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AgX改性吸附剂的烷烃/烯烃的分离技术

2019-07-16苏文利臧甲忠范景新马浴铭于海斌

无机盐工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烷烃烯烃分子筛

赵 闯 ,苏文利 ,臧甲忠 ,孙 磊 ,范景新 ,马浴铭 ,李 犇 ,李 滨 ,于海斌

(1.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1;2.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

随着中国清洁煤技术的不断发展,α-烯烃的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其中费托合成工艺是煤炭清洁技术中最有效方法之一,费托合成处理后油品组分中主要包含α-烯烃和正构烷烃,含少量醇、酮、醛及酯等含氧化合物[1-2]。其中,轻质 α-烯烃(C5~C10)质量分数为33.69%,重质α-烯烃(C11~C16)质量分数为18.39%。费托合成油用于化工初级原料或燃料油燃烧,经济性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够。如果对费托合成油中烷烃和α-烯烃进行吸附分离,不仅能够生产清洁优质航煤、非芳溶剂油及优质润滑油等产品,而且能够获得高附加值的α-烯烃,进而提升费托合成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中国煤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4]。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X吸附剂,通过XRD、CO-TPR、XRF和FT-IR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通过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吸附剂烷烃/烯烃的分离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吸附剂的制备

用 NaX 分子筛[n(SiO2)/n(Al2O3)=2.33]为载体,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AgX吸附剂。

等体积浸渍法AgX吸附剂制备:载体的吸水率为0.4~0.5 mL/g,将不同负载量的AgNO3完全溶于分散剂后,加入去离子水,配制等体积浸渍液,多次浸渍后于120℃烘干6 h,500℃马弗炉中焙烧6 h,制备不同AgNO3负载量的吸附剂。

离子交换法AgX吸附剂制备:NaX分子筛与一定浓度AgNO3溶液(液固体积比为10∶1)在80℃下交换6 h,用去离子水洗至pH=7,在120℃烘箱中干燥3 h后,于350℃马弗炉中焙烧3 h。

1.2 主要原料

模拟油品组成为:1-己烯,质量分数为50%,分析纯;正己烷,质量分数为40%,分析纯;环己烷,质量分数为10%,分析纯。甲基环己烷和正辛烷均为分析纯试剂。

1.3 表征

吸附剂的固体紫外表征采用V-750型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波长范围为200~800 nm,波长带宽为5 nm(准确度为±0.2 nm);吸附剂的孔径及比表面积由BET测试法(N2吸附-脱附曲线)测定,BET采用3H-2000PS1/2型氮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XRD采用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定,扫描范围 2θ为 5~50°;XRF采用 ZSXPrimusⅡ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定;TPR采用AutoChemⅡ2920型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分析仪测定;吡啶红外采用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测定,扫描范围为400~4 000 cm-1。

1.4 固定床吸附与脱附器

在200 mL固定床吸附与脱附器上评价吸附剂的分离性能。吸附剂干燥脱水后,装入固定床吸附与脱附装置内进行评价。采用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分含量,吸附温度为40~70℃,压力为0.5~1.0 MPa。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表征结果

2.1.1 固体紫外表征

图1为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AgX吸附剂的紫外漫反射光谱图(波长范围为200~800 nm)。由图1看出,两种制备方法AgX都存在3个紫外吸收峰,说明Ag存在3种化学状态,208 nm和252 nm分别为AgO和Ag2O的吸收峰(峰强度较弱);400 nm附近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峰为Ag单质的吸收峰,说明两种制备方法下Ag主要以单质的形态存在[5]。

图1 吸附剂的紫外漫反射光谱图

2.1.2 FT-IR表征

图2为吸附剂的FT-IR谱图,首先吡啶常温吸附30 min,然后分别在150℃和450℃下脱附。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B酸和L酸的比见表1。从图2和表1表征结果可知,两种方法制备的AgX吸附剂中酸类型主要以L酸为主;在相同脱附温度下浸渍法制备的AgX中L酸酸量大于交换法;其中交换法制备的吸附剂中几乎没有B酸中心;在相同脱附温度下浸渍法制备的AgX中B酸酸量大于交换法。这可能是因为,交换的Ag离子覆盖了NaX分子筛孔道上的B酸中心,使NaX载体中较弱的B酸中心被覆盖,L 酸酸量增加[6-7]。

图2 吸附剂的FT-IR谱图

表1 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B酸和L酸的比

2.1.3 BET和XRF表征

吸附剂的BET和XRF表征数据见表2。AgX(浸渍)吸附剂的孔容和比表面积降低较多,说明Ag分散在载体表面,存在部分堵孔现象;NaX分子筛的n(SiO2)/n(Al2O3)为 2.33,AgX (交 换 )吸 附 剂 的n(SiO2)/n(Al2O3)为 2.63,AgX (浸 渍 )吸 附 剂 的n(SiO2)/n(Al2O3)为 2.64,说明经两种方法改性后的吸附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铝现象。

表2 吸附剂的BET和XRF表征数据

2.1.4 XRD表征

图 3分别为 NaX、AgX(浸渍)和 AgX(交换)吸附剂的 XRD 谱图(2θ为 5~50°)。 由图 3 可知,经两种改性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基本保持了NaX分子筛的特征峰,且没有出现AgNO3晶体的特征峰,说明金属分散的效果较好。改性后分子筛的结晶度也没有降低,说明改性过程中分子筛晶格结构没有被破坏,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结晶度[8]。

图3 吸附剂的XRD谱图

2.1.5 TPR表征

图4为AgX(浸渍)吸附剂的H2-TPR谱图(还原温度为100~900℃)。从图4可以看出,吸附剂具有3种还原峰,还原温度分别为355、665、830℃,说明金属Ag存在3种化学状态,这与固体紫外表征结果一致[9]。表3为AgX(浸渍)吸附剂的CO-TPR数据。吸附剂在高温H2下还原后,40℃下进行CO脉冲吸附,测量金属Ag的分散度。Ag分散度达到93.18%,可能处在近似单层分散的状态。

图4 AgX(浸渍)吸附剂的H2-TPR谱图

表3 AgX(浸渍)吸附剂的CO-TPR数据

2.2 吸附剂的评价结果

在吸附温度为50℃,压力为0.8 MPa,解吸剂为甲基环己烷/正辛烷的条件下,进行烷烃/烯烃分离实验。表4为吸附剂的评价数据。由表4可知,NaX吸附剂对烷烃/烯烃没有选择性,分离度R烷/烯=0.3。与AgX(交换)吸附剂相比,AgX(浸渍)吸附剂的烷烃/烯烃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度R烷/烯=1.23>1.0,且脱附速率更快(脱附时间<40 min);AgX(浸渍)吸附剂的吸脱速率比为0.98(接近1.0),说明吸附-脱附过程基本处于平衡状态[10]。AgX(交换)吸附剂的脱附时间>40 min,说明烯烃存在拖尾现象。两种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AgX(浸渍)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烷烃纯度达到100%,在脱附过程中烯烃纯度达到100%。因此,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AgX吸附剂更适合烷烃/烯烃分离体系。

表4 吸附剂的评价数据

图5 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曲线

2.3 吸附剂再生性能的考察

分别将AgX(浸渍)和AgX(交换)失活吸附剂在500℃马弗炉中高温焙烧8 h,再生吸附剂的烷烃/烯烃分离性能见表5。经过5次高温焙烧,其再生性能曲线见图6。由图6可知,经过5次高温再生后吸附剂的烷烃/烯烃分离效果基本不变,烷烃/烯烃分离度略有降低,说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都具有较好的高温再生性能。

表5 再生吸附剂的评价数据

图6 两种再生吸附剂的分离度曲线

3 结论

1)两种方法改性的AgX吸附剂中Ag都存在3种化学状态,其中主要以Ag单质的形态存在。2)两种方法改性AgX吸附剂酸中心都以L酸为主。3)两种方法改性吸附剂都具有一定的烷烃/烯烃分离效果,其中等体积浸渍的AgX吸附剂的分离效果更好,烷烃和烯烃能够完全分开且不存在拖尾现象,吸附-脱附过程更易趋于平衡。4)两种方法改性吸附剂都具有较好的高温再生性能。

猜你喜欢

烷烃烯烃分子筛
FCC汽油加氢装置工艺过程烃类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利用正构烷烃建立快速筛查禁用偶氮染料定性分析方法探究
调节添加剂用量选择性合成SAPO-15和SAPO-34分子筛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Fenton试剂作为·OH引发剂的超细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MTG反应性能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一起氮气窒息事故的经过与分析
快速书写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
烷烃系统命名叶1的“多”“简”“小”原则
促进化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