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9-07-11莫秀英王雪萍陈明濠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阿替普注射液神经功能

莫秀英,王雪萍,陈明濠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5114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该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脑梗死急性期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颅内缺氧缺血,目前对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4.5h内的患者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Ⅰ级推荐)。然而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仍有患者残疾或死亡,如何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血栓通注射液是临床常用药物,可有效改善脑供血,治疗脑梗死[1]。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和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9~64岁,平均(56.2±3.7)岁;病程1~4h,平均(2.1±0.5)h。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8~66岁,平均(56.5±3.8)岁;病程1~4h,平均(2.2±0.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溶栓标准(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持续超过1h),且已使用标准剂量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国药准字S20110051,20 mg/支)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mg),先将10%剂量的阿替普酶从静脉推入,剩余药物在1h内静脉滴注];②年龄>45 岁;③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急救过程中死亡者;②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均进行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对症治疗,共治疗10d。

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081,2mL∶70mg)静脉滴注,将450mg血栓通注射液溶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2h内完成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10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情况,共11项内容,总分33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失越严重。临床疗效:显效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60%~90%;有效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60%(不包括60%);无效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或出现病情恶化[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NIHSS评分、SOD、MDA 和CAT 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SOD、MDA、CA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MDA 明显低于对照组,SOD 和CA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SOD(U/mg)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31.3±0.7 19.1±1.3△▲ 33.1±2.6 39.8±3.8△▲对照组 35 31.5±0.5 25.4±1.8△33.2±2.5 35.7±3.3△续表组别 例数 MD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CAT(U/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10.5±3.4 4.8±1.7△▲ 11.2±3.7 23.9±3.8△▲对照组 35 10.3±3.2 7.6±2.5△11.4±3.1 17.3±3.1△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病原因之一为血管异常造成大脑动脉过于狭窄,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形成堵塞,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肥胖等。脑梗死临床表现各异,与脑组织损伤区域、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严重程度、有无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有直接关系。急性脑梗死损伤甚至能够直接影响人体神经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治疗[3]。针对性治疗能够对患者脑梗死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联合使用阿替普酶和血栓通注射液,作用更为显著。

研究显示,脑梗死是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病理性改变,导致局部缺氧缺血,发生不可逆损伤,进而出现神经细胞大规模凋亡[4-6]。因此,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变脑组织进行血液灌注,能够使坏死脑组织重新恢复活性,从而保留大量神经细胞,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缺血后血流再流通会使脑组织出现再灌注损伤,导致出现脑水肿的风险增加。阿替普酶是血栓溶解药,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包含多个氨基酸,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进行选择性结合,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加强纤溶酶原转化。由于阿替普酶能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可能会发生出血并发症,不过风险相对较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给药可以使药物快速发挥作用,使堵塞的脑血管畅通。血栓通注射液的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组织血管动脉血流量,提升血氧供量,防止抗氧化损伤,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SOD、MDA、CA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MDA明显低于对照组,SOD 和CA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使用阿替普酶和血栓通注射液能增加患者脑组织血流量,改善局部缺氧缺血症状,调节各项生理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使用阿替普酶和血栓通注射液能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情。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和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显著调节各项生理指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阿替普注射液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