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剧表演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07-08杨旦妮
杨旦妮
摘要:将音乐剧表演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同时还能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因此,通过音乐剧式教学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综合提升他们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应然诉求。本文亦将重点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剧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剧式教学;小学音乐欣赏;实践研究
1缘起:一幕别开生面的音乐剧表演——揭开面纱。对比出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与作品有关的知识点,便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说教式教学,长而久之,学生没有了灵动的创造性、也僵化了想象力。如何找寻这些被遗忘的音乐,让学生真正走进艺术?笔者尝试在欣赏课教学中采用音乐剧表演式呈现,让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在表演过程中深入了音乐内核之中,真正享受了一场音乐盛宴。
2践行:一次扎根课堂的教学探索—寻“径”突破。逐步推进
2.1唤醒纯真的童心,与音乐剧亲密接触
将音乐剧表演式的教学引入课堂,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它、走进它。作为有心人,我们通过各种媒体不难找到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观看的儿童音乐剧或者现代音乐剧。基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有限的课堂组织时间,尝试采取分段或分场景欣赏的方式:观赏前,围绕音乐剧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过程中,畅谈最喜欢剧中的角色和特点;结束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通过思考和感悟,体会其中的内涵。
2.2打开倾听耳朵,走进音乐剧的风格与特点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求孩子们用心倾听,仔细对比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音乐元素,有时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有时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当然,我也深知曲式结构是最基本的音乐形态之一,所以,课上不断强调通过分析音乐的语境,来达到“视界融合”,进一步追寻音乐的内在意义。这样循序渐进,出见成效后便将学生进行分组,设定几个不同的场景,给予每组学生一定的表演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小组创作。
2.3激发模仿的潜能,进行音乐剧片段式表演
片段式表演是指根据乐曲段落或故事情节片段进行教学的方法。纵观人音版12册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其中不乏优秀的又适宜于音乐剧表演式教学的范例。采用片段式表演,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律动化、个性化地表现音乐,通过设计和表演情境来了解故事情节,从而达到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终极目标。
2.3.1甄选作品,充分准备
选择音乐欣赏内容时应注意,教学内容要具有音乐表演性并根据音乐剧表演式教学的需要将音乐、舞蹈、表演、舞美等元素有机地融合,服务于音乐课程的整体要求。因此,在演绎音乐作品前,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首先反复聆听作品,直至熟悉音乐的每个节奏点;其次每个表演组在台上的位置,每个参与表演的学生的位置都要预设好,道具组在什么时候布置场景学生也要实现熟练。
2.3.2分组排练,个别指导
首先展示剧本内容,让学生能看到剧本;其次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来表演,让每个学生真正投入表演、从体验中获得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能力和合适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排列图片、模仿动作、分析音乐元素变化、争当小小音乐家……
2.3.3组织评价,提升能力
展示环节中首先采用出示头饰或者表演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分组表演的兴奋中收回来,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然后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各组的表演,引导他们从对白、唱段、表演方面简单却不失专业地评价同伴的表演,老师则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引导学生感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演绎是否正确。
2.4调动创造的灵性,演绎音乐剧内涵
2.4.1多向互动,构建教学情境
音乐剧的表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们进行多次的演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在学生课后排练的时候积极参与,给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鼓励,保证最后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需要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机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可谓,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情景。
2.4.2自主创作,体验编创乐趣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们的表现力日趋成熟,则要鼓励他们选择喜闻乐见的故事,采用已有的音乐素材来进行设计和表演。选择歌曲(乐曲),生成故事。学生学习过的歌曲能够在无形中拉近学生与音乐剧的距离,降低音乐剧的难度,同时还很容易被生所接受;然后实践表演,修订剧本。剧本完成后,在课堂中实践不断改进,通过对比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氛围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通过表演,孩子们更懂得如何聆听音乐,感受世界。音乐剧表演式教学就像是一辆列车,带领孩子去体会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在这辆列车上,孩子们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