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9-07-03邱建华王志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氧量心肺

邱建华,王志斌

(1.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城乡发展差异较为明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居民为了获得更为丰富的经济收入,大多选择去城市打工,因此衍生出了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在外打工,独居或跟着爷爷奶奶等生活的儿童群体,由于缺失父母直接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2]。心肺耐力可以较为直接地反映出儿童整体的运动能力,是体质健康检测的直观标准,不健全的育人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育运动的缺乏等都是影响儿童心肺耐力的因素[3-4]。本文采用实验法探讨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肺耐力的影响,为对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心肺耐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古埠镇南岗村、镇尾村、邱家村、童埠村、保安山村的120名留守儿童为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以及学校图书馆等多种检索途径,对关于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耐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搜集检索,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及经验的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实验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古埠镇南岗、镇尾、邱家、童埠、保安山等自然村和南岗、镇尾、邱家、童埠、保安山、九都(民办)等小学。

实验时间: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

实验对象:上述自然村120名留守儿童(小学生),以60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具体如表1、表2所示: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具体情况人次统计表

从以上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生当中极度缺乏运动、经常上网、经常熬夜玩手机看小说的人数比例都比较大,这说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多种不良行为习惯。

实验分组:遵循基本配平原则,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组,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实验前的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具体的分组方法为:第一步,将60名有不良习惯的男生和60名有不良习惯的女生随机各分成两个组,男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人,女生也均为30人。第二步,通过问卷的形式将上述六种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多选),确定每一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第三步,将随机分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一个单项进行统计,两组做对比。第四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否在每一个维度(也就是单项习惯)选择人次差不多,如果出现相差较大的情况,那么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互调,直到两组之间各个单项基本比例相似为止,也就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配平工作”[6]。例如,随机分组后,实验组经常上网的人次明显高于对照组,那么就需要将实验组中选择经常上网的人员对换到对照组中去,依次类推。最终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无差异的情况,此时便可以开展实验。也就是实验中常见的几步:随机分组——检测配平——确定分组。

实验目的:探讨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

实验干预: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对实验组儿童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校由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监督,在家由家长和亲人及时关注子女上学放学时间,并在家人的陪同下,每天进行30至40分钟的跑步、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强化留守儿童自主体育锻炼,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开启以健康生活模式为主的行为干预方式,如坚持严格的作息时间、控制擅自外出、限制上网时间、严禁吸烟饮酒、杜绝熬夜等[7-8]。对照组则不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仅每天保持30至40分钟的上述体育项目的锻炼。

实验内容:实验前对120名留守儿童的最大摄氧量进行测量,实验组儿童进行一年的行为习惯的纠正,并配合一定的体育锻炼;对照组儿童不进行行为纠正,仅进行体育锻炼。实验后再次对120名留守儿童的最大摄氧量进行测量,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留守儿童的心肺功能变化,从而分析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全力 12 分钟跑:VO2max=35.97×距离(米)-11.29]。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2.0对实验前后测试获得的留守儿童最大摄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前留守儿童的心肺耐力比较

实验前对具有不同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群体进行最大摄氧量测量,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最大摄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群体在心肺耐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两组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实验前的心肺耐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本实验开展奠定了基础。

表3 实验前留守儿童的心肺功能统计表(单位:VO2max)

2.2 干预后留守儿童的心肺耐力比较

实验后对具有不同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群体进行最大摄氧量测量,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在心肺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两组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群体在最大摄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提升幅度更为明显。

表4 实验后留守儿童的心肺功能统计表(单位:VO2max)

2.3 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心肺耐力比较

实验组经常熬夜玩手机看小说、经常上网、有吸烟的恶习、有饮酒的不良习惯、极度缺乏运动、肥胖等6类留守儿童在实验前后的最大摄氧量均有明显变化。在实验后,经常熬夜玩手机看小说的留守儿童群体最大摄氧量由 34.77±6.21上升到 37.52±5.24,利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算 P 值为0.023;经常上网的留守儿童群体最大摄氧量由 34.45±6.48 上升到 37.89±6.21,P 值为 0.017;有饮酒的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群体最大摄氧量也由 34.21±6.11 上升到 37.28±6.14,P 值为 0.034;有吸烟恶习的留守儿童群体最大摄氧量由 33.87±5.87上升到 38.25±5.97,P 值为 0.012;极度缺乏运动的留守儿童群体由 33.02±6.28 上升到 38.11±5.91,P 值为 0.029,提升明显;肥胖的留守儿童群体最大摄氧量更是由 32.05±6.17 提升至 38.16±5.14,P 值为 0.033。这 6类留守儿童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算P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组的留守儿童实验前后在最大摄氧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仅参与体育运动,并未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虽然在心肺功能水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较小,在统计学意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实施干预后,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的最大摄氧量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见表5)。

表5 实验前后留守儿童的心肺功能对比统计表(单位:VO2max)

2.4 分析讨论

上述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的变化表明,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有效的干预和纠正后,其心肺耐力水平均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留守儿童心肺耐力水平的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睡眠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夜间身体各器官都要逐步进入休眠状态,是人的机体自我修复、消除疲劳、调整机能、恢复体力的关键时段。熬夜会直接增加儿童各个器官的负担,过度消耗体能,日积月累便会影响儿童的体质健康,导致心肺耐力水平下降[9]。

其次,沉迷于网络对儿童心肺耐力水平有着负面影响。沉迷于网络必然是久坐不动,尤其是网吧,环境相对较为幽暗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加上吸烟,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人员混杂,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心理健康发展,长此下去必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肺耐力水平。

第三,吸烟饮酒有碍儿童健康发育。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饮酒加重了机体代谢排毒的负担,降低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导致机体吸氧能力减弱,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体机能,不利于儿童心肺耐力水平的提升。

第四,运动缺乏导致儿童运动能力的下降。运动参与是提升人体心肺耐力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体育运动的儿童,肌肉力量不足,肌肉、骨骼以及各方面脏器的氧气消耗能力降低,并直接导致心肺耐力水平的下降[10-11]。

第五,肥胖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问题之一。隔代照管的溺爱现象,生活条件改善后营养过剩或饮食结构失衡,以及缺乏必要的运动,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以均衡的营养为基础,但是部分儿童饮食偏好甜食、肉类等,打破均衡营养结构,逐渐成为“小胖墩”,影响其持续运动能力和机体的最大摄氧量,阻碍其心肺耐力水平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睡眠不足、沉迷于网络、吸烟饮酒以及运动缺乏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留守儿童心肺耐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3.1.2 通过运动干预,增加儿童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提升心肺耐力水平。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减少影响儿童心肺耐力的因素,帮助儿童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便能促进儿童心肺耐力的快速提升。因此,运动干预及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对于改善和提升留守儿童的心肺耐力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3.1.3 单纯运动干预的效果不明显,而“行为矫正+运动”的联合干预则能明显改善和提升留守儿童的心肺耐力水平。可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肺功能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3.2 建议

3.2.1 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其身心发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造成长远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3.2.2 学校在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同时,应关心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在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心理测试工作中,应定期监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发现问题应及时实施有效干预。

3.2.3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期间应保持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子女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真实情况,发现子女出现不良行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提醒家人进行教育引导和加强监管督促,帮助孩子及时进行纠正。

3.2.4 留守儿童的直接监护人(爷爷奶奶等)不能溺爱小孩,应经常引导小孩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规范其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健康成长。

3.2.5 学校与家长(包括督促监管的家人)要互相配合,家长要将孩子在体育意识、体育行为方面的特点及时告知老师,老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同时运用行为准则、规范等制度,规范儿童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儿童在校情况进行监督,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进行监督,实现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氧量心肺
含硫废弃物系统、反应炉燃烧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新型稳定防漏风测氧优化技术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