博物馆、祭奠革命英烈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从小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烙刻了一个叫“使命”的印记,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由此注入了孩子的血液中。

(3)社会主义文化之立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既珍视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豪于我们的近代文化,又要充分肯认中华民族当今时代的文化新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更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深刻体会、领悟和践行的。

在幼教工作者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抽象难以理解的,但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形式给幼儿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该从工作和生活实际去体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幼儿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特色鲜明,具有时代的价值,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一种文化的新创造。我们身处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的必然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对于时代的新内涵、新意义,我们有责任和使命让幼儿明确做現代中国人的责任,不仅要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还要将这种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文化兴园,向上生长。找准了文化立园的基点,就能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通过全方位构建幼儿园的文化教育体系,让幼儿园因为有科学的顶层设计而拥有更加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同时将幼儿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幼儿的终生发展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幼儿园的文化发展定位让全园教职工的价值观与幼儿园价值观步调一致。同时要把家长、社区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这些群体在参与幼儿园规划发展的事务中实现价值观的转变,从而实现多方积极为实现幼儿园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良好局面。

幼儿园着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体系下,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让幼儿在阳光雨露下充分享受丰厚的精神滋养。多层次、多渠道的分段实施,让幼儿从不同方位全面感受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内化为思想认知,并不断茁壮成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继往开来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国教育的战略要求。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伟大,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永远与时代同行,在历史的浪潮中经受洗礼,仍在当今时代体现出磅礴力量。作为教育人,我们如何接好这一棒,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领着教育者去努力践行教育强国的中国梦。然文化强国,本在育人;育人之本,幼学当首。我们如何接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荣光,唯有立足当下,不忘初心,坚守幼教情怀;唯有担负起新的文化传承使命,筑牢根基,才能不断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传承时代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e时代
e时代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