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7-08周锦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核心素养

周锦霞

【摘要】本文以常态教学中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为研究背景,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重点,立足日常教学实践,阐述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养成教育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的要求.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并发展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它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等,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一、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教师授课前,学生提早进行的一个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如果学生在上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很容易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提问反应就快.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分数与小数相乘”的教学中,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分数和小数相乘,可把小数化成分数相乘,也可把分数化成小数相乘,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行预习解决,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上精讲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和直接“约分”的情况.这样一来,课堂上必定会留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时间,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十分有利.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学习所需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愿意倾听,又不善于倾听,那么学生要如何才会思考,又怎么才能和同学、教师交流沟通呢?所以,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倾听、乐于倾听的興趣,让其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动画“怎样帮助小动物找自己的家”,把上面“连一连”的练习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什么办法才能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呢?这需要学生对他人表达自身的看法,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所以学生就能很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懂得解答此题练习的方法:除了笔算出结果外,还可以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乘积等办法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实现了算法多样化,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又如,在日常教学中,课前的口算训练,采用听算形式,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读题,20除以5等于几,学生听题后把口算出的计算结果写在本子上.这样一来,教师把这种听算训练坚持实施到每一节课,同时结合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灵活交叉使用,学生的倾听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数感、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数学是理性思维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对学习内容进行数学化思考,也需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可见,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学会在沟通中彼此成长,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比如,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以下小组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

2.学生用倒沙子或倒水的方法尝试实验.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如此安排,学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问题,各抒己见,从同伴的意见与看法里获得启发,填补了教师无法直接对所有学生一一展开教学的空缺,让学生彼此沟通交流,合作探究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并由此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从而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共同进步.

又如,在课后辅导学困生和培养学优生时,教师把整理好的学习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练习,然后跟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与同学意见不同时,主动跟同学探讨,寻求解题的正确方法.由此可见,教师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习惯能得到长时间的坚持,非常有利于学生将这一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四、细化训练方法,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测试,课堂练习还是平常的作业中,都要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细致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如,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经常会出错.教师把学生的错例罗列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其实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看错运算符号和看错数字,以及在选择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出错,最后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所以,学生在做题前,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时进行细化,分三步走.一看,看题目的数字特征和符号特征;二想,想一想能否运用什么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来简便运算;三算,如果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就简便算,如果不能,就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有了前面阅读和思考的基础,学生计算时就可以胸有成竹地一步一步演算下去,并认真书写计算过程.如此分步骤训练学生的审题,学生便能逐渐建立起仔细审题的习惯,并能自由地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计算,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又如,学生在做解决问题练习时,题目:王强家的荔枝树有240棵,是龙眼树棵树的12,王强家龙眼树有多少棵?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往往只是基于文字最浅显的理解,没有真正地对题目的意思深入分析数量关系,导致解答时列式出错.因此,在学生阅读完题目后,教师可采用提问、追问的方式展开对学生审题的细化训练.

先问:题目里面我们要理解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再问:在关键句里能否找到单位“1”的量?

继续追问:谁跟单位“1”的量(龙眼树棵树)做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就这样,教师每天每节课持之以恒地细化训练学生的审题,久而久之,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审题的水平,让学生形成仔细审题的习惯,进而锻炼和沉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时间地坚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在小学六年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养成学习好习惯,真正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春霞.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61.

[2]李亚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祖国:建设版,2014(4):490-491.

[3]张美丽.问题解决的关键——审题[J].才智,2010(7):128.

[4]徐斌.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十大变化与教学指引[J].小学教学参考,2012(23):4-7.

[5]陈华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方式”的解读[J].辽宁教育,2012(15):53-54.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核心素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