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2019-06-29张广艳
张广艳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国民普遍存在缺乏运动、肥胖、饮食不节等问题,国内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1]。相关报道显示,国内成年群体高血压发病率达18.8%左右,高血压病例已突破1.6亿人次,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相对较低。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饮食调节、健康指导等疗法调控患者血压水平,但临床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为了探讨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2015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常规护理和联合中医护理2种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下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社区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采用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0~83岁,平均(68.59±3.73)岁;高血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1年,平均(7.51±1.27)年。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1~81岁,平均(68.67±3.54)岁;高血压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0年,平均(7.38±1.69)年。患者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收缩压水平>140 mmHg,舒张压>90 mmHg;2)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器质性功能障碍;3)脑卒中;4)合并老年痴呆;5)临床资料缺失;6)妊娠女性;7)认知功能、语言表达能力障碍;8)精神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定期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注意饮食控制,减少动物脂肪、钠盐的摄入,忌烟酒;叮嘱患者定时服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需遵医嘱服用缓泻药;鼓励患者坚持运动,适度参与活动;告知患者当出现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接受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精神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健康状态,会引发各类病理特征继而诱发疾病,是故有“七情调摄”“七情内伤”的说法,因此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对高血压的疑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高血压是一种通过药物控制、临床护理能够得到稳定控制的常见病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2)针刺护理:取外关穴、曲池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合谷穴、外关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气海穴、太冲穴,每次任意取4个穴位,采用毫针针刺穴位,留针20~30 min,1次/d。3)中医饮食护理:遵循“食药同源”“食药同治”理念,指导患者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摄入肥甘厚味、酒类食物和饮品,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清淡,对于高血脂患者推荐饮用三七花水,替代茶水。4)运动护理:结合患者个人体质和年龄,推荐患者开展适度运动锻炼,比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散步等,指导患者掌握气功疗法,使患者放松端坐,闭目凝神,双手扶膝,集中精神在足部,平稳呼吸5 min,再缓慢睁眼,反复进行,30 min/d,消除患者杂念、紧张情绪,调理身心。
1.4 观察指标1)采用武汉天拓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压计智能标准器SJ99测量护理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2)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为参照标准评价预后效果:显效:患者失眠、头晕症状明显改善,收缩压<140 mmHg或是下降>20 mmHg,舒张压<90 mmHg或是下降大于10 mmHg;有效:患者不适症有所缓解,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Hg,尚未恢复正常,或是收缩压下降10~20 mmHg,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血压水平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8×100%。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HAMD包含24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评价,轻度抑郁临界值7分,中度抑郁临界值17分,重度抑郁临界值24分;HAMA量表包含14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评价,可能焦虑临界值7分,肯定有焦虑临界值14分,严重焦虑临界值21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护理前2组血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例,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和HAMD评分对比 (例,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1)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具有动脉压持续升高特征,一旦患者血压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继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患者冠心病、脑卒中发生风险[6]。本研究发现,护理前组间血压水平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2组护理后的血压水平与本组护理前对比均显著降低,提示2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但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92%,表明观察组采用的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前组间HAMD和HAMA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2组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与本组护理前对比均显著降低,充分说明2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均可有效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观察组不良情绪调控效果更佳。初步分析,这是因为观察组实施的中医护理能够从患者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经过针刺、情志护理等护理措施,调节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既往报道结果相吻合,有学者[7]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后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社区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在社区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