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07-01曹梅
曹 梅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据报道[1],抑郁症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和动作减少,应实行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以辅助治疗,帮助患者重建心理防御机制,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然而,常规护理存在“一概而论”等缺陷,未能充分考虑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应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以解决弥补常规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为此,笔者特开展本次分组对照实验,对一组抑郁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作为参考,并从患者抑郁心理变化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监督下进行:纳入抑郁症患者94例,纳入时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1)纳入标准:①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检测,提示患者HAMD评分均在14分以上,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等明确诊断为抑郁症;②临床数据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②无法正常沟通者。
将上述样本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47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男25例,女22例;年龄为17~65岁,平均年龄为(33.97±3.18)岁;病程是7个月~5年,平均病程是(2.97±0.25)年;研究组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4.08±3.22)岁;病程是8个月~5年,平均病程是(3.05±0.21)年;2组病程、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临床用药、作必要制动干预、劝导患者科学作息等;
研究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即以常规护理内容作为框架,在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基础护理。对于自杀行为、念头强烈者,安置在监护病房,并安排专人负责;②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发生不良事件。若患者自杀倾向严重,则应加大监护力度;
(2)心理护理。对于情感低落、偏执者,应帮助患者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若有悲观、绝望等情绪,应警惕其有自杀、自伤行为,多与之介绍积极生活事例,激发其对生活的向往,重新燃起希望;
(3)生活护理。探查病人的饮食喜好、习惯,并在制定护理计划中考虑这一点,尽可能与之共同制定饮食指导、睡眠指导。若消化不良,应协助其进食,耐心劝诫、诱导,若患者拒绝饮食,则予以鼻饲干预,加强营养支持;为患者解释睡眠障碍病因,告知患者睡前不喝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并鼓励患者日间下床活动。
(4)安全护理。简单整理病房,精细保管刀子、玻璃等危险物品,预防自杀;同时,妥善保管药品,预防多服或者漏服。此外,在患者外出时,应全程陪伴。
1.3 观察指标
(1)参考HAMD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入院当天)、护理后(出院时)的抑郁情绪;该量表对于有无抑郁情绪的界定点是7分,超过7分表示有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表示其抑郁情绪越重。
(2)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整体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不满意两种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行c2检验。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变化
护理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下降,其中,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研究组 47 19.92±2.18 7.16±1.13 35.626 0.000对照组 47 19.72±2.75 11.75±1.68 16.955 0.000 t 0.391 15.542 P 0.348 0.000
2.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均47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100.00%(47/47),高于对照组的87.23%(4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1,P=0.035)。
3 讨 论
近几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为患者健康状态乃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了医学界重视。抑郁症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往往安排住院治疗,期间辅助以高质量护理服务,对患者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病情等存在较大差异,而常规护理干预重点是辅助治疗,对患者之间的差不不甚重视[3~4]。
相比之下,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国内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模式转向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成果之一,对病人之间的差异性予以高度重视,要求积极关注每一位患者的每一项合理需求,经相关护理服务后满足其需求,从而改善患者护理体验[5]。HAMD量表为测试病人抑郁情绪的专用量表,而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直观体现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6~7]。同时,笔者还制定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要求患者根据主观体验评估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而研究组患者均选择“满意”,满意度高达100.00%,与对照组的87.2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证明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缺陷,未来有待进行大样本试验,提高研究结果严谨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推荐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辅助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治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