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株致病性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9-07-02将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将乐3533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粪肠菌液琼脂

范 辉 将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将乐 353300

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通常在引起腹腔和盆腔感染所分离的混合菌中发现,以往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研究已证实了肠球菌的致菌力。在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它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肠球菌亦可引起院外感染。肠球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1]。本试验的病原菌分离自1羽发病雏鸡的肝脏及心脏。

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病料来源于1羽发病雏鸡,其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步态不稳,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肝脏土黄色,其他未见明显变化。病菌即分离自该雏鸡的肝脏及心脏。

1.1.2 方法

1.1.2.1 培养基的制备 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灭菌,4℃冰箱保存,备用。

1.1.2.2 细菌分离 无菌取患鸡心脏及肝脏于血平板琼脂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24 h。而后,挑取形态一致的菌落进行纯培养。

1.1.2.3 形态学观察 将纯培养细菌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和着色情况。

1.1.2.4 生化试验 纯化后的细菌分别进行吲哚、MR、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尿素分解酶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及三糖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1.1.2.5 药敏试验 将纯培养菌液调至0.5个麦氏单位,取该菌液0.1 mL,均匀涂满普通琼脂平板,药敏片均匀贴于琼脂上,不得移动。

1.1.2.6 动物试验 分离菌株18 h血清肉汤培养物离心后,取其菌体,分别腹腔注射体重15~20 g的小白鼠4只(剂量0.2 mL/只),设对照组3只;颈部注射1日龄雏鸡15羽,设对照组3羽。注射后定时观察、记录。死后剖检,并分离细菌。

1.2 结果

1.2.1 形态观察和培养特性 剖检病料经涂片、镜检可见有少量圆形或椭圆形、呈单在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从肝脏及心脏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在血平板上经37℃培养24 h后,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0.5~1 mm的圆形菌落,有溶血现象;经涂片、染色后,镜检发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形成芽胞。液体培养物呈轻微混浊,可见少量絮状沉淀;均以短链为主,革兰氏阳性,有时老龄培养物会出现阴性;在普通琼脂上生长不良,可见针尖大小的S型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1.2.2 生化试验 该菌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醇;吲哚试验及触酶试验为阴性,MR、尿素分解酶试验为阳性;三糖铁试验斜面产酸、穿刺产酸产气、不产硫化氢(见表1)。

1.2.3 药敏试验 将菌液调至0.5个麦氏单位,取该菌液0.1 mL,均匀涂满普通琼脂平板,药敏纸片按2000年美国NCCLS药敏试验法规制备,采用NCCLS法规(2000)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见表2。1.2.4 动物试验 小鼠注射菌液后,可见其背毛逆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48 h内小白鼠全部死亡,剖检均可见脑出血,肝、脾肿大,肝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对照组均正常。1日龄雏鸡注射菌液后,雏鸡死前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走路不稳,剖检可见败血症变化;对照组正常。

从病死动物的心血中均可分离到接种菌。

1.2.5 结论 初步确定该病菌为链球菌科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成员。

表1 病原菌的生化反应结果

2 病原菌16S rRNA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来源于试验1中分离出来的细菌。

2.1.2 引物 用扩增16S rRNA通用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引物基因序列见表3。引物稀释时,加入灭菌 ddH2O 124 μL, 配成 100 μmol/L 母液 ;取20 μL 母液加入 ddH2O 180 μL, 稀释至 200 μL,配成10 μmol/L使用浓度。

2.1.2 试验方法

2.1.2.1 16S rDNA的提取 挑取镜检纯净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在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菌液于1.5 mL的EP管中,离心后弃去培养液 (尽量干净),加入Lysing buffer 40 μL,放入水浴锅中55℃、10 min及 80℃、10 min后, 再加入 ddH2O 80 μL,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获得模板DNA。

2.1.2.2 PCR扩增 使用16S rRNA基因的上下游引物(27F、92R)进行扩增。 反应总体积 50 μL,反应体系见表4。反应条件与步骤:95℃预变性5 min;94℃变性 1 min,50℃退火 1 min,72℃延伸1 min30 s,循环29次;72℃、10 min。反应结束后PCR产物于4℃中储存备用。经105 V凝胶电泳20 min后,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结果。

表4 扩增反应体系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表3 引物基因序列

2.1.2.3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40 μL PCR产物样品与 7 μL 6×loading buffer混合, 以 105 V 电泳20 min,结束后割下目的片断,采用小量胶回收试剂盒回收。

2.1.2.4 序列分析 将纯化的16S rDNA样品进行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等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2.2 结果

2.2.1 PCR产物电泳结果 16S rRNA PCR结果见图1,图中显示约在1 500 bp处有一条明显的电泳带。

2.2.2 序列分析 应用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进行分析,挑选代表种绘制进化树,结果显示所分离的菌株与Enterococcus faecium各菌株之间同源性最高,达99.3%。

图1 PCR产物电泳结果图

图2 依据16S rRNA绘制的进化树

3 讨论与结论

根据本次试验的各项结果,参照文献[2],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它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偶尔出现于感染的尿道及急性心内膜炎病例。它能够通过食品对人类造成感染,常见于许多食品如火腿肠、炸肉丸、布丁及经过巴氏消毒的牛乳等,粪肠球菌进入食物链的主要原因是由不卫生的加工条件所致的,一般与直接的粪便感染无关。粪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大多是由于它的侵袭所造成,感染剂量较高,一般大于107个细菌;人、禽感染率最高,亦见于猪、牛、马、山羊、绵羊及兔。

在人医上,该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第二大病原,但在动物医学领域,对该病原的研究很少。开展肠球菌感染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肠球菌感染的认识及警惕性[3]。

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小白鼠、雏鸡均敏感,且都能从其实质脏器和脑中分离到接种菌,并与接种菌有一致的培养、生化及溶血特性。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肠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较严重,其所致感染较难控制。本试验分离菌除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外,对头孢菌素类等6种药物均表现为耐药性,这一点应引起兽医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

猜你喜欢

粪肠菌液琼脂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粪肠球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光动力疗法联合氢氧化钙对根管粪肠球菌消毒效果的体外研究
临床感染粪肠球菌致病岛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