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变得可视化
2019-07-11高宇
高宇
摘要:托尼· 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发散性,被视为“大脑瑞士军刀”。而当下幼儿园生成活动也越来越被重视,生成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也对幼儿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幼儿园生成活动,希望每位幼儿与教师都能拥有一把自己的“思维瑞士军刀”。本文浅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生成活动中对师幼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生成活动;师幼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2-0224-01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记忆之父”TONY BUZAN 发明的一种发散性、辐射性思维表达工具,用彩笔在纸上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画下来。它将左右脑的机能得以充分运用,激发我们大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图形相结合,把我们习惯的线性思维模式转换为发散性的思考方式,协助组织我们的思想,做出相应的选择,进行创造性的大脑风暴,改善记忆力和发展想象力等,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2.幼儿园生成活动及其困境
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它指幼儿根据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生发的活动[1]。目前生成活动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
2.1 教师层面:
在确立活动主题时,是以幼儿的兴趣为来源,还是以突发事件为来源,或是以自然生活现象为来源?在活动设计阶段,应该根据主题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活动,还是根据五大领域把主题拆解开来?应该设计大而全的活动方案,按网络图中严密逻辑的步步推进,还是找出经典灵活掌握?在生成活动推进阶段,如何将幼儿即时萌发的兴趣与预设主题体系中的内容相连接,如何处理幼儿完全不感兴趣的设计,生成与预成的矛盾如何解决?
2.2 幼儿层面:
生成活动中如何凸显幼儿主体性地位?活动开展前,幼儿如何呈现经验的有和无?活动开展中,幼儿如何表达思考、探索的方式?活动结束后,幼儿如何回顾、梳理、表现相关经验?
这些问题常常使得生成活动的进行陷入困境,幼儿教师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知该何去何从。基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融入到生成活动中,助力生成活动的顺利开展。
3.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生成活动助力教师发展
思维导图让教师具有思维的利器,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老师做有准备的教师。
3.1 思维导图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助推器。
幼儿园生成活动来源广泛,幼儿的生活经验、常见的自然现象、科学实验等都可以成为活动来源。然而如何对这些活动进行思考与拆解,如何将教师进行的头脑风暴进行梳理与归类,如何从归类的话题中找到教育契机与幼儿的核心经验…这些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老师付出长时间却低效率的工作。思维导图对归纳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在有限的白纸上要写尽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就必须不断地对所有信息进行比较、分类,寻找上级类别、再分类,使得思维更具条理性与逻辑性,其创造性的想象与联想更具有主题性。因此在生成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助推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得思维更迅捷、更有效。
3.2 思维导图是教师生成的知识库。
在以往的生成活动中,教师常常使用网络结构图对活动的内容进行梳理。然而由于网络结构图过于个性化、多变性强,他人可读性低,信息再次提取性差,因此一次活动的网络结构图仅限于设计者个人单次使用,其成果的重复利用率很低。思维导图的分支按照顺时针方向布局的规则,大大提高了思维导图的可读性和共享性。幼儿教师在生成活动分析中得到的有关知识集合在思维导图中,形成了这个活动的知识库,这些知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地展示在思维导图中,不仅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出知识体系与知识细节,而且可以扩大分享范围,多次利用。这样一来,面对时时刻刻都帯着“小问号”和“为什么”的幼儿,教师就有准备、有信心去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知道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如何予以支持。
3.3 思维导图是教师生成的案例库。
生成活动的生成与预成问题是最让老师们纠结的问题之一。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已经设計好的活动幼儿不感兴趣,教师生硬地带着孩子完成教学计划;有时又会出现孩子突发的兴趣教师没有准备,只好重新设计新的活动。思维导图在活动知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设计出若干备选主题,并分析预设出相关备选主题的系列活动。这样教师就拥有了一个关于生成活动的案例库,成为开展生成活动的有准备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生成活动案例思维导图中呈现的是“案例库”而不是工作计划,是备选方案而不是实施方案。思维导图中的活动是否要付诸实施决定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在哪一方面有需要,教师就可以锁定思维导图中对应的分支,采用相应的方案开展活动支持幼儿的发展。
4.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生成活动中助力幼儿发展
思维导图将孩子们的思维可视化,那么思维导图在生成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是什么呢?
4.1 思维导图培养幼儿思维的放射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来源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生成活动的开发阶段,我们可以给幼儿一个“关键词”,请幼儿把联想到的人、事、物都记录下来。像这样以一个思考中心向外发散,最终呈现出放射性结构,有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
4.2 思维导图加强幼儿思维的条理性。
生成活动开发阶段,幼儿将所有想法记录下来后可按照属性予以分类,形成新的思维导图;或在生成活动探索实施阶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绘制成思维导图。这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4.3 思维导图提升幼儿思维的全面性。
开展生成活动时,思维导图帮助幼儿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围绕这个点思考与它相关因素,对探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事情,继而提升幼儿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加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思维导图凸显幼儿思维的多样性。
正如“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幼儿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在生成活动中,幼儿根据“关键词”绘制出的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思维的个性化特征;这利于张扬幼儿的个性,展现幼儿思维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张爱君.幼儿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D].课程研究,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