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根源、趋势及中国应对

2019-07-03艳红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贸易战知识产权

艳红

摘要:引发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复杂多变,包括国家利益、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核算误差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种领域,但是推动中美贸易战的物质基础始终是科学技术。美国为了保护自身技术市场,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主要工具,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各种程度的制裁。双方贸易始终围绕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形成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互补型贸易关系,随着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最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中美贸易从互补型逐渐转变为竞争型贸易关系,呈现出以新兴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竞争的新特征,更具结构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应充分认识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冷静思考、积极应对,促进产业升级,在新兴技术市场上摆脱以往被动的局面。

关键词:中美贸易;科学技术;新兴技术;知识产权保护;301调查

一、 引言

截至目前,中美两国在贸易摩擦中相互制裁的方式愈演愈烈以致演变为贸易战。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全年中美贸易逆差为3 233.2亿美元,美国领导人长期抱怨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频频采取制裁措施,2017年8月份特朗普以贸易逆差为由,决定对中国实施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调查,认为中美贸易当中可能存在窃取知识产权、强制美国公司转让技术等问题。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我国宣布要对原产于美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作为报复6月18日美国宣布会对2 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报复性关税。7月6日美国正式对301调查清单上的第一批商品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税,对此,中国就美国根据《301调查》形成的征税措施向WTO起诉。7月10日美国方公布2 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或25%的税,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进行有层次的征税,贸易战愈演愈烈。

美国这次为什么重点针对中国呢?按照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话说“赤字只是现在,而科技才是未来。”危机后美国决定以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方式重振制造业,并把这个举措放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中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美方认为,这将对美国技术市场和全球产业链至高地位产生威胁,USTR所发起的《301条款》调查瞄准了可能威胁美国未来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中国制造2025》所支持的新兴技术制造业,中美贸易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本文从历史背景入手,探讨科学技术争夺为核心的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和最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 围绕科学技术领域的中美贸易

美国通过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以及用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直占据科学技术领域领先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中美贸易关系从互补型逐渐转变为竞争型贸易关系,美国加强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力度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挑起贸易战的原因从根本上可以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保护本国在外企业和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进口贸易对本国经济造成压力,使用贸易保护手段违反国际公约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从本意上是维护美国在外企业技术产品以及国内技术市场。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就是围绕科学技术领域,为保护美国资本和产品市场而采取的贸易手段,是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重要部分。了解中国美贸易战这一实质,就必须从中美贸易历史背景开始观察。

1. 美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首先,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深度结合。如今的科学技术并不是单纯的科学发明或生产线上的技术变革,而是如何将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效结合,形成一种生态体系。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四者紧密联系的科研体系。这种科研体系最注重的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但在二战期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研投入主要是以国防科研计划为主,比如“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星球大战计划”等,占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直到冷战结束后军事科技和基础科技开支趋于平衡,将这些国防计划中吸引的世界各国科研企业、人才以及科研成果运用在民用商品生产上,使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成功的结合。也从此带来了美国80年代~90年代的经济繁荣。之后,因过度重视金融衍生品和虚拟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又一次脱离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造成金融化、虚拟化和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直到2008年危机以后美国计划以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方式重振制造业,要做到新兴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结合。中国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中国作为四大发明国家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叫‘李约瑟难题)、现阶段如何将引进技术和本土市场深度结合等。每一款技术产品都有它所对应的市场需求,中国引进技术意味着相应的要放开市场,是技术和市场的交换,而当中国开始出口技术产品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却不会轻易把国内市场交出去,从而贸易保护就开始。

其次,健全的贸易保护手段——知识产权制度。美国1790年就颁布了《版权法》,时隔两年颁布了《专利法》,条文和规定比较周密,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和工业化进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技术产品贸易中惯用的贸易保护工具。健全的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仅是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垄断资本合法性的重要机制。至今为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法。

2. 中美贸易的历史观察。美国通过对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结合,以及在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推动下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技术比较优势的产品结构。“市场交换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中美贸易从恢复中美双方贸易以来经历了“美国主导型—互补型—抵制型—竞争型(第三章)”形式,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贸易摩擦内容。形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其他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逆差计算误差、军事和地缘经济等在本质上是由科学技术因素为主导的次级因素,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因素是来源于科学技术领域。

第一阶段(1979年~1990年):“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关系。美国自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后,产业结构从钢铁、汽车、建筑业传统产业向航天航空、电子、新能源开发、信息传播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美国需要开拓新世界市场,沉寂许久的中国市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符合当时美国的市场需求。1979年1月1日两国建交,同年7月7日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宣布中国是美国普惠国。本质上就是以科学技术换取市场的的交易,美国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希望中国从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即使两国签订的是最惠国协定,因发电、矿业、运输条件等原因国内能够满足美國市场的包装、贴标和质量标准的出口商品还是很少,中国对这些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美国以此长期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配额限制,自1980年~1989年对纺织品配额从8种扩大到87种,涵盖了全部纺织品贸易的85%,这个时候的贸易摩擦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高额关税,中国消极应对,形成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关系。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贸易战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