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

2019-07-13黎信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腹腔镜

黎信金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以期为两种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60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 P=0.008<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6.41±14.8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07.96±15.42)min, 肠鸣音恢复时间(32.74±4.62)min、

住院時间(12.31±1.58)d及手术切口长度(5.17±0.53)cm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13±4.84)min、(19.48±2.37)d、(16.29±0.83)cm, 术中出血量(104.93±15.4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3.17±22.81)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 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25

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中, 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不易被人们所重视, 等到疾病发展到后期再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1]。直肠癌主要以黏液血便为主要症状, 患者长时间的失血会引起贫血, 从而导致消瘦甚至营养不良的发生。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 根治性手术是能够有效保障生命安全的主要治疗方法[2]。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是开腹手术, 对患者的损伤较大, 不利于后期恢复[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的出现也为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不同的思路。腹腔镜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直肠癌根治术中,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且由于手术创口小, 因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也较小。虽然直肠癌患者在进行根治术后能够有效清除肿瘤对机体的伤害, 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几率发生术后并发症, 对患者仍存在较大的威胁[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具体发生情况, 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60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 男39例, 女21例;年龄39~82岁, 平均年龄(61.41±6.93)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42例, 女18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62.04±6.3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研究,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前先进行肠道准备, 待麻醉后采用5孔法行腹腔镜接入, 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 选择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操作。对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对于需要送检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 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 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留置尿管, 在48~72 h后拔除尿管。

1. 2. 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前先进行肠道准备, 待麻醉后选择下腹正中切口, 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系膜进行分离, 切除肿瘤和直肠系膜, 再行淋巴结清扫及肠管一期吻合, 术中注意对血管进行结扎切断, 避免损伤输尿管, 对于需要送检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 术后监测同实验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共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8.33%), 其中肺部感染1例(1.67%), 术后切口出血2例(3.33%), 切口感染1例(1.67%), 肠梗阻1例(1.67%);对照组患者共出现术后并发症16例(26.67%), 其中肺部感染5例(8.33%), 术后切口出血4例(6.67%), 切口感染2例(3.33%), 肠梗阻1例(1.67%), 吻合口出血2例(3.33%), 吻合口瘘1例(1.67%), 输尿管损伤1例(1.67%)。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 P=0.008<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6.41±14.8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07.96±15.42)min, 肠鸣音恢复时间(32.74±4.62)min、住院时间(12.31±1.58)d及手术切口长度(5.17±0.53)cm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13±4.84)min、(19.48±2.37)d、(16.29±0.83)cm, 术中出血量(104.93±15.4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3.17±22.81)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手术方式有了很大的创新, 且逐渐向微创手术的方向发展, 而腹腔镜手术的出现为更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其微创性,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保障其生命安全。直肠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属于消化道腫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5]。其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 不容易被发现, 通常是后期有黏液血便出现时, 才会引起重视, 但是病情发展的较重, 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不利于后期治疗的进行。由于直肠癌患者伴随长期慢性失血, 会有贫血现象的存在, 身体状况较差, 接受手术治疗后不利于身体的尽快恢复[6]。但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创口小, 恢复时间短, 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就现如今的技术来说, 通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也可以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保证其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 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也会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比开腹手术的危险性较小, 开腹手术由于在手术时长时间将腹部脏器暴露在外, 导致感染发生的几率增大[7]。手术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因为创伤小, 操作难度较大, 使得手术时间延长, 因此需要后期医生逐渐提高其自身技术水平, 缩短手术时间, 以保障患者的手术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示,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 P=0.008<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 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良红, 齐碧蓉, 徐怡斐.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伴特殊肝段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90):204-205.

[2] 杜一鸿, 刘云莉, 李明杰. 术前营养支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7, 39(21):

3258-3260, 3264.

[3] 毛紫菡, 张宏, 丛进春, 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激反应程度比较的Meta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9):1073-1083.

[4] 王耀辉, 陈钰, 高军, 等.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比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11):979-981, 994.

[5] 张剑明, 邓海军, 王亚楠, 等.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4):

2359-2361.

[6] 杨家新, 刘祥尧, 彭延春,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12):1590-1592.

[7] 季新威, 张建立, 孙振青, 等. 开腹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分级与评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5):356-360.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