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张立晶教授谈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2019-07-14陈德生图片提供张立晶
文/本刊记者 陈德生 图片提供/张立晶
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危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人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故此,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张立晶教授,请她就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做了相关介绍。采访中,张教授以她熟稔的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内容,令记者听后大为受益。
张教授首先谈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她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突然发生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它供血范围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危重急症,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是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相对应的,按病情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发生八周以上者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肌梗死,一般都是指急性心肌梗死。之所以强调这个“急性”,是因为心肌梗死往往来得比较突然,且情况危急,治疗起来不能耽搁,故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有“急救”意识,争分夺秒,与疾病争夺时间。
谈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张教授说,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肌梗死的原因; 还有冠状动脉痉挛,时间长了,局部心肌就会缺血,发生坏死;也有微循环中的细小血管发生堵塞,造成它所供血部位的心肌坏死。此外,还有另外一大类,例如外科手术、感冒发热等,使心肌的需氧量突然增加,但由于心脏功能达不到这种要求,使供需失衡,也可诱发心肌缺血,造成心肌梗死。
谈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张教授说,心肌梗死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胸痛,如同心头上压着一块大石头般地闷痛,有紧缩感,或者这种疼痛向四周放射,有向左臂放射的,有向左后背放射的,还有向牙齿放射的等等。常伴有出汗、憋气,胸痛持续时间至少二三十分钟(如果这种疼痛三五分钟可缓解,则可能仅仅是心绞痛)以上,这是最多、最常见的。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有的患者最初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出现上腹部胃脘痛,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出汗,尤其是老年人,常误挂消化科的号。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应想到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应去急诊科就诊。另外还有一些重症的表现,如血压低了,会出现头晕、乏力;心衰了就会出现气喘得厉害,躺不下了等等,更需要立即就诊。
谈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和家属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张教授说,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和家属不要惊慌,应紧急呼叫急救中心电话 “120”或“999”。这是最关键的,“时间就是生命”,在对待心肌梗死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最为突出。然后患者就不要动了,静等救护车的到来。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和家属千万不能说“打车去医院吧”,甚至是自己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来医院。这些都在临床上出现过,貌似勇敢,有的就酿成了悲剧。对于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盲目,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使血压下降,但有一种心肌梗死是心脏下壁或右心室的梗死,这本身就血压低了,若再含硝酸甘油,使血压更低,可能直接就会休克。所以,最科学正确的做法就是叫急救车。现在的急救中心一般都做得很好,救护车都配备医务人员,他们到达患者跟前时,都会先做心电图,判断是否心肌梗死。如是,医务人员就会与周边最近的医院联系,尽快将患者送去急救。医院的绿色通道一般也很畅通,在接到救护车医务人员的通知后,会做好各种准备,一旦患者到来马上诊治,这样会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的概率。
谈到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张教授说,我国医学界对心肌梗死的防治有权威性文件,其中简洁易懂的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按照这个指南的要求,在心肌梗死初期,12~24 小时之内,开通堵塞的血管是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开通血管? 如果有条件者,在心脏造影的基础上做介入治疗,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指南要求,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管介入治疗开通血管的时间,应该短于90 分钟。如果心肌梗死能尽早得到有效施治、开通堵塞血管,康复后身体情况跟正常人接近; 但如果没有及时开通血管,心肌坏死面积就会变大,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康复,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有些会发生心衰。因此需要提醒患者和家属,到了医院就要听大夫的,不要置疑大夫的决定,也不要犹豫不决,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否则就容易耽误病情,酿成悲剧,这种事例就曾经发生过。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在2 小时之内不能做介入治疗的,就应马上进行药物的溶栓治疗。这也要由医生做出决定。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原则是抗栓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还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因为这种病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甚至是1.4 毫摩尔/升以下,他汀类药物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中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古籍上有“真心痛”之说,而且说“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常凶险。中医对心肌梗死注重辨证论治,而无论哪种治法,基本都要用到活血化瘀类药物,因为这种病其实就是血管堵塞造成血瘀,故活血化瘀是治疗此病的基本原则。当然,中医还需要根据患者证型、虚实的不同,调整用药,例如加用益气养阴、辛温散寒、祛痰宣痹等药,具体由医生开出处方。
最后谈到心肌梗死患者如何保健,张教授说,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每次发作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危险,所以,平时注意防范,不再次发病,是患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保健,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级预防”——既病防变。这里给你提供一个信息: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公布了最新研究的成果,即全球大概有超过七成的心血管病以及死亡,与13 个因素有关。这13 个因素包括高血压、低学历、吸烟、饮酒、血脂异常、不健康饮食、食盐超标、腹部肥胖、握力差、体力活动少、糖尿病、抑郁、室内空气污染(用固体燃料做饭)和室外空气污染等。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避免这13 个因素,那么就可以减少七成的心血管病和死亡,同时也是对心肌梗死的预防,这是何等的功绩啊! 与心血管病的发生相关的13 个因素中,高血压(25.0%)、腹部肥胖(8.4%)、低教育程度低(8.1%)、吸烟(6.8%)和血脂异常(6.5%)最相关;与72%的死亡相关的13 个危险因素中,教育程度低(16.0%)、吸 烟 (11.0%)、高 血 压(10.9%)、室内空气污染(8.4%)、不良饮食(7.9%)和握力低(7.6%)最相关。
张教授说,我们在这里,对以上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做简单分析:①高血压。我们平时的保健首先一定要注意防范高血压,临床实践证实,高血压对动脉硬化影响最大。无论你什么年龄,都要让血压保持在140/90 毫米汞柱以下。②接受教育程度低。因为低学历再不善学习,往往意味着缺乏心血管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平时生活方式就容易不健康,这自然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有些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③吸烟。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高血压,所以心肌梗死患者必须戒烟。④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液黏稠、流速缓慢、动脉斑块增多而发生心肌梗死。所以,血糖一定要控制好,使之达标。⑤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得了心肌梗死,必须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降下来。⑥饮酒。过去曾有 “少量饮酒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的说法,但最新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血管造成危害,所以应该戒酒。⑦不健康饮食。例如油炸、腌制、过咸、含反式脂肪酸等食物要少吃,而粗粮、蔬菜、水果要常吃。⑧腹部肥胖。临床上这样的体型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所以这类人一定要减肥。她说,注意了这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就能大大降低。
张立晶教授应诊时间: 每周二全天,为专家门诊。应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 号)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时。现在邮局已经开始征订明年的报刊,截止时限一般为12月初。如果您在此前通过阅读《长寿》获得了健康和快乐,那么,就请您尽快去当地邮局,订阅2020年的《长寿》杂志,相信明年的内容一定更精彩,能够带给您更多的快乐和健康知识。
《长寿》 杂志在全国的订阅代号均为“6—66”。您还可以拨打“11185”服务热线,请当地邮局工作人员上门为您订阅。
垂询电话:022—23332365。
长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