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实验工具的设计与实验教学
——以“多功能套尺”的设计与实验教学为例

2019-07-03江苏省睢宁县高级中学初中部王翠玲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量角器工具三角形

☉江苏省睢宁县高级中学初中部 王翠玲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钱德春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做”数学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具、实物模型或计算机等为工具,以实际操作为行为特征,以探究未知结论、验证感知结论、帮助理解结论为目的,它是一种以实验为媒介的数学思维活动.实验工具是数学实验的重要载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数学实验工具“多功能套尺”,获得了2016年江苏省数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本文以“多功能套尺”为例,谈谈初中数学实验工具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对教与学产生的价值.

一、多功能套尺的设计缘由

边与角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四边形主要学习内容.这些知识形成的途径多样,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比较等过程体验、感悟、理解、掌握和内化.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不禁思考:能不能制作一种实验工具,通过操作,更直观地发现和理解图形、边、角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笔者用学生身边唾手可得的硬纸板构思、设计了“多功能套尺”.

二、多功能套尺的结构与操作

1.多功能套尺的结构

多功能套尺将刻度尺与量角器融合为一体,是一套自带刻度的多变工具.

(1)构成:多功能套尺由一把固定标尺、一把固定角尺和若干把滑动角尺组合而成(如图1).角尺是量角器和刻度尺的合体,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刻度尺的刻度线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刻度尺的零刻度重合(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的关键保障);每一把角尺都可以灵活拆卸.

(2)分类:根据角尺能否滑动,角尺分为固定角尺(简称“定尺”)和滑动角尺(简称“动尺”).

图1

2.多功能套尺的操作

滑动和旋转是多功能套尺的主要操作方式.借助多功能套尺旋转或滑动构造相应模型,探究三角形或四边形所蕴含的边或角之间的关系及全等变换、相似变换等.

在定尺的刻度线上有滑槽,动尺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在滑槽内滑动,通过滑动动尺,可以改变标尺的示数,以调整图形边的大小;同时,每一把角尺都可以通过旋转,改变其与其他尺子的夹角,从而调整图形角的大小.

三、多功能套尺的功能与应用

以与三角形有关的教学为例.利用多功能套尺可以进行与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实验探究.根据数学实验目的的不同,其实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探究型、验证型和深化理解型.

1.探究未知结论

实验1:利用多功能套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准备:每名学生准备一副多功能套尺.

实验方式:小组合作(4个或多个学生一组).

实验过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当两个三角形具备多少组边或角相等的条件时,它们就全等呢?

经过学生讨论,确定实验问题:

(1)当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边或角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2)当两个三角形的两组边或角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3)当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或角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4)当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们全等?

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甲随机构造一个三角形(如图2),以该三角形为“样本”.

图2

步骤2:其他学生再构造一个三角形,使所构造的三角形与学生甲构造的三角形的关系分别满足以上条件,通过套尺上的标尺和量角器的示数,学生观察、比较其余的各组边、角是否确定对应相等(或利用“叠合法”),验证此时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图3).

步骤3:归纳实验结论:

(1)当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边或角相等时,它们不一定全等.

(2)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角边”或“SAS”).

(3)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角边角”或“ASA”).

(5)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边边”或“SSS”).

借助多功能套尺进行探究实验,可以获得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ASA”“SSS”.另外,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SA”的推论——“AAS”也是成立的,所以不需要实验探究.

对于“HL”,笔者在实验中设计以下实验过程:

(1)观察图形,提出问题: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当两个三角形再满足什么特殊条件时它们全等?

(2)动手实验,获得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即相当于增加“其中一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的条件.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实验中,学生以小组(至少两人)合作为主要方式,在实验中思辨、讨论、发现与归纳,获得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使“SAS”等“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2.验证感知结论

实验2:利用多功能套尺验证“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图3

实验过程:首先构造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图中的任意两把动尺,调整三角形角的大小.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相等时(如图4),学生根据刻度尺上的示数可以发现:相等的两个内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当然,学生通过旋转标尺或滑动量角器,可以调整三角形各边的大小.在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的条件下,观察量角器的示数可以发现:在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所对的角也相等.

另外,通过旋转标尺或滑动量角器调整三角形各边或角的大小,也可以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类似地,我们可以利用多功能套尺验证“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该实验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每一名学生任意构造一个三角形,通过旋尺和量角器的示数获得三角形各边、各角的度数.

第二步:学生在明确“对边”“对角”的前提下,比较每一个角所对的边的大小关系,可以发现:在三角形中,较大的角所对的边较大,较小的角所对的边较小;反之亦成立.

不同的学生往往构造不同的三角形,教师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从而获得更为充分的三角形实例,为探究实验提供更为丰富的实验资源.

实验3:探究“由平行线得相似”.

在三角形套尺的基础上,再安装一把动尺.下面,通过两种操作方式进行探究实验,以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图4

图5

方式一:“旋转”.首先旋转标尺,调整量角器的示数,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使其中两把标尺平行.学生根据标尺的示数可以获得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如图5所示,小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9cm、11cm,大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16cm、18cm、22cm,通过计算可以发现8∶16=9∶18=11∶22=1∶2,即这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对应成比例,从而初步验证“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方式二:“滑动”.在保持两条标尺平行的条件下,滑动角尺改变图中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度,通过计算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对应成比例,加深学生对“由平行线得相似”的理解.

类似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不同判定条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借助一般的三角形套尺,可以构造不同的相似三角形模型(如图6),从而为对应实验提供充分的数据,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理解.

图6

3.深化理解结论

实验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与“增减性”.

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角尺,调整量角器的示数,设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大小.根据标尺交点的示数能直接获知直角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学生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求出对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如图7左图,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此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为7cm,斜边为14cm,则sin30°=7∶14=.

在保持30°角不变的情况下,滑动角尺,改变30°的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大小,如图7右图,此时,该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为9cm,斜边为18cm,则sin30°=9∶18=1∶2.也就是说,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不变,即30°角的正弦值总等于.类似地,我们可以验证其对应的其他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分别不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获得结论:当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其对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也随之确定.

图7

同时,通过直角三角形套尺(如图8),学生能充分感知:当一个锐角的大小改变时,其对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随之改变,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图8

通过“旋”“滑”“看”“算”,手、眼、脑并用,把操作实验与探究计算相结合,不仅可以对与三角形相关的一些数学结论进行探究与验证,还可以对四边形等多边形的数学结论进行探究与验证,如验证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图9)、探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如图10)、任意正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如图11)等,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图9

图10

图11

四、数学实验工具设计与运用对教与学的影响

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的一项研究项目,从最初的“硬纸板套尺”到目前的多种透明塑料套尺,伴随着“多功能套尺”不断改进、优化与完善的过程,学校的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数学教师开发与应用工具进行实验教学的热情得到激发,教学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学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优化、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激发了教师实验教学的热情

多功能套尺的成功设计与教学的有效应用,带动了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数学实验教学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工具设计与开发的灵感.有的教师制作了木质套尺教具,有的教师制作了其他创新型实验工具,其中,“多变的四边形尺”在2018年江苏数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更新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心理发生既不是来自先天的遗传,也不是来自后天的环境,而是来自主体的行动.数学实验强调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亲身经历规则、基本事实及推论等的形成过程,强化“做中学”的意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变革了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

以实验工具为支撑的数学教学,变传统的教师“知识讲授”“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借助工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拥有了创新的机会,体验了数学探究、发现知识的乐趣.

如“实验2”中,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借助多功能套尺,不仅可以验证“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还能获得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等结论.

4.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强调“做”数学的过程,核心思想是以工具为载体,学生手脑并用,内外互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成果.可以说,数学实验工具恰恰提供了支撑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载体,它变结果性知识为过程性知识,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借助多功能套尺等工具进行数学实验,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以“实验1”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由于没有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究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死记硬背结论.还有的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工具,一般需要利用直尺、圆规,甚至刻度尺、量角器等多种工具画图,然后度量、比较,而且由于工具的限制,难以运用“叠合法”,在验证满足一定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常常只能通过具体的边、角的大小来确定,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借助多功能套尺进行实验,可以直观、高效地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实验是一种将操作、观察、顿悟等融为一体的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发现、验证等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有效促进了数学理解,发展了数学思维.

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中,学生借助多功能套尺进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或菱形)→正方形”的操作实验,较好地理解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图形之间的从属性,增强了数学思维的缜密性.

五、结语

数学实验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数学实验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做”数学提供了可能,引领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及思维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数学实验是一种“做”数学的活动,而“做”数学具有形象、直观、感性的特点,“证”数学则具有抽象、严谨、逻辑的特点,数学教学只有将实验的“做”数学与推理的“证”数学有机结合,才能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将“脖子以上的学习”发展为全身心融合的学习[1].

猜你喜欢

量角器工具三角形
波比的工具
残缺的量角器
波比的工具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准备工具:步骤:
三角形,不扭腰
“巧用”工具
量角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