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分析
2019-07-10陈育华周碧云梁斯锶廖德权霍恕婷
陈育华 周碧云 梁斯锶 廖德权 霍恕婷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检验科;2.介入病区;3.骨科一区,广东 湛江 5240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逐年升高,患儿感染后引起以发热、流涕、鼻塞、咽 痛、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还能引发间质性肺炎和其他肺外并发症。多数学者认为除了病原体的直接侵害,还能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本文对2018年1月-2018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46例Mp患儿进行了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白细胞分类、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46例Mp 患儿均来自2018年1月-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患儿。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4.7岁,46例患儿血清学检测Mp-IgM均为阳性。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对照组1为50例与Mp感染患儿有相似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测Mp-IgM阴性的儿童,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年龄2.5岁,年龄、性别与实验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2为44例健康体检儿童,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16岁,平均年龄5.8岁,年龄、性别与实验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 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的检测取CD3+-PC5、CD4+-PE、CD8+-ECD、CD(16+56+)-PE 和 CD3-CD19+-PE鼠抗人荧光单克隆抗体(由美国 Beckman Coulter 公司生产)各4 μl抗体(NK细胞和B细胞的检测需要10 μl)加入试管中→再加入50 μl抗凝全血,充分混匀→暗处室温(20~25 ℃)孵育 15 min→加Op-tilyse C 溶血剂 500 μl 溶血(37 ℃预热),混匀,避光放置15 min→再加入3 mlPBS,旋涡混匀后2500 r/min离心3 min→吸掉上清后再加500 μlPBS,混匀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外周血中的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以及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
1.2.2 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的检测采取Beckman Coulter LH75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比例,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为Beckman Coulter 公司提供。
1.2.3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总IgE)、C反应蛋白、补体(C3、C4)的检测 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的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总IgE)、C反应蛋白、补体(C3、C4)。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为Beckman Coulter 公司提供。
2 结果
2.1三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6+CD56+、CD3-CD19+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及图1~图5) 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CD3+TCD4+T细胞比例、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全血CD3+、CD4+、CD8+、CD4+/CD8+、CD16+CD56+、CD3-CD19+检测结果比较
备注:*与对照组2比较,P<0.05。
图1 总T淋巴细胞流式散点图
图2 CD4+T淋巴细胞流式散点图
图3 CD8+T淋巴细胞流式散点图
图4 NK细胞流式散点图
图5 B淋巴细胞流式散点图
2.2三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白细胞总数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结果比较
备注:*与对照组2比较,P<0.05;△与对照组1比较,P<0.05。
2.3三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见表3) 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IgG含量下降,IgM含量、CRP含量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IgM含量、IgA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三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2比较,P<0.05;△与对照组1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诊断肺炎支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法和MP培养法为主要检测方法[2]。其中,MP分离培养及鉴定,仍然是确诊MP感染的最重要手段。不过,由于肺炎支原体不易培养,临床上很少用分离培养的方法鉴定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可以用血清学试验中 IgM 抗体阳性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CD3是成熟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它作为主要免疫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其数量的多少通常可作为判断机体免疫状态低下或过激的标准[3]。本研究显示,CD3+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成熟T细胞数量下降越明显,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4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的表面标志,具有辅助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参与Th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产生;而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表面标志,与MHCI类分子结合,参与CTL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产生。结果显示MP患儿CD4+/CD8+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这是由于儿童感染MP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可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免疫应答,产生炎性因子,导致除呼吸系统外的其他多个系统疾病的产生,从而使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倒置,机体免疫功能失调[4]。CD19是成熟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D16、CD56是NK细胞的表面标志,研究显示MP患儿CD19+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患儿体内B细胞异常活化增值,分泌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NK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就能直接杀伤靶细胞,广泛参与机体抗肿瘤、抗感染效应机制,并且仅杀伤异常细胞,对宿主正常细胞一般无细胞毒作用。MP患儿NK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提示患儿感染MP后NK细胞增殖受阻,使患儿感染期延长,本研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邓永超等[5-7]结果相同。
白细胞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当白细胞水平急剧上升时,则反映出机体有炎症的可能[8]。本研究显示MP患儿全血中白细胞总数仅与对照组2有差异,这与陈士建[8]的研究结果不一样,可能与本研究样本例数不足有关。虽然白细胞数量会随着MP的感染有一定的上升或下降,但受采血时间、个体差异、仪器状况等临床因素影响,一些MP患儿常出现血常规无明显变化的情况。并且一些学者指出白细胞这些指标结果波动幅度大,波动幅度可达到 30%~50%[9],对临床诊断造成干扰。故除血常规之外,应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虑MP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研究中,MP患儿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gG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 MP 感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B淋巴细胞的的异常增殖、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患儿近期发生感染,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有研究表明[5],IgM在机体感染MP一周后产生,3-4周达顶峰。IgG较IgM出现时间较晚,血清中含量未增高可能与患儿所处感染阶段有关。而Ig A含量增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开革等[10,11]认为,Ig A 可作为新近发生MP 感染的一个指标,在 MP感染早期迅速升高,其抗体水平的下降较 Ig G 和 Ig M 提前。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仪器、方法、采集时间、标本状态不同有关。C3、C4含量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MP患儿感染后,与激活补体有关。
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肝细胞内合成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多糖的蛋白质[12]。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显著地增高[13]。本研究MP患儿血清中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龚萍[12]等人研究结论相同,但CRP是非特异指标,当其血浆浓度升高一定程度时只能作为机体明显的炎症信号而不能特异诊断某种疾病。
总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对比,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临床医生在治疗患儿时,应适当采用免疫调理,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患儿的治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