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和VEGF、MK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2019-07-09王新龙吴鹏飞徐培培杨志勇

癌症进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乳头状符合率螺旋

王新龙,吴鹏飞,徐培培,杨志勇

如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如皋2265000

甲状腺肿瘤是发生于甲状腺的病变,包括良性甲状腺肿瘤和恶性甲状腺肿瘤[1]。良性甲状腺肿瘤以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常见,恶性甲状腺肿瘤以乳头状癌常见;无论是良性甲状腺肿瘤还是恶性甲状腺肿瘤,均以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2]。由于甲状腺肿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予以及时治疗,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而诊断资料的准确获取成为了治疗方案得以制订与实施的前提和基础[3]。影像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种检查手段,而围绕二者展开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见,使得甲状腺肿瘤研究领域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中期因子(midkine,MK)在不同性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甲状腺肿瘤且均为单发病灶;②对CT动态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无禁忌。排除标准:①接受过影响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结果真实性的治疗;②已明确甲状腺肿瘤性质。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男17例,女4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77±1.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22±0.20)年;临床表现:吞咽困难25例,声音嘶哑40例。全部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2 检查及检测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CT检查设备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行CT平扫,扫描范围为骸骨下至锁骨;平扫完成后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下颌角水平至胸骨入口。行动态增强扫描时,经患者肘部静脉团注碘海醇注射液(80~100)ml/kg,注射速度4 ml/s,感兴趣区域设定为降主动脉(膈下1 cm层面),触发阈值100 HU。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60 mAs,层厚2.5 mm,重建层厚0.5 mm,视野25.6 cm,矩阵512×512。灌注参数:每个病灶3~5次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选取3名经验丰富、有5年以上影像诊断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对全部患者的CT影像图进行分析。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MK的表达水平:利用10%甲醛溶液固定组织样本并进行切片制备,苏木精-伊红染色,利用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检测VEGF、MK的表达情况,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学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的诊断结果,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达峰时间)以及VEGF、MK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1.4 阳性判定标准

随机选取5个视野,根据镜下被染色肿瘤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和免疫组织化学着色程度制订阳性判定标准:肿瘤细胞质内可见黄棕色颗粒,未见MK和VEGF被染色细胞表示MK和VEGF为阳性;肿瘤细胞质内未见黄棕色颗粒,未见MK和VEGF被染色细胞表示MK和VEGF为阴性[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病理结果证实,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甲状腺恶性肿瘤16例(乳头状癌12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良性肿瘤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甲状腺囊肿16例、甲状腺炎4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15例(乳头状癌11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甲状腺囊肿15例,甲状腺炎4例),其余4例未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7%、100%、100%、93.10%、93.75%、100%。二者比较,多层螺旋CT对滤泡癌、髓样癌、甲状腺炎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一致,对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病理结果,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CT灌注参数的比较

甲状腺良性肿瘤CT灌注参数中的血流量、血容量均高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平均通过时间短于甲状腺恶性肿瘤,表面通透性低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CT灌注参数的比较

2.3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MK表达水平的比较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VEGF、M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14/16)、93.75%(15/16),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18.37%(9/49)、14.29%(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3、34.016,P<0.01)。

2.4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64岁,病理确诊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层螺旋CT示右侧甲状腺见低密度肿块,内见砂粒样钙化,边缘不规则,肿块突破甲状腺包膜向后侵犯周围组织。(图1)

图1 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图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围绕气管对应分布,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多种物质的代谢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5-6]。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感染、遗传、饮食不当(如长期进食生冷辛辣、碘摄入量超标等)等[7]。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实体肿瘤,因此,甲状腺发生病变后必须予以及时的诊治[8]。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然而,并非所有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均有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甲状腺良性肿瘤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为严重的创伤,因此,准确地区分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质并予以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务之急[10-11]。

与传统CT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可快速、持续地完成容积扫描,且影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更高,更有助于临床医师确诊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质[12]。VEGF、MK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鉴别白血病、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参考指标,其中,VEGF是一种最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而甲状腺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均依赖于新生血管,因此,甲状腺肿瘤形成后,其表达水平随着调控因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13]。MK为生长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全程参与肿瘤细胞的分裂及增殖,本质上属于抗肿瘤细胞凋亡因子,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性质密切相关[14]。多层螺旋CT诊断和VEGF、MK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从影像学和生物分子学角度对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质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中,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1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9例,而多层螺旋CT确诊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诊断符合率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灌注参数的比较上,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血流量、血容量均高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平均通过时间短于甲状腺恶性肿瘤,表面通透性低于甲状腺恶性肿瘤(P<0.05),但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肿瘤中VEGF、MK阴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恶性肿瘤,阳性表达率低于甲状腺恶性肿瘤(P<0.05),表明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和VEGF、MK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甲状腺肿瘤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准确地鉴别其良恶性质对于甲状腺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效果确切,且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VEGF、MK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首选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入组例数过少,结果的可靠性仍然有待于今后大样本、多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猜你喜欢

乳头状符合率螺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旋风“螺旋丸”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