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2019-07-02王炜
王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10-01
摘 要 企业精神是企业所认同的价值、行为的高度凝练,清晰准确的企业精神将给予职工更大动力,也有助于展示企业的定位、形象。企业精神如何提炼、运用,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 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 凝聚员工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多元的企业文化形式为各类企业团结队伍、凝聚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在地方国有污水处理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围绕企业精神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一、纵深地理解企业精神
很多企业领导人十分重视企业精神和價值观的建立,通用电器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认为:“使命将指引你前进,价值观则是引领你到达目的的行动。”华为则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作为核心价值观。一家优秀或者向往伟大的企业不能止步于让员工和客户模糊感受到企业精神,而应当实实在在地明确之。
1.企业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广义的企业精神应该涵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使命目标等内容,三者之间互相派生、互相影响。
2.以排水行业为例,企业精神蕴含在污水处理全过程之中,蕴含在全体员工攻坚克难、敢闯敢拼、服务为民的点滴之中,企业精神征集应重于“提炼”而不是“生造”——即形象地概括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精神,然后用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3.企业精神要具备企业特性和发展前瞻性。企业特性表现在并非一段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而是真实、生动,带有本企业色彩的使命或目标;前瞻性表现在不仅能指导当前的工作,还要对未来至少3-5年发生作用,既能够指引企业发展,也能引领每个个体前进。
4.围绕企业精神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是最符合企业核心需求的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以企业精神凝聚人,以企业发展愿景鼓舞人,充分调动职工的首创精神,使职工自觉将个人发展同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才能最有力地凸显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
二、提炼、运用企业精神的具体做法
在实践中,我们统筹考虑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使命目标三者的制定。重点把握好三方面工作:
1.职工参与,让企业精神从扎根的土壤中来。鲜活的企业精神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广泛讨论、汲取多数人的智慧。一是组织撰写先进员工事迹文章,在正面导向的群体的言行中总结出职工认同的价值观;二是对标同行中的先进单位,客观分析、找寻差距,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形成企业未来数年的愿景;三是在职工中征集工作中最鼓舞斗志的一句话,用于提炼企业使命与目标;四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文字的精简、凝练,形成价值观、愿景和使命目标的初步文稿,并听取职工意见。还可以拓展到向社会人士或网络征集,以及邀请文人、学者、专家参与提炼企业精神等。
2.有形运用,提高企业精神的存在感。企业精神确定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在指导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古语有云,预则立。愿景、目标的提出,就是“预”;经过一番努力达成了“预”,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深入人心。一是在工作环境中展示企业精神,通过建立、诠释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标准色等基本要素系统和办公用品、旗帜、招牌、工作服装等应用系统,确保企业文化被内部员工和外部大众看得见、记得住。二是用于宣传引导,在企业网站、公众号、形象片、宣传册中运用,成为工作之魂、点睛之笔;制作带有企业精神文字的纪念品,在企业重要纪念日或活动中使用;以企业精神为素材制作横幅、展板,用于对外活动。
3.力透纸背,将企业精神融入具体工作。企业负责人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精神的凝聚共识作用,提炼、运用、宣传企业精神的过程,就是一次凝聚共识的过程。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精神,破解工作中的问题,上下沟通确定未来的工作方向并为之奋斗,这是企业精神所承载的最强作用。融入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愿景分解为年度目标,纳入经营考核体系,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让每个职工明确自己在实现愿景中所承担的职责,也将远大的目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之中;二是衡量企业的行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企业及职工做什么事、如何做事的一个标准,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如何取舍,在质量和效益中如何平衡,在小步迭代和大而全之间何去何从,这些都可以运用核心价值观来判断;三是以形式多样的企业活动来巩固企业精神,以排水企业为例,专业类的提升技能活动、和谐企业建设活动、生态环保类的公益活动等等。
最后,我们要客观看待企业精神的实效性,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应运而生的产物,具有成长性;但同时,企业的使命目标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更新,才能紧扣时代脉搏。企业的发展要经历一代又一代员工的努力,提炼和运用好企业精神,开展符合企业精神主旨的文化建设活动,将为企业履行时代使命,跑好这一代的接力,凝聚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 黄卫伟.以客户为中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