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9-07-03陈优良李亚倩冯俊华卞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日制培养目标硕士

陈优良,李亚倩,冯俊华,卞焕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校企联合来源于1906年提出的合作教育理念,之后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合作教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潮流。这一模式相对于由高校主导的培养模式而言,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我国,各种高校、科研机构院所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基地,企业则是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力量。企业和高校资源的有效融合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传统僵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固有的弊端和带来的问题,缓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的研究生之间供需求不对等的矛盾。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校企联合、校所联合进行了相关研究,裴旭、张少华[1]结合中国科技大学“校所结合”的典型案例,探讨了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展开实质性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王新荣[2]结合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郭林[3]从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入手研究校企合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郭晓斐[4]介绍了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制度方面、教学体系等三方的权责。上述研究为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参考模式,但由于各有侧重点,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充分剖析硕士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科研考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期为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依据。

1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需要人才与学校培养人才的错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的调整,高校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5]。传统模式培养的全日制研究生是科研型、单一性的,而社会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性的人才,因此造成了高校培养的全日制研究生与社会所需高端人才错位的问题。

1.2 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问题

传统培养模式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即学生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与论文期间的研究内容脱节,高校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僵化性,他们更多地注重理论公式的来源和推导,但是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多方位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

1.3 管理、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

传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封闭单一性造成了管理、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6]。具体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师项目包办式的教育模式导致研究生科研氛围不浓厚,受到的学术氛围熏陶不足,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导师、研究生一体化的学术平台尚未搭建,导师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信息通道闭塞,学生之间协作交流活动少、团结创新能力弱,导致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

2 校企联合下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措施和保障机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转变教育理念,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计划,科学设置学科课程体系,突显专业特色;通过校企联合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指导研究生、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等培养途径,在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下,实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图1所示。

人才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向等。人才培养过程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性要素,培养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合格人才需要从文化基础和实训两方面出发,需要高校和企业在资源、需求方面达成深度融合交叉。基于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成果归属、评价机制等方面难免会存在分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标准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1 培养目标联合制定

当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各高校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的,企业参与程度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校企联合下的硕士培养目标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衔接,要求企业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7],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优势,了解行业发展状态,把自身的行业需要和用人计划反馈给学校。高校要深入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就培养目标的制定展开调研,掌握企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职需求,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不同领域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高校结合教育部门给出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综合院校的办学条件,制定微观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学术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2.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凸显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针对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为缩小培养目标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差距,结合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8],将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引入选课系统并承认其课程和学分,构建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见图2),基本形成以公共基础课程为根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MOOC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图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图2 三层结构课程体系

三层体系结构中第一层包括公共基础系列课程、专业课程、相关领域选修课程三个方面,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数学基础课、外语课、自然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又有两个分支分别为领域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度,专业方向课程加入了MOOC,供学生学习前沿课程以及专业交叉和边缘性学科课程。该课程体系加入了在实践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践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观将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现状,实现课程体系设置的多元价值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2.3 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主要从教师队伍和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深入一线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瓶颈,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共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内兼职导师,参与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中,实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校内、校外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见图3)。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托利派”(TOREPIE)的授课方式[9],即学生就某一主题与老师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学习路径,实现传统“讲授-接受”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向“讲授-讨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托利派”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选题模式

针对传统“学院派”[10]选题模式行业实用性低的特点,提出了选题项目化,即将企业已结题或者在研的项目纳入学生毕业设计备选课题中,校内外导师根据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模式来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式”毕业设计。在选题环节,学校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进行专业实训时所在企业的需求来完成选题,积极主动地联系校内外的专业培训机构、创新创业园等企业并与之进行良好的互动以便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真实项目反馈给学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选择指南。选题项目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在课题的实现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前沿知识和实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到专业实践基地进行课题研究和创新实验,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将基础理论、试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校企合作实践平台需完成实践教学先进设备、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搭建[11],由企业提供场地和资金,由企业导师和其他技术人员讲解基本和综合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在实践基地也可引入其他学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展学术报告、经验交流会,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由学生展示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导师提出修正意见,还可开展学生科研成果展览会等活动。

2.6 科研考核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科学评价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这就依赖于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12]。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建立一个科研信息库来收集研究过程信息和研究结果信息。研究结果是整个科研过程的质变,而研究过程是量变的积累,要考虑研究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因素。科研信息库里包括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技术成果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可分为科研成果、科技论文、获得的专利,如论文可从发表的数量、发表的期刊,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科研项目可从数量、质量和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来评价(见图4)。考核评价的结果可以反馈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完善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13]。

图3 双导师制

图4 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框架

2.7 论文指导与答辩模式

在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过程中能有效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拥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可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导向。论文写作过程中,企业导师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实践问题给予技能指导,校内导师则负责理论问题的学术指导。逐步形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学位发放的运作模式:

1)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校企双方导师均参加,在高校或企业展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

2)论文答辩:根据学校的要求程序,由校企双方导师参加,第三方专家或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在高校展开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3)学位发放: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学校展开颁发学位及学历证书等工作。

归纳起来,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如表1所示。

3 应用实践

2014年江西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学科与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在测绘科学技术和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强大的科研团体,从而为提高这类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模创造了条件。江西理工大学承担了关于测绘和地理学的基础性、关键性的课题,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为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协助其完成了诸多项目。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公司的科技人才阵容提高了江西理工大学整体科研实力,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科研实践型高校提供了学科上的优势。本研究对江西理工大学测绘科学、地理学学科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各要素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图5所示。其中2013-2014届学生为传统模式培养下的硕士研究生,2015-2018届是校企联合培养下的硕士研究生。

表1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表2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学科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统计

图5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学科研究生答辩平均成绩、考博数变化

由表2可知自2014年江西理工大学实施校企联合以来,两个学科的招生数量逐年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论文发表总数稳中有升,其中核心论文和EI、SCI论文呈波动上升,尤其到2018年,核心论文数占学生人数的35%,EI、SCI占17.6%,相对于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有了较大突破。

图5显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论文答辩成绩和考博数量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到2018年增幅最大。除此之外,两个学科在专著、专利和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申请方面都实现了零的突破。由此可见,在校企联合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下,江西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质的飞跃。

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奥格智能科技实现合作共赢仍然面对众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双方加强合作探索与实践,实践基地应利用其有力的条件,促使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早参加科研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开阔科研视野,高校应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对学生课题研究中的理论问题的指导。

4 结语

论文提出的校企联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可更好地满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缓解当今社会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程度不足和研究生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展开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利于校企双方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开阔科研视野,推动研究生更早地投入科研项目中。校企联合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模式,将研究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和工程中,实现了学科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研究生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至国家政策的规定,下至培养单位的实施,并且还涉及地方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研究生的配合,因此,校企联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仍是一项长期的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猜你喜欢

全日制培养目标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