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博物馆文化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2019-06-28宁哲
摘 要:本文通过研读国家政策,调查同行案例,再结合高校博物馆自身的特点,思考、梳理出了高校博物馆文化经营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在這里予以陈述,以期为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文化经营;发展理念
近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筹建博物馆的支持,博物馆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从最初的局部影响,进入大众视野和真实生活中。紧随其后的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及陕西省博物馆等,也先后依据自己的特色和定位,进行了文创产品的打造和输出。那么,作为博物馆行业不可或缺的高校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将该如何自我定位并占据一席之地?
一、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已有400余座[1]。虽然高校博物馆从数量上已经成为博物馆家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但是全国博物馆文化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今天,在高校博物馆领域,开展文化产业并能够让人熟知的博物馆几乎没有。那么,造成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滞后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主体地位不明确
依据2005年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博物馆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2]。而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的一个二级机构,非独立法人单位,显然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机构,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即,主体性的缺失,造成了高校博物馆开展一切文化产业,所需要突破的一项政策瓶颈。
2.管理机构的复杂性
一方面,高校博物馆隶属于高校,所有经费依靠学校财政拨付,但博物馆的存在对高校更多是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部分成为面子工程,所以不论从校方政策扶持和长远规划上,并未获得和院系同等地位的对待;另一方面,文物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对高校博物馆只具有业务指导权利,不像对其它独立博物馆具有明确行政管理权利,因此高校博物馆无法获得文物局等文化部门专项的库房改造、藏品征集等专项经费。这让高校博物馆处于高校和文化部门的边缘,间接的造成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的不利局面。
3.自我封闭意识和创新思维缺乏
绝大多数高校博物馆自我定位就是学校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所以认为本职工作是做好科研成果和校史资料的陈列工作,供师生内部展示即可;由于高校天然优良的封闭环境,让高校博物馆不存在竞争性,虽然高校博物馆整体资金紧张,没有额外资金独立开展文化产业,但是正常运转经费是有的,因此在这种“吃大锅饭”,无比对的状态下,容易形成故步自封,自我优越感强的思维惯性;由于政策和资金限制,岗位设定上基本是围绕博物馆最基础的运转来设定岗位,几乎不存在文创开发、数字化建设、新媒体运营、研学开发等具备创新性的岗位,即便有类似岗位的,也是一人多岗,不具备专业化,导致博物馆长期处于学校内部的“自嗨”式玩法,虽然其他大馆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争奇斗艳吸引海内外游客,但是高校博物馆似乎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只是做好自己的辅助科研工作,导致高校博物馆利用率低,间接的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在这样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的作用下,是导致高校博物馆无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因。
二、如何开展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
虽然说高校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有诸多阻碍,但在国家支持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春天的到来是可以预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法规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这为博物馆发展文创产品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将文创产品发展推入了“快车道”。
2016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在经营管理上,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研发、经营等活动”。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打造5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成1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文物单位和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公共服务、藏品征集、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
这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对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活动的支持和鼓励,让博物馆人做文创事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政策支持和资本推动下,国内博物馆的文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从“萌萌哒”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转型。
在高校博物馆文创事业未开垦的处女地里,各地博物馆开展文创事业的成功经验,正好可以为之所借鉴。
2.大力倡导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产品是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助推器。通过文化产业的落地,能够让游客通过文创产品将抽象的文化实物化,让游客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基于研学活动的开发,让游客亲身参与到课程的制作和互动体验中,让学习知识更加有趣和多元化,间接的促进了高校博物馆文化的传播。
其次,文创产业在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够带动经济效益。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不是一个独立产业,文化产业是设计、旅游、娱乐、制造、物流等各行业间的相互联系配合的产物,因此间接的带动了旅游市场、休闲娱乐、工业制造、知识产权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并带动大量就业。从而对发展国家经济和促进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文化产业是打造高校博物馆品牌的核心。当下高校博物馆体量巨大,不过同质化严重,打造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是延伸各自高校博物馆特色的有效渠道,通过对自我高校博物馆的定位,进行临时展览的设计包装、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研学课程的制作,在这些环节中都打上独立风格的标签,会逐步对游客的意识行为和思想观念的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能够在人们心中树立特定的品牌形象。
3.强强合作,实现主体自由化
高校博物馆最大的客观制约是博物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法人机构来进行多元化的合作,而高校作为纯公益机构又不能收取费用,所以在进行文化产业过程中,处理财务问题成为高校博物馆发展的隐性阻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依据2018年国家颁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联合资产经营公司这类校方机构,以校方控股或参股的形式进行注册公司,该公司受高校博物馆委托来进行高校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的运营对接工作。这样,在高校博物馆自身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有了辅助性质的主体机构来替高校博物馆开展文化產业的开拓和运营工作,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
4.打破思想壁垒,拥抱博物馆事业发展
要开展文化产业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改变高校博物馆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的心态。高校博物馆建设及运转资金,最源头来自于每一个纳税人,所以高校博物馆在发挥学校教学辅助功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大众教育,改变故步自封的状态,拥抱游客参观。在参观接待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开放开馆时间,同时设定人性化准入机制,准许除本校师生外其他社会大众的参观;在后勤保障方面,开馆期间做好水电暖供应,卫生清洁及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游客参观不因物业故障造成影响;在宣传讲解方面,制定不同人群的讲解内容,讲解态度诚恳,回答游客问题积极友善;在开拓创新方面,鼓励馆员结合自身岗位开拓创新,对待文化产业持拥抱态度,有条件的高校博物馆设定文创、研学或运营岗位。
5.结合实际,发挥校方及校友优势
高校是人才的汇集地,开展各类文化产业在高校都能找到对应的专家,这是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学校的艺术学院具备天然的人才储备,高校博物馆可与艺术学院共建文创工作室,共同打造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其次高校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可与学校旅游学院及优势学科院系共同打造,不仅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更能对在校学生起到社会实践的意义;讲解员培训方面,高校博物馆可与高校团委合作,共同组织讲解员大赛或成立社团,筛选讲解员储备人才;另外在市场运营方面,在校师生毕业校友就是文创产品现成消费市场,学生间的口碑传播,很容易将高校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品牌化,实现社会价值传播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用收益反哺高校博物馆发展,达到良性循环。这些都是高校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优势。
6.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向优秀的案例学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参与各文化部门的比赛和活动,是高校博物馆积极融入博物馆大家庭必要的方式。通过参与比赛的形式,知道自己业务短板,学习优秀博物馆的经验,不仅可以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样也可以使得优秀博物馆的文化产业理念得以传播。比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等文化产业大赛,都是对现有人员的激励和培养,引导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走向更加开放和专业大道,通过各类比赛活动的社会效应,实现宣传高校博物馆的目的。同时对于参赛选手或产品进行专业的评判,既让参赛选手增强了创新能力,又让获奖产品具备了经济效益的潜质。因此,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是高校博物馆实现自我提升和拥抱大众的自信体现。
7.高校博物馆事业需要持久的,有规划的进行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久的,有规划的进行,这种运营理念在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尤其重要。美国漫威漫画公司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就是一个高格局,长部署的理念。截止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放映前,已经有21部电影作为铺垫,这是一种超远的运营意识,最后自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作为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从一开始就要具备这种长远规划的能力,绝不是拍脑袋,想起什么做什么。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展是要将基于高校博物馆文化打造成产品投入市场,通过大众消费来检验是否符合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和相应的市场风险。因此在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展前期,要选择较为专业的运营人员来负责,逐步基于自身特色开发相应文化产品,通过系列推广宣传及逐步优化,达到最终目的。这是一个极具开拓、创新和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树立高校博物馆品牌,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有效的工作。
三、结语
在全国各地博物馆文化产业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趋势。高校博物馆如何响应时代号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入文化产业的潮流中,是当下绝大多数高校博物馆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旨在希望通过抛砖引玉,思想引导,以实现高校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早日落地,实现高校博物馆之间高频、高质量的交流,以小我之力,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让高校博物馆这股力量真正成为全国文博事业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马悦、李风啸、赵颖.高校博物馆:走出深闺展风华[J]. 浙江人大,2018(06)56-58
[2]白莹.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宁哲,男,硕土,西北大学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运营、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