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者实务工作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探讨

2019-07-08韩笑子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实务

韩笑子

1 伦理困境内涵

1)美国社工协会(NASW)伦理守则(1996)修订委员会主席雷默曾给伦理困境的定义为“所谓伦理困境就是当专业核心价值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拉尔夫·多戈夫(RalphDolgoff),《社会工作伦理: 实务工作指南( 第七版) 》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也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以上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能力与平等。”罗肖泉《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认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是带有伦理特性的、发源于价值观冲突困难和问题、并且常常让社工处理两难抉择中,对社工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要求。

2)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内涵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指在实务过程中,社工面对一种复杂的情境,这种情境产生于社工与同事、案主、机构及出资方之间;二是涉及这些情境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个体之间价值观不完全相同或者对立而产生;三是这种伦理困境往 往让社工陷于两难抉择,无法做出非此即彼抉择的情形,因为任 何一种选择都预示着某种失去或损害。

2 案例介绍

笔者于2018年3月起在南京市朗诗.常青藤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期间任职于该公司服务运营部的社工部,主要负责于联络街道社区适老化产品的社区摸排与上门评估情况。以及对有些街道社区已完成第一轮安装适老化产品的用户进行回访与验收。适老化产品改造是朗诗.常青藤养老服务中心于2017年购买的政府服务项目,截至2018年年初已完成一轮安装情况,安装结果很不理想。而由于第一轮安装时,并没有进行前期应有的宣传,与社区进行沟通,导致进程缓慢,难以推行,以及社区不配合,居民用户对产品的不信任与不理解。故公司在决定第二轮安装时,改变策略,让工作人员手持从区政府信息库里调出的各个社区街道符合要求安装的用户信息,挨家挨户进行上门评估与确认,以快速推进安装进程。

但是,公司却以人手有限,必须加快推进速度为由,让工作人员单独前往各个社区的各家各户敲门访问,若遇住户不在家,则拨打电话进行询问。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繁忙,无暇顾及,经常要一个人前往,笔者深受苦恼。因为所需要进行摸排的社区多为老旧社区,所以地理位置偏僻,周边环境人烟稀少,房屋状况老旧,楼内人员情况混杂,对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仅对笔者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出了考验,也对笔者工作中的自身安全问题造成困扰,笔者进入了工作开展的困境期。

3 社工实务中伦理抉择的研究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研究面对伦理困境时,以及社会工作者展开工作时自身安全的选择标准,对伦理困境中的社会工作者的多重角色进行分析则显得很有必要,而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角色认知在伦理抉择中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伦理困境中的社会 工作的角色进行进一步分析。

3.1 伦理抉择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一种角色是直接服务者角色,主要包括有: 教育者、治疗者、支持者、机构代表者。比如教育者角色,在永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为老人提供一些电子设备的教学,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的教学来不断地让老人与社会潮流接轨,融入社会生活,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第二种是间接服务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伦理抉择的时候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是不作为,主要包括有: 辅助者、管理者。

3.2 关于案主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

社会工作者代表不同利益需求,在依据自身的价值立场遇到价值或利益冲突的时候做出的选择称之为伦理抉择。第一种情况是案主基本需求优先于对案主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对于永善社区的老人们是基本不存在的,他们能够在满足温饱的基本生存需要下进一步地提升发展性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当社工面临服务对象在基本需求和能力提升的时候,近八成的社会工作者会将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作为优先考虑选项。第二种情况是培养和增强案主的能力优先于对案主的尊重,在社区做活动时,经常会遇到活动过程中,部分老人会沉 迷在自己的小团体里,影响到活动正常的开展,在咨询了督导老师的意见后,每次发现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都会委婉的提醒老人的不良行為,为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甚至间接地分开小团体老人的座位。这是社会工作实务中一种常见的行为矫正方法,可以有效地纠正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八成以上的社会工作者会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能力提升和建设。

3.3 关于机构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

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是以机构为单位开展的,他们有义务去维护机构的正当利益。但是在有限的社 会资源这一现实情形下,公共资源需要被社会弱势群体所共享的时候,社会工作会倾向于为本机构中的服务对象争 取社会资源。社会工作者应秉持专业价值观态度,从一而终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使服务对象的正当利益不受到侵犯。从社工这个职业的角度来说,也应维护社工机构的利益,服从机构的要求,但事实上很难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通过许多案例的分析整理,始终尊重案主利益优先。

3.4 伦理抉择的步骤及处置策略

在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众多学者努力研究,期待找到可依循的伦理抉择模式,尽可能兼顾到伦理难题的各个层面,能帮助社工在多变的情况下找到行为标准。其中国内学者赵芳在《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一书中通过梳理众多学者的观点,将伦理抉择总结的一般模式为:第一,明确伦理问题;第二,确定案主和案主系统;第三,澄清价值观和利益冲突;第四,明确伦理原则 及优先顺序;第五,确定伦理问题解决的目标;第六,选择合适的行动策略;第七,实施行动策略并监督整个过程;第八,评估、跟进、反思。

4 社会工作者掌握正确处理“双重身份”的基本原则

《伦理守则》认为进入机构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需自愿同意遵守机构的政策制度,同时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对违背《伦理守则》的机构的政策制度作出反应。所以,本土情境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尊重人,相信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且能够自我改变、成长和发展,持有道德关怀和道义追求信念,将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人情关系和工作关系、普遍关系和特殊关系、无私奉献和薪酬福利相结合,潘绥铭,侯荣庭,高培英.《社会工作伦理准则的本土化探讨》在科层制目标和专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为了避免社工自己落入双重身份带来的伦理困境中,社会工作者应遵守六项基本原则:1、认清双重身份的性质,掌握纾解伦理困境的知识;2、知晓潜在或现实的机构利益、服务对象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3、明确以服务对象利益为本的伦理责任,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4、减少个人个体性和社会结构性对服务对象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服务对象赋权并满足其需要;5、与同事和组织一起寻找解构再建构双重身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6、阅读《社工伦理守则》、《伦理准则筛查方法》和《伦理原则筛查方法》,寻找有助于帮助自身处置双重身份的条款。

社会工作者持有的助人观念,即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观念,它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双重身份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充满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怀的社会工作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关心和提高受助者的福祉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实践下的本土社会工作者需要结合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念调整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知识、价值伦理和服务方式,既要掌握知识和技术上的介入方式,更需要知道怎样的介入才符合本土处遇的道德伦理,确认社会工作者不仅是技术操作者,更是道德实践者。人在环境中及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追求社会和谐、正义的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种政治实践,本土环境中的社会工作者坚守和落实着党和政府的价值理念,是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操作者,是社会问题的修补者,是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再分配者,黄耀明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书中提出,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和谐的建设者,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出台健全完善的《中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推进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研究和应用,重视社工伦理教育,致力于促成符合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和作用,创新和谐社会管理体制,掌握处置双重身份的伦理原则,平衡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的天平,才能更好地处理解决双重身份在本土社会工作场域和服务对象中出现的实务困境和难题。

5 人思想行为的复杂性特点会增强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难度

价值观是人们思维中的核心部分。价值观会指导人们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但价值观往往是以一种观念的形式存在,具有隐蔽性的特征,简单地透过行为把握人的价值观是草率甚至是幼稚的。人的主观世界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人的内在动机可能会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但也会被外在的行为所掩饰。价值观指导行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现实的处遇下,人们会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当下情绪的反映,也可能是对现实状况无奈接受的表现,也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这种选择肯定是人们通过对当时当地情景的一种动态的把握,是当时认为必须做出的决定。“价值观指导决定但不会限制选择。人们可以做与自己价值观相反的决定”。所以,如果社会工作者并不了解人的思想与行为复杂性的特点,而仅仅通过一时的表现来判定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容易使社会工作者做出不符合服务对象价值观的判断与行为,价值冲突会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随时出现。价值观的隐蔽性特征,同样使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动态过程中会不自主地受到个人价值观介入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可能在不自覺的情况下影响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可能会出现个人价值观强势侵入的情况,会加剧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冲突。

总之,社会工作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置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下,面对服务对象的种种行为或表现,如何去判断或把握服务对象的个人价值观,如何去推断或把握服务对象所处家庭、同辈群体及机构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价值难题;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自己所属机构的要求之间做一个很好的权衡与选择,也是社会工作者无可逃避的价值难题;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个人价值观与服务对象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服务对象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服务对象家庭、所属同辈群体和机构的价值观之间做很好的对接,以恰当的方式去影响或解决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价值冲突,同样是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价值难题。

所以,笔者最后于2018年5月底辞职,离开了该公司。在面对社会工作实务展开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在能够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开展,无论是社会工作开展中的任何活动,都是要以能确保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安全为前提的,否则将置社会工作者于两难境地。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实务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马戏团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生命回顾理论视角下的厌学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