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9-07-01王英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常规诊断价值

王英芳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4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血常规进行检验, 实验组患儿采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检验。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检出及诊断准确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儿中肺炎20例、胃肠炎11例、腹泻6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0例、胃肠炎11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83.8%(31/37);实验组患儿中肺炎15例、胃肠炎10例、腹泻12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6例、胃肠炎10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97.3%(36/37);对照组患儿的总检出率显著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27例, 诊断准确率为73.0%(27/37);实验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35例, 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时,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检验方式能够提高检验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 能够更好的为医生提供诊断信息,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32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的致病机理是由于致病的病菌通过特定的方式进入人体的血液中, 并不断的生长以及繁殖, 导致病菌的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在血液中产生一些毒素, 对患儿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1]。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在生活中不会过多的自我防范, 导致部分患儿的卫生习惯较差, 并且其自身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 所以儿童患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高[2]。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对于儿童更加的严重, 会产生高热、皮疹等症状, 所以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 并依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非常重要[3]。本文对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检验方式进行研究, 进一步确定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 为更多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进行信息采集, 选取其中74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中, 男17例, 女20例;年龄5个月~11岁, 平均年龄(6.22±2.55)岁;疾病类型:肺炎20例, 胃肠炎11例, 腹泻6例。实验组患儿中, 男19例, 女18例;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年龄(6.54±2.09)岁;疾病类型:肺炎15例, 胃肠炎10例, 腹泻1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治疗前已经了解患儿的病情, 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所有患儿均严格的依据规范的实验环节进行, 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下进行, 确保实验的规范性与可行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进行检查前在清晨保持空腹状态进行抽血, 血液量为2 ml, 将其置于抗凝管中, 使用涡旋机将血液与抗凝管中的药剂摇匀待用[4]。对照组患儿进行血常规检验, 将上述摇匀后的血液放入血细胞分析仪中进行血常规的检验。实验组患儿进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 将血液放入血细胞分析仪中进行血常规检验, 并将血液置于全血C反应蛋白分析仪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验[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出及诊断准确情况。检验结果依据规范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血常规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检出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中肺炎20例、胃肠炎11例、腹泻6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0例、胃肠炎11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83.8%(31/37);实验组患儿中肺炎15例、胃肠炎10例、腹泻12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6例、胃肠炎10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97.3%(36/37);对照组患儿的总检出率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诊断准确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27例, 诊断准确率为73.0%(27/37);实验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35例, 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 并且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会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非常的重要[6]。如今, 最常用的治療方式就是静脉注射抗生素, 但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病情较复杂, 早期准确的诊断能够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才能够依据诊断结果制定更加适宜的治疗方案, 在降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患儿伤害的同时, 促进患儿尽早康复[7]。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通常采用的诊断方式为血常规检查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 但两种检查方式单独使用达不到较好的诊断准确性, 且误诊率较高, 会延误患儿治疗。经过不断的研究, 相关的医护人员发现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可以达到较好的诊断准确率, 并在临床中开始采用[8]。本文中对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以及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对照组患儿中肺炎20例、胃肠炎11例、腹泻6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0例、胃肠炎11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83.8%(31/37);实验组患儿中肺炎15例、胃肠炎10例、腹泻12例, 检出结果中肺炎16例、胃肠炎10例、腹泻10例, 总检出率为97.3%(36/37);对照组患儿的总检出率显著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27例, 诊断准确率为73.0%(27/37);实验组患儿中, 诊断准确35例, 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可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更加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可以在临床检验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倪虹, 丁月凤, 刘锦婷.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蛇志, 2018, 30(3):471-472.

[2] 马彧旻.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5):125.

[3] 肖琦.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4):637-638.

[4] 郑晖.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93):18336, 18339.

[5] 陈思.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72):53.

[6] 王武华. 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4):6863-6864.

[7] 吴能利.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32, 40.

[8] 苗伟.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当代医学, 2016, 22(17):75-76.

[收稿日期:2018-11-19]

猜你喜欢

血常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