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待检血液报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9-07-13黄玉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6期

黄玉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待检血液报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500袋不合格血液, 统计待检血液报废原因。结果 500袋待检血液报废统计原因:脂肪血210袋、占比42.00%, 检验不合格30袋、占比6.00%, 非标量37袋、占比7.40%, 人为差错49袋、占比9.80%, 渗漏28袋、占比5.60%, 破袋17袋、占比3.40%, 溶血15袋、占比3.00%, 凝块31袋、占比6.20%, 抽检报废27袋、占比5.40%, 其他报废56袋、占比11.20%, 其中脂肪血原因是血液报废的最高因素。结论 为降低待检血液的报废率, 应该从各个环节着手加强管理, 宣传并强化员工培训工作, 同时节约血液资源。

【关键词】 待检血液;血液报废;血站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104

目前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 血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医疗资源, 在全国范围内的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了关键的治疗效果。但是, 随着近几年临床治疗工作量的不断增加, 血荒问题愈加严重[1]。但是, 在血站的待检血液管理过程中, 血液报废率却也在逐渐增长, 在另一种层面上再次加剧了医疗中血液资源使用率的降低。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血站待检库中2015年8月~2017年8月的500袋不合格血液, 深入分析报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统计本站内待检血库中2015年8月~2017年8月的500袋不合格血液报废状况。

1. 2 方法 进行血站待检血液的报废检测时, 主要以《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为参考依据, 进行相关报废影响因素的辨别。①进行脂肪血检测时, 用肉眼加以观察, 分为3个不同观察档次, 分别是轻、中、重, 中及以上归入脂肪血因素范围内。②血袋破损情况检测时, 观察血液离心期间外包装袋有无血液渗出或遗漏, 并采用挤压检测方法。③容量不足检测, 用重量称量找出<10%标准的报废血袋。④溶血检测时, 将血漿袋进行静置处理, 观察上清液颜色, 也可以进行血浆血红蛋白试验, >0.72 g/L则视为溶血。⑤其他差错, 包括人为性的标签贴错, 或血浆中出现不规则抗体等。

1. 3 观察指标 根据血站内自制血液报废评价表统计待检血液报废原因。

2 结果

500袋待检血液报废统计原因:脂肪血210袋、占比42.00%, 检验不合格30袋、占比6.00%, 非标量37袋、占比7.40%, 人为差错49袋、占比9.80%, 渗漏28袋、占比5.60%, 破袋17袋、占比3.40%, 溶血15袋、占比3.00%, 凝块31袋、占比6.20%, 抽检报废27袋、占比5.40%, 其他报废56袋、占比11.20%, 其中脂肪血原因是血液报废的最高因素。见表1。

3 讨论

在血站管理工作中, 明确血站中待检血液的报废路径时, 需要从血液待检开始, 当采血人员完成采血工作后, 上交已经检测出的报废血液成品的相关报告内容, 申请递交于血液质管科, 通过血液质管科中工作人员的严格审核后, 将该血液成品定性为报废血液[2]。经过对本站中所有待检血液的成本进行统计后发现, 所有血浆制造产品的报废率已高达20%以上, 占据整个血站中的大比例, 剩余为全血和红细胞。脂肪血是导致待检血液报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如渗漏、破袋、溶血等导致待检血液报废问题出现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需要加以预防, 以更好的提升医疗发展期间的血液资源使用效率, 用以救治更多的患者。

通过对上述导致血站待检血液出现报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应该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3. 1 对于在进行脂肪血因素导致待检血液报废问题的预防 首先, 在进行血站的大型采血项目执行时, 必须针对每例献血人员进行献血前的基本信息征询, 并引领其填写基础信息, 意在借助采血前的体检, 将脂肪血这一因素从采血的基础上排除掉, 扼杀其会导致待检血液报废问题出现的几率[3-7];其次, 加强对于科学献血的知识宣传, 可以借助各个网络平台、电视或广播等渠道进行献血知识的详细宣传;再次, 在采血过程中如集体献血状况, 例如进入校内采血, 可以在献血前进行比较系统的献血知识讲解, 帮助献血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献血的意义;最后, 对于部分在献血前进食过多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的人员进行劝阻, 延缓其献血时间。

3. 2 针对检验不合格因素的预防 首先, 在组织大型采血活动时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 并向献血者告知保密性弃血方案处理内容, 促使献血者更加理解报废血出现对疾病治疗影响的重要性;其次, 在采血人员采血前, 必须进行初步的筛选检测工作, 包括乙型肝炎(乙肝)检测或转氨酶检测等,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采血检测条件[8-10];最后, 注重血站工作人员整体的岗前培训工作, 使每位采血人员均具备良好的待检血液报废结果判定能力。

3. 3 针对非标量待检血液报废因素的预防措施 应该从献血者的现场反应以及采血过程是否顺畅着手, 首先, 采血护士积极与献血者进行采血前沟通交流, 尤其是面对首次献血者, 应该重点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消除献血者内心深处的紧张感受[11-14];其次, 对于部分身体当前出现不适情况的献血者可以延迟其采血时间, 并告知所有献血者在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最后, 注重培养采血科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应用水平。

3. 4 人为差错因素导致的待检血液报废问题的预防:首先, 需要采血科各个护理人员从内心深处加强对于血液质量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养成, 并积极参与到各项采血技能培训活动中, 自觉提升自身的采血能力;其次, 做好血站内的血液交接制度管理工作, 要求不同科室之间融洽配合, 对于部分出现人为差错的人员进行制度处罚;最后, 做好采血物料的管理工作, 必须定期进行物料盘点, 严格禁止不合格物料进入采血站中, 并实现合理取舍, 当前领取当天足够使用的量, 不允许多领用造成浪费现象[15-17]。

3. 5 其他因素的预防 首先, 采血科护士进行采血时必须将血袋放在开启的采血称上进行摇摆, 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防止血袋内的血液出现凝块问题, 导致其报废;其次, 在进行血袋穿刺操作时, 执行操作流程的采血护士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 绝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缩减流程或保障穿刺效果而重复穿刺;最后, 对于渗漏因素的存在, 预防措施需要保障热合机的平稳运行, 尤其是在电压的稳定性维护上, 需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 500袋血液报废统计原因:脂肪血210袋、占比42.00%, 检验不合格30袋、占比6.00%, 非标量37袋、占比7.40%, 人为差错49袋、占比9.80%, 渗漏28袋、占比5.60%, 破袋17袋、占比3.40%, 溶血15袋、占比3.00%, 凝块31袋、占比6.20%, 抽检报废27袋、占比5.40%, 其他报废56袋、占比11.20%, 其中脂肪血原因是血液报废的最高因素。

总之, 为降低待检血液的报废率, 应该从各个环节着手加强管理, 宣传并强化员工培训工作, 同时节约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小嫄. 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9):1261-1262.

[2] 莫黎, 唐芸芸, 李跟友. 探讨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醫药前沿, 2017, 7(19):164-165.

[3] 任蓉, 谭渭萍, 毛学锋. 2011年-2014年玉林市中心血站非正常血液报废分析及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9):292-293.

[4] 贺锋, 蔡细英, 程金凤. 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导致血液退回血站报废原因及措施.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7):3825-3826.

[5] 王英, 王湘屏, 邱奕, 等. 衡阳市医疗机构退血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调查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31):114-116.

[6] 舒永霞. 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甘肃医药, 2014, 33(10):785-786.

[7] 崔伟慧. 血站待检血液报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4):296-297.

[8] 尚卢清. 血站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16):9-10.

[9] 张颖. 黑河市报废血液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6):58-59.

[10] 刘培兴, 廖秀云. 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4):12-14.

[11] 唐泽萍. 成分血液制品报废原因分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2, 35(3):208-209.

[12] 门守山, 孟祥磊, 明丽丽,等. 东营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血液的丙氨酸转氨酶不合格报废情况分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8, 41(6):506-510.

[13] 赵光香. 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7):21-22.

[14] 余涛. 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0):1186-1187.

[15] 陈婉屏, 阮雨婷, 杨文萍. 降低成分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率的探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3):626-627.

[16] 金丽慧, 张巧云, 王涛. 2003-2006年银川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状况调查. 宁夏医学杂志, 2007, 29(10):955-956.

[17] 潘杰, 李景挺. 克拉玛依市2005~2008年血液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15):26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