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推广的运用

2019-07-11甄琳竹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明

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传统文化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重德兴校,育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学院启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本文就传统文化如何在学院推广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在校园中推广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推广;文明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2-0005-01

1.案例内容简介

2015年9月学院下发文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院系领导为成员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此项工程。并在全院范围内外派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学习。

最初以国学试点班形式进行国学教学,经过三年半的探索发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形成了以国学教学、孝心作业、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国学社团四位一体的开展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案例分析处理

2.1 理论教学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国学课程是学院特色课程,经过3年多的教学研究,现已编制完成《国学课教学大纲》、《国学课校本教材(学生用书)》及《国学课校本教材(教师用书)》。实现了全体新生第一学期接受国学课教学,共40学时,1.5个学分。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将深奥的国学知识转变成简单、生动的表述,以“在课堂互动中明事理,在情景演练中学力行”为编制原则,强调课程的生动性、有效性,寓价值观引导于浅显易懂的课程中。课程内容涵盖:孝、悌、谨、信、明志立志、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内容。力求培养理想崇高、志向坚定、孝亲尊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追梦人。

为配合国学教学,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早读国学经典,如:《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中庸》、《礼记学记》等。在诵读中感受先哲圣贤情怀,体悟民族力量,撑起人格脊梁。

2.2 “孝心作业”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

全院学生在校期间的寒暑假,学院會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孝心作业”。“孝心作业”将学校教育与家庭孝道实践相结合,是国学课程的延伸与践行,旨在促使学生落实孝道,力行感恩之心。每年参与“孝心作业”的学生达万余人次。

“孝心作业”中学生将每天的孝心孝行记录下来,并以总结的形式感悟升华。有同学在“孝心作业”总结中写到“上了国学课后,我从根本上了解了如何去与父母更好的交流和明白如何尽孝”、“听之前与听之后完全是两种态度,以前在家轻易就发脾气,现在对父母尊重有加”、“感受到了孝篇带给我的快乐、希望与温暖,多了些诚信和仁爱,建议我们都勇敢地做一位有道德有志气的人”。通过国学教育,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由内而外发生了变化。

学院将“孝心作业”纳入评优工作,每学期评选出孝行突出的孝心青年,并在全院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孝心作业”不但将国学教学带入家庭中,也是国学教学的成果展示。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孝心青年,为其他同学树立了道德的典范,学习的榜样。有家长写到:“希望学校多布置此类作业,对孩子帮助很大。”“我是文中孙茂玉的妈妈,看到儿子在文中的一段话,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非常感动,我的儿子长大了,感谢老师们对他的教育,让他懂得了感恩。”“孝心作业”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活动,感受民族文化内涵。

为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民俗文化魅力,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院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如:粽意端午、清明怀古等,以及大型国学知识抢答赛等传统文化特色活动。

2.4 发展国学社团,培养践行传统文化优秀人才。

国学社员有200余人,均为接受国学课程教育,修身严谨,力行圣贤教诲的学生。除开展社团内部活动外,社团成员承办或协助学院开展各项大型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优秀电影展播,并组织排演以展现古礼、古代文化为主题的舞蹈、仪式、舞剧等,如:开笔礼、礼仪之美、重回汉唐、孔子“执羽舞”等,以各种形式把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广大师生。国学社员的良好表现,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的认可,他们既为广大同学树立了优秀榜样,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推动的有力助手和生力军。

3.工作思考与建议

3.1 学生是教得好的。

为掌握“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具体实施效果,学院对各院系学生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国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国学教师的评价、国学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建议、个人感受等内容。

问卷调查中有同学写到“以前我觉得是把好吃的好玩的给父母,那就是孝,其实我错了。现在我心中的孝不是那样的,应该是每天给父母一张笑呵呵的脸,父母要是看见我难过他们也会难过的。不要说父母不爱听的话,如果叫我去做事不要说‘等一会,因为就等这一会,我可能会忘记。不要做老是让他们担心的事,说我时不要顶嘴。”

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中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学学习对自己有很大帮助,有想要学习的愿望。对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持支持与认可的态度。学生是教得好的。学生的变化和家长的认可,也为学院持续不断地推动国学工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3.2 培育学生是全院教师的共同责任。

国学教育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才,也影响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学生思想上变了,行动也会随之改变,从学生的眼神和言谈举止中能够感受到悄无声息的变化。但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改变起来有难度,容易反复,在求学的过程中更是会接受到来自不同老师、不同价值观的引导,这更加剧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

因此国学教育需要时时提醒、常常督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将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终达到让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行为的目的。但这是仅仅几个德育、思政类教师所难以实现的,必须发动全体教师,勤于教导、善于教育,抓住机会教育点,以正确的价值观时时影响、处处提醒,方能达到目的。

培育学生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学院未来将加大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力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使得教师能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真心实意地培养学生。

3.3 加强传统文化环境育人。

环境是育人的隐形课堂,校园环境和氛围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未来将加强传统文化环境育人,增设传统文化图片、标语、标识、展板等内容,构建一种会“说话”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传递出国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国学润育。

3.4 认清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缔造中国梦的伟大时刻,传统文化也在我国全面复兴。社会及团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各展风采。一些团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往往流于形式,表面很热闹,但雁过无痕,无实在意义。

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基于夯实的教学。没有扎实的教学及学生的成长,其它活动的开展犹如无源之水,后劲不足,终有流尽的一日。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是国学教学的基础。学院现阶段的国学师资队伍还比较单薄,未来将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的有力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易.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4.

[2] 王宝寨.学校教育与圣贤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2.

作者简介:甄琳竹(1984—),女,汉,贵州,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讲师,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和传统文化教学与推广的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文明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