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2019-07-01邓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汀钙阿托颈动脉

邓丽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为特征的病变,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是老年人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1]。临床上常采用阿司匹林抑制血栓形成,但近年来不少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其临床疗效有所降低。而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调血脂、抗氧化,改善患者内皮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80岁,平均(62.12±7.30)岁;体重47~72kg,平均(55.06±6.12)kg。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82岁,平均(65.17±6.06)岁,体重45~69kg,平均(53.29±5.64)年。两组性别、年龄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3mm;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符合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排除严重精神疾病、长期慢性疾病及不愿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合理饮食及改善生活运动方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每次100mg,口服每日一次。观察组根据病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每次20mg,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分级。①IMT和斑块面积:采用飞利浦Affiniti 50 血管超声诊断仪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各切面颈动脉最厚处IMT和斑块面积。②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suction,LDL),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ml,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③患者接受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分级标准,0级:IMT<1.2mm; I级:1.2mm≤IMT<2.0mm或仅有1个斑块;Ⅱ级: 2.0 mm≤IMT≤4.0mm,存在1个或者多个斑块;Ⅲ级:IMT>4.0mm,有多个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s描述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百分率(%)描述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面积比较两组治疗前的IMT和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面积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面积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IMT(mm)斑块面积(mm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40 1.48±0.28 1.35±0.25▲ 27.11±5.75 24.36±5.68▲观察组 40 1.45±0.27 1.21±0.26▲# 26.52±5.46 21.21±5.53▲#t 0.4882.4550.4702.513 P 0.6270.0160.6390.014

2.2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TC、TG和LD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TG和LDL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脂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分级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分级0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Ⅲ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TCTGLD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08.48±0.52 5.64±0.48▲1.56±0.21 1.28±0.35▲3.64±0.55 2.55±0.42▲观察组408.46±0.51 5.12±0.46▲# 1.53±0.23 1.12±0.32▲#3.70±0.52 1.62±0.44▲#t 0.1744.9470.6092.1340.5019.670 P 0.8630.0000.5440.0360.6180.000

表3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分级比较[n(%)]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其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2]。临床上治疗该病常采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以减缓粥样硬化进程,同时还可以扩张病变血管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是临床上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使其单独应用的临床疗效降低。

有研究提及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改善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观察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TC、TG和LDL 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脂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分级0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Ⅲ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缩小斑块面积,并调节异常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①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炎症、抗氧化作用,可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减少颈动脉内膜厚度;且该药还可减少脂质核心,稳定和逆转斑块,从而有利于缩小斑块面积[4]。②阿托伐他汀钙为他汀类药物中降脂作用最强的药物,它可直接抑制血管壁及肝脏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等脂类合成,弥补阿司匹林降脂缺陷,能使粥样硬化患者显著获益[5]。③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作用,联合阿司匹林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缩小斑块面积,并调节异常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汀钙阿托颈动脉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联抗血小板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