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L2椎体骨密度相关性
2019-07-04王勇朋阳琰何生生钱堃程晓光
王勇朋 阳琰 何生生 钱堃 程晓光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影像科,贵州 遵义 563000;2内分泌科;3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BMD)或骨量、骨强度减低,目前,测量BMD的主流方法有两种:定量CT(QCT)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相比DXA法,QCT BMD测量具有一定优势〔1,2〕,然而,辐射剂量大是限制QCT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利用已有CT图像,不增加患者射线剂量、检查费用及检查时间,进行机会性筛查BMD减低及预测骨折风险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2007推荐〔3〕:应用QCT测量L1、L2椎体BMD并取均值,用于评估全身BMD及预测骨折风险,如果其中一个椎体有病变,用T12或L3椎体BMD替代病变椎体,但T12~L3椎体间BMD相关性未作明确阐述。当前,低剂量胸部CT肺癌筛查越来越受到重视〔4〕,广泛应用于筛查体检中,但是,低剂量胸部CT扫描范围往往不能全部包含L1、L2椎体。笔者回顾性分析一组由北京等7家医院参与的多中心低剂量肺癌筛查项目〔5〕资料,随机抽查了700例低剂量胸部CT底部层面位置,仅20%体检者CT图像能机会性检测L1、L2椎体骨密度,因此,笔者通过研究探讨T11~L2椎体间BMD的差异及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调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无症状体检者360例椎体BMD原始图像,年龄20~85岁,平均36.84岁,其中男313名,女47名。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和临床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旁腺病变等)、服用引起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类等)及椎体骨折者。
1.2CT扫描 选用Optima CT680 Series(GE公司)CT扫描仪,采用头先进,胸腰椎部置于校准体模上,清除体模区域的任何异物。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80 mA,机架旋转时间0.6 s/r,层厚:5 mm,螺距:0.984,固定床高:130 cm,扫描视野(SFOV):50 cm。重建方式矩阵 512×512,以标准算法重建,显示视野(DFOV):40 cm,重建层厚:1.25 mm。
1.3BMD测量 将层厚为1.25 mm重建图像传Mindways(美国)BMD工作站,应用椎体骨密度测量软件(4.0),由同1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BMD测量。以L1/L2 BMD均值≥120 mg/cm3为正常、<120 mg/cm3为 BMD减低为金标准〔3,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Pearson检验、方差分析、LSD法、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依据T11、T12、L1、L2椎体BMD诊断BMD减低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UC)>0.5有意义。
2 结 果
2.1T11~L2椎体间BMD的差异、相关性及与L1/L2 BMD均值比较 T11~L2椎体BMD均服从正态分布,T11~L2椎体BMD均数呈递减趋势并具有统计学差异(除T12与L1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任意二者间均存在明显相关(P<0.05,P<0.01)。T11、T12、L1、L2椎体BMD与L1/L2 BMD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任意二者间均存在明显相关(P<0.05)。见表1。
表1 360名体检者BMD结果
2.2T11~L2 BMD筛查骨量减低结果 ROC曲线分析分别依据T11、T12、L1、L2椎体BMD诊断BMD减低的准确性检验结果,AUC均>0.9。见表2,图1。
表2 T11~L2 BMD筛查骨量减低结果
图1 分别依据T11~L2 BMD筛查骨量减低的ROC曲线图
3 讨 论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利用已有CT图像,直接测量L1或T12椎体CT值,进行机会性评估全身BMD及预测骨盆、胸椎、腰椎等部位骨折风险〔7~10〕。Engelke〔1〕发现不同厂家CT机测量欧洲体模标准椎体的CT值相差较大。2015年ISCD指南(Ⅲ)也指出〔11〕:只有确保CT机良好的稳定性,并经过校正的CT值可以用于机会性筛查BMD或骨强度减低,但是,校正CT值临床实际操作困难。QCT BMD测量:被检测部位与校准体模一起行CT扫描,目标区域的X线衰减信息经过校准体模转化成羟基磷灰石(K2HPO4)等效密度,因此,校准体模可以消除机器间CT值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有相似的研究结果,Zhang等〔12〕研究结果显示,颈椎与腰椎BMD存在明显相关性,颈椎BMD高于腰椎骨密度并存在统计学差异,而L2~L4椎体间BMD无统计学差异,椎体间骨密度相关性及T12与L1、L2与L3椎体BMD无差异也进一步证明:以L1/L2 BMD均值及替代椎体BMD值评估全身BMD及预测骨折风险的可行性。
当前,临床BMD主要应用是筛查BMD异常并预测骨折风险,而采用某一临界点去诊断骨质疏松并不是主要的〔13〕。因此,依据最佳分界值对诊断骨密度减低标准进行校准,校正后可以分别依据T11、T12、L1、L2椎体BMD进行筛查BMD减低,并指导临床进一步检查及预防和治疗。
本研究不足之处:360例中女性仅47例、骨质疏松患者仅5例,需补充病例进一步印证结论并制定骨质疏松分界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