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

2019-07-08黄旖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简便计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培养学生数感、掌握运算定律、加强口算训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方面入手,提出应对简便计算教学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简便运算的能力、数学观察力、创造力及数学思维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能掌握运算法则和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而简便运算是综合运用算理(定律、性质、规律等关系)在不改变结果的情况下简化复杂计算的快速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简便计算提出基本要求“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而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下,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算法技巧,更是一种数学思想,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计算容易错误的问题,因此应联系课程标准、教学、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教学优化策略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类比推理运算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升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存在数感缺少的表现,而数感是简便计算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引导学生提升数感及敏感性可以帮助其掌握数的特殊关系、运算性质及规律,通过合理变换,从而提升简便计算目的。

(1)整个小学阶段接触的数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数的概率是抽象的。教学过程中,数的理解应在现实生活环境、实际情境中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数、猜测数、体验数。如1米的距离有多远?1000米要走几步?一把大米有多少粒?一万颗米粒有多重?一个班的二分之一是多少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数感。

(2)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学生数100根小棒的游戏,看谁数得又好又快。有的学生5根5根地数,有的学生10根10根地数,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学生发现10根10根地数更快,因为10×10等于100。所以,进一步说明100既可以表示成5×20,又可以表示成10×10。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归纳的方式让学生熟知数与数之间的特点,例如,整百特殊数字之间的相乘关系,如25×4=100,125×8=1000,25×8=200等;分数与小数以及百分数之间的转换,

二、夯实掌握定律的教学策略

简便运算主要涉及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五大定律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好运算定律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易掌握的是乘法分配律,容易和乘法结合律混淆,导致算理理解不到位解题错误 [1]。对于乘法分配律,可以从以下方面教学入手:

(1)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熟背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但是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a指代爸爸,用b指代妈妈,用c指代孩子,公式表示爸爸和妈妈都跟孩子握手,那么就要爸爸和孩子握手并且妈妈也和孩子握手。学生经过这样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之后,就不会忘记后面的b×c。

(2)在六年级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往往掌握得不到位。a×c+b×c=(a+b)×c,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呢?如25×8+25×4这个算式中,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相同的因数25,并说说25×8表示含义为8个25,25×4表示含义为4个25,那么合起来12=4+8,即12个25。其中解题的关键首先找相同因数,再计算总个数。而对于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综合题型可先进行数的转换,如 ×1.3+4.6×0.25+2.1×25%,学生需要转换出相同因数 =0.25=25%,再进行计算。再如  ,通过交换 这两个分数的分母,转换成 转换出相同因数 ,再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解决。

三、口算基础训练教学策略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回答问题,反映了数学素养的高低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1)口算需要天天练,课课练,使口算训练教学常规化。坚持在每天课前3~5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以视算和听算形式相结合。视算,在屏幕上呈现出10道算式,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经常通过视算练习,学生的赶紧算出来的积极性,对观察力和记忆力都有比较好的训练;听算,由教师直接说出算式,让学生听完之后直接写出答案,对注意力和听力要求特别集中 [2]。

(2)口算训练的目的主要达到速度快、正确率高,应该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深入计算方法,分析思维过程,比较、评价各种解题思路的优劣,达到正确率跟速度的提升。即巧用运算定律,熟记常用数据,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3)口算训练方式要具有多样性,教学中可采用师生互动、同桌你说我答、小组竞赛等形式,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也可用实物训练,如卡片、扑克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精心选择针对性基础及易混淆、易错的口算训练内容,如一年级5以内、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口算训练,整十整百、整千的训练,口算错题单独一本,对于错误的题型收集起来,每周小结,把错误题型汇总并及时回顾,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策略

良好的习惯是简便计算的准确率的前提,通过教学过程发现简便计算的准确率与良好的习惯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专门用于草稿的计算本,存在一部分学生在书本封面、桌子上、小纸张打草稿,也有一部分学生用专门的一张草稿纸进行计算,但草稿有横着草稿、斜着草稿 [3],整个纸面较为潦草。不良的草稿计算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从以下方面要求:第一,端正学习态度,有专门的草稿计算本;第二,草稿计算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草稿,保证有序性;第三,在计算时注意数字的书写,草稿计算时数字书写清楚很重要,尤其是数字0和6、1和7、3和5的书写不要出错 [4];第四,书写的时候也应注意间隔,有些学生书写的时候太密了,导致上下行挨得太近了,尤其是在分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中,约分过程正确,但最后得数却出错了;第五,仔细审题,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学生经常会把“+”写成“-”,把“×”写成“÷”,等等;第六,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者的角色,通过平时教学渗透认真验算的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数感出发,深入掌握数学定律为基础,并理解和熟练转换,重视口算训练多样化,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让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以提高,使小学简便计算的教学更加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方素华. 浅谈应对简便运算中常见错误的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5(1).

[2]  陈悦. 简便计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1).

[3]  彭国庆. 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分析及对策[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5).

[4]  高卫芳. 简算教学不“简单”——一次数学调研引发对小学简便计算教学的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2012(20).

作者简介:黄旖旎(1988-),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曾获得龙岩市新罗区区级优秀教师荣誉。

猜你喜欢

简便计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加强简便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掘生活原型培养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