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与防控措施研究

2019-07-03王长江姜庆华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信用风险

王长江 姜庆华

摘要:企业信用风险存在传染效应,并非孤立存在。文章沿着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實务者观点,进一步探究了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四种主要路径,即供应链传染、商业信用传染、资本纽带传染和融资担保传染,并为此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以期为企业保持稳健经营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信用风险;传染路径;防控措施

一、 引言

在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以及监管趋严等背景下,企业信用风险持续发酵,商业银行不良继续双升。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 322亿元,不良贷款率1.87%,这是自2009年3月来最高值。未来几年,不良风险将成为监管层和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的问题。通常,根治不良的关键在于控制增量的生成,而做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恰是控制增量的关键。实质上,企业信用风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传染效应。现实中,某一企业信用资质恶化,其信用风险将会沿着不同路径传染给其他企业,导致其他企业信用资质也随之恶化或发生信用风险危机。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Davis和Lo是信用风险传染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债务人发生违约,将导致其他债务人违约的概率增加。Jarrow和Yu(2001)在Davis 和Lo的基础上发展了传染违约模型,也是在企业违约强度模型中引入有关企业信用传染的第一人。截止目前,国内学者对信用风险传染研究也涌现了一些成果。李艳等(2003)从组合投资视角对信用风险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论述了现代信用风险的四个新特点和量化度量模型以及新巴塞尔协议中相关内容,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途径。何建佳等(2011)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1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并据此提出了企业控制信用风险发生的一些措施。陈庭强和何建敏(2014)认为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流动性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信用风险传染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对信用风险概率及其影响范围也有显著影响。单汨源等(2015)比较研究了医药流通行业和钢铁行业供应链中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关联规则,结论是前者信用风险传染频率和强度高于后者,同时指出影响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重要因素是上下游企业整合和信用技术引进。李丽和周宗放(2015)构建了企业信用风险传染随机动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降低信用风险关联度可以有效地抑制信用风险在集团内部传染。李永奎等(2017)基于平均场理论和传染病学原理,建立了不完全免疫情景下的企业间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发现关联信用风险传染临界概率降低将加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以及减弱免疫治理效果。周利国等(2019)从尾部相依特征角度建立了协变量动态Joe-Clayton Copula模型,对信用风险在集团成员企业间进行传染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用风险在集团成员企业间进行传染,同时这种传染效应具有动态性和隐蔽性。本文沿着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期为企业保持稳健经营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 信用风险传染路径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实务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主要有四种,即供应链传染、商业信用传染、资本纽带传染和融资担保传染。

1. 供应链传染。供应链信用风险传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游供给突发事件引发的向下传染,另一种是下游景气度下降引发的向上传染。

(1)上游供给突发事件所引致的信用风险向下传染。通常,上游企业信用风险向下游传染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下游企业的采购品在市场中有至少两家以上的企业提供或者存在可替代品,同时下游企业一般会选择至少两家以上上游企业作为供应商。某家上游企业违约、破产或资不抵债,引发信用风险,下游企业往往不会遭受太大的影响。现实中,上游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给下游企业的根源主要是因为下游企业对于上游企业的依赖度过大,并且对于“突发事件”没有采取替代方案。爱立信公司曾经因为其上游飞利浦芯片厂发生火灾,导致其手机生产出现瘫痪停止状态的根源就是爱立信公司并没有对火灾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2)下游景气度下降所引致的信用风险向上传染。供应链下游景气度下降,会造成上游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企业信用资质恶化。猪肉价格走低所引致猪饲料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的案例,表现的较为典型。但是短期内,一些企业往往仅会关注直接的下游客户,而忽视对供应链终端产品市场走势的研究。一旦终端产品市场不景气或发生重大变化,下游企业信用风险会沿着供应链向上蔓延,甚至有可能引起牛鞭效应,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出现大面积经营恶化或倒闭问题。

2. 商业信用传染。现实中,企业间业务往来基本上不能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就是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资产负债表交集,就为信用风险在企业间传染打下了埋伏。

(1)应收账款所引致的信用风险传染。目前,除垄断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额,盲目放大商业信用,追求所谓的账面销售高利润,形成了大量应收账款。限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商业信用法律还不健全,信用制度还不完善,企业又缺乏对应收账款系统而科学的管理,应收账款遭受恶意拖欠或者无法收回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规模较大时,应收账款质量下降,坏账率上升,就会引致企业的信用资质恶化。从实践分析,弱资质下游企业更容易出现应收账款的信用违约,上游企业对此要高度重视。

(2)预付账款所引致的信用风险传染。相对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所引致的信用风险传染情况还不太普遍。2017年末,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企业的预付账款超过总资产的30%,其中4家主营业务与商贸有关,2家与专用设备有关。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往往会要求下游的企业提前支付货款,从而将资金压力传导给下游企业。如果下游企业的预付账款占其资产比重较大且又比较集中时,一旦核心企业资质恶化,交货违约,下游企业就会遭受核心企业的波及。

3. 资本纽带传染。资本纽带关系是指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构建的企业间关联关系,主要表现为集团母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等,呈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这种关联关系往往会导致集团成员企业间的信用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传染性。当集团母公司或核心子公司出现信用危机时,其他集团成员企业就有可能遭受连锁波及影响,进而在集团内部形成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整个集团陷入经营发展的困境。

(1)内部资源占用导致的信用风险传染。除股权关系外,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可能还存在着关联购销、人事交叉、资产租赁等关联关系。当内部某个成员企业经营恶化时,集团就有可能将某些资源过度向该成员企业倾斜,或者调配其他成员企业的资源,从而引致其他成员企业得到资源支持力度弱化,影响其正常经营发展,造成其违约强度向上跳跃,还会进一步在集团内部被加速、被放大,甚至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集团倒闭。

(2)外部融资市场情绪导致的信用风险传染。现实中,商业银行对某个企业或集团集中“抽贷”“压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市场情绪的反应。当集团内部母公司或者核心子公司发生债券或贷款违约事件时,投资者或金融机构就会对集团其他成员企业采取避险策略,表现为其他成员企业的银行授信追加抵押、贷款利率上升或续期债券价格下降等现象。另外,某些投资者或金融机构极易形成羊群效应,无形中会加快且放大集团内部违约成员企业信用风险向其他成员企业进行传染,进而导致整个集团成员企业出现连锁反应。

4. 融资担保传染。这里,担保主要探讨互保和联保两种模式。互保和联保在中小企业抱团取暖融资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也得到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经济上行期,互保联保风险往往能够被掩盖,即使偶尔发生,也会被庞大的互保联保网络所消化。一旦经济处于下行期,被掩盖的风险就会暴露,有可能产生多米诺牌效应,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互保联保最大的风险在于环环相扣,一家企业出现违约,就有可能影响一系列互保联保企业,出现了诸多企业“连坐”违约现象,结果是先违约企业把互保联保中其他企业给拖垮。实务中,要区分来看互保联保圈,若组成圈的企业资信越好,说明其他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越低,为其代偿风险越小,反之尤其对于资信较差的企业组成互保联保圈,信用风险不仅不能实现分摊,而且极有可能放大风险程度。

三、 信用风险传染防控措施

基于企业信用风险传染路径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些防控建议和措施,以期遏制信用风险沿着供应链链条、商业信用、资本纽带和融资担保四种路径进行传染。

1. 加强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管理,规避信用风险在供应链上传染蔓延。

(1)剖析企业供应商集中度,做好风险规避的前置规划。通常,一家企业有多家供应商,供应商集中度又存在差异。首先,企业要明确核心竞争能力。其次,企业要研判影响核心能力的供应商集中度。最后,企业要优先做好影响核心能力供应商的替代方案。目前,对于影响企业核心能力供应商的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参股供应商,较好地对其实施控制或强化影响力度,以保证采购的安全。同时,可以提前掌握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做好防控方案,避免遭受其传染。二是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最大限度规避单一采购,在满足要求基础上,增加供应商数量,做好替代方案。另外,还需加强采购人员的日常培训以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内容除了谈判技巧、供应商关系维护等外,还应加大国际形势、国家政策、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以及突发事件分析等知识占比。

(2)重点研究影响终端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预判下游企业景气度变化。上游企业要跨环节直接对终端产品市场展开及时跟踪研究,明确关键影响因素并建立评价模型,研判风险传染源及路径,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除终端产品市场外,企业还要分析供应链下游不同环节客户经营情况和信用资质的劣變趋势,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下游客户突发事件或其经营管理问题引发的风险传染给本企业。

2. 加强商业信用精细化管理,规避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逾期引发的信用风险传染。

(1)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做好考核与跟踪。根据历史交易记录和外围信息监测,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对供应商展开精准评估,并强化分类管理。对于采用欺诈手段骗取预付款的供应商,要多措并举收回预付账款,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来保全企业资产。对于有历史失信行为的供应商,要坚决拒绝预付款。历史失信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与本企业交易历史记录和一些负面信息,譬如供应商控制人黄赌毒行为、供应商或与其有重大关联企业的债券违约、政府行政处罚等。在组织内部,要建立严格的预付款审批流程,内控制度要健全,杜绝个人权力寻租和因管理疏忽或漏洞引发的预付款风险问题。另外,也要对合作良好的供应商信用进行动态跟踪,提前发现其信用恶化的苗头,一旦发现要及时停批预付账款,同时对已支付的预付账款要安排专人负责,避免损失。提高员工和审批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预付款管理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实施奖励或惩罚。

(2)控制商业信用规模,确保应收账款合理占比。首先,企业要明确确保正常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流,确定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合理比例。其次,企业要对赊销客户的信用建立评价体系,精准对其进行分类,制定不同客户的信用政策,即信用标准、信用条款、信用额度和收款政策,平衡信用政策与坏账率之间关系。通常,库存压力较大时,企业可以放大商业信用采用赊销方式来实施促销;反之,企业应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以规避下游客户信用违约风险。最后,要建立并完善销售人员及其审批人员的风险绩效机制,把其绩效工资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对照起来,坚持先收款后兑绩效的原则,避免某些人员片面通过赊销方式来完成销售任务而不承担追回逾期账款责任问题。另外,还需要强化销售人员和审批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其风险意识。

3. 加强集团资源管控,积极应对外部不良市场情绪,规避信用风险在其内部蔓延传染。

(1)明确被救助对象的集团地位,资源优先向核心子公司倾斜。集团母公司靠资源倾斜救助子公司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子公司在全集团的地位和业绩贡献度。如果被救助的是核心子公司,并且被调配资源的其他成员企业又是非核心业务板块的子公司,母公司可以优先考虑将资源配置到被救助子公司上,以确保整个集团核心板块的业务正常运营。反之,集团母公司可以考虑放弃被救助的子公司,并积极制定风险隔离措施,避免被救助子公司风险向母公司或核心子公司蔓延传染。如果救助的子公司和被调配资源的子公司都是核心子公司,母公司需要做全面评价,重点分析二者对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作用的优选次序以及资源被调配后的后果,最大限度地规避出现双损的局面。总之,对于集团母公司而言,需要明确核心子公司和非核心子公司以及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间业务的交叉关联关系,建立资源调配应急应对机制,制定集团内部风险治理措施。

(2)要正确面对外部融资不良情绪,尽量消除负面影响。集团层面要建立外部融资市场负面情绪应对机制,把情绪传染抑制在苗头阶段。当集团内母公司或核心子公司出现负面事件时,要积极面对,做好信息披露,保持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良好沟通,做到疏而不是堵,尽量减少对其他成员企业融资的影响。对于未出现负面事件的集团成员企业,要及时分红或付息,弱化投资者或金融机构的恐慌情绪,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增强其信心。即使出现了大面积出资或抽贷的苗头,企业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来遏制羊群效应的发生,避免由于集体抽资或抽贷引致集团经营恶化,或甚至破产。譬如寻求政府协调支持、追加担保公司或加大抽资、抽贷的成本等。

此外,在进行互保联保融资前,企业要加强对参与者的调查了解,即使银行主动推荐的也要严格把关,增强对担保对象一旦违约所引发连带责任的认识。根据自身实力,企业要做到量力而行,过度互保联保发生违约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引致企业倒闭。

四、 结论

本文提出了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四条主要路径,分别是供应链传染、商业信用传染、资本纽带传染和担保融资传染。一是供应链传染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游突发事件引发的向下传染,另一种是下游景气度下降引发的向上传染。二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种方式,有可能导致信用风险在不同企业间进行传染。三是资本纽带关系下,资源“拆东墙补西墙”或外部融资负面情绪引发信用风险在企业间传染。四是互保联保网络环环相扣,先违约企业有可能拖垮其他企业。针对上述四种路径,提出了一些信用风险传染防控措施。首先是加强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管理,防控供应链传染;其次是加强商业信用精细化管理,防控商业信用传染;最后是加强集团资源管控,积极应对外部不良市场情绪,防控资本纽带传染。还有企业要做好对互保联保参与对象的尽职调查,量力而为,防控担保融资传染。

參考文献:

[1] 李艳,陈德棉,郭平.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03,(7):5-6.

[2] 何建佳,徐福缘,黄在鑫,李明亮.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解释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2):22-24.

[3] 陈庭强,何建敏.基于复杂网络的信用风险传染模型研究[J].软科学,2014,(2):111-117.

[4] 单汨源,陈立立,张人龙.基于KMV和关联规则算法的行业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11-217.

[5] 李丽,周宗放.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动态传染机理研究[J].管理评论,2015,(1):48-56.

[6] Davis, M.,Lo,V.Infectious Defaults[J]。Qu- antitative Finance,2001,(1):382-386.

作者简介:王长江(1979-),男,汉族,河北省馆陶县人,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中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战略风险管理;姜庆华(1975-),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收稿日期:2019-04-12。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信用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