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的雨露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2019-07-10李元明

新课程·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关爱留守儿童

李元明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许多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背井离乡外出经商或务工,其孩子就成了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他们本应享受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备受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与父母相距甚远,不能与父母及时沟通,得不到父母的谆谆教诲,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心理缺陷和性格孤僻,这种现象正日趋严重,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心理健康;家校共育

留守儿童本身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对这些孩子只能是雪上加霜。我校处于城郊地带,周围家庭条件富裕的孩子都到城区学校上学了,享受优教资源。剩下留在学校就读的大多数学生不是父母外地务工,就是单亲家庭。这些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生活习惯差,导致学习不求上进。这就需要老师用“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哺育他们茁壮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因素分析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就要先了解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我经过对本校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几点:

1.缺乏父母关爱

父母在家,孩子才能享受家的温暖。因为家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没有家的感觉,怎么会热爱班集体而产生荣誉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大多性情孤僻,“留守儿童”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如果这些留守儿童自律性差,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很容易变成思想落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2.长辈宠爱

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教育的责任便由这些长辈承担。由于“留守儿童”受长辈过多的宠爱,啥事都包办代替。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种“隔代亲”的传统教育,容易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心理。

3.自以为是

由于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面对面地交流、谈心,缺少家长的正确指导,导致孩子自以为是。例如在学习上不用功而考试成绩差,就找理由说自己脑子不聪明;还有一说话就面红耳赤,语言不流利,就认为自己不会说话;又如有些同学长期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性,便认定自己笨手笨脚等等。因此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而自暴自弃。

4.社会环境

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滞后矛盾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象,于是在人们的脑海中就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尤其是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父母在外务工或经商,感觉很风光,而好多大学生却在家待业,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上学不如外出打工的想法,从此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反应。

二、为留守儿童搭建“爱”的桥梁

1.对待每一个孩子要平等,不给留守儿童贴标签

每個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爱好也不一样。对留守儿童不能随便给他们贴任何标签,要既看到其闪光的地方给予及时表扬,又看到其不足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我们要给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快乐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能得到人们的赞扬和尊重,从而树立其自信。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面引导,可以激发他们发挥特长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2.用爱心感化留守儿童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的关爱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原因,平时受关注较少,自信心不强。如果对这些学生没有耐心一直进行批评教育,就会出现和你唱对台戏,甚至班上捣乱的现象。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这种行为,教师就应用自己的爱去引领和感化他们的心。严禁用“你已不可救药”这样挫伤自尊心的言语去伤害学生,用温暖的爱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田,使其在充满爱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在蔚蓝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3.为留守儿童搭建解开心结的平台

留守儿童从小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最终还是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引导和关心。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只关心吃饱穿暖,不关心孩子心里究竟想的啥,他们的想法只能装在心里无处倾诉,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为了消除他们有话无处诉说的局面,学校在班级里要设立“我想对您说”信箱,来抚平留守儿童心灵的创伤,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另外学校多举办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队会,为培养留守儿童心理素养搭建平台。

4.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孩子的成长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地共同教育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在外务工或经商,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监护人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如打打电话、聊聊天等。经常还要打电话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互相沟通,告诉他们孩子最近进步很大,就是缺乏督促和父母的鼓励。提醒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和孩子多沟通,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学校要建立起“家校联系卡”,定期举办“家长会”,这样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避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生“漏洞”。当然为了达到家校共育的最佳效果,常回家看看和孩子面对面交流会更好一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用爱心去共同点亮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收获健康成长的快乐。

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36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关爱留守儿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