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连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2019-06-28郭冲

新丝路(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甘肃省城镇整治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的发展让乡村逐渐脱离大众的视野,在现代许多人的眼里,乡村是落后的、愚昧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逐渐饱和,乡村出现在大家眼前。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拥有广阔的空间和人力资源,传统的生态与自然资源,乡村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创新地。因此本文以甘肃省连城镇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如何更好的开发村镇发展。

关键字:乡村;连城镇;开发策略

一、背景

“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乡村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是中华民族的定星盘。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而面对农村衰落、农村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状。乡村振兴作为战略层面的设计布局,在相关重大会议、部委信息中均有所体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将乡村振兴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各部印发乡村相关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土地承包政策、产业发展先导区、教育交通设施建设等多项支持乡村振兴的重大文件部署。

二、“连城镇”开发现状

甘肃省连城镇连城历史文化悠久,有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藏传佛教圣地妙因寺、显教寺、雷坛,素有“小五台”之称的石屏山尕达寺。还有引大入秦先明峡倒虹吸工程,水磨沟宋代摩岩石刻,东大寺等自然、人文景观。甘肃省作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先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势。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加大五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塑造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瓶颈: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程度、科学技术、农业管理方式、农业配套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以传统农业主导,非农经济比例低,农业效益逐年下降。村庄发展较城市发展,在经济结构复杂度、社会体系完整度、体制建设健全度等方面差异巨大。村庄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针对五大区域条件不同,实施不同生态策略。针对沿黄和黄土高原地区,在促进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基础上,发展现代旱作农业。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连城镇”开发策略

1.生态优先、产业融合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村庄规划牢牢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积极落实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内容,积极探索农村模式的“三线三区”体系,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等新型农村业态,空间划分、三线划定需要新思路,土地在农村环境里,生态生产的自然属性大于开发建设的社会经济属性,农村生态和生产空间存在一定重合性。新型农村业态出现建设用地分散,指标不足等问题,如何在农业园区配置一定的建设用地,解决村庄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关系是村庄规划中出现的新课题。基于以上问题,应该以生态优先、底线思维为核心,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和规模,农村产业园建设通过主导产业确定性质,结合田园综合体相关规定,配置一定比例建设用地,不同级别产业园建设用地规模不同。针对甘肃省连城镇内沿黄水土保持区等生态敏感区域,提出管控要求。在城镇开发边界中划分建设开发边界,村庄发展边界,满足村庄规划融合需求。融入区域经济,村庄产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的带动扶持,在区域经济框架下,发挥村庄产业功能和优势。融合其它产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依托旅游发展康养休闲基地、特色民宿,依托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走出去、工业产品走进来。

2.项目引领、资金统筹

项目计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项目库+村庄指标体系是村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的依据。规划思路可以从项目角度出发,保证规划每一个部分都有项目库,实现项目库的设计和规划理念可以一一对应。笔者在村庄规划的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内容详细可操作的项目库对于村庄的意义重大。环境整洁重点村优先选择近城、近景区、近交通干线的村庄。开展以“千村美丽”示范工程建设,考核标准包括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田园风光、生活水平四项内容,为了更好的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甘肃省连城镇村庄规划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应该是从“细致、准确、资金”三个角度进行设计。项目库细致程度是由规划的全面性决定的,大到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小到花池围墙,把项目库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相结合,将项目库分大中小类整理,每一个目标都是由具体项目进行落实,规划和实施之间的重要纽带。项目库的细致需要体现在分期规划,通过近远期或者逐年设计,项目任务能得到合理有序的落实。把这项工作坚持长久抓下去,形成全乡总动员,各村齐动手,村民都参与的态势,加强领导,落实环境整治责任制,抓好长效机制注重检查督促,传导压力,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持久地进行下去。

3.环境整治、文化挖掘

环境整治是村庄规划中最为矛盾的一环,根据国家和甘肃省连城镇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为保证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长期保持,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新家园乡乡、村两级都成立了环境整治领导组,健全了相关制度。各村实行党员干部卫生管理责任制明确村庄环境整治的目标是实现村庄融入所在自然环境中,不追求、不提倡、不鼓励将城市环境营造、空间整治的方式引入到农村。甘肃省农村环境整治分为两个部分,“里子”工程和“面子”工程。甘肃省连城镇村庄分布多在偏远地区,规模小、布局分散,村庄市政设施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垃圾处理方面,采用“户收集、乡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依靠不断完善的乡镇垃圾处理体系,引导群众对垃圾定点投放。同时部分偏远村庄积极探索源头处理方,减少垃圾的量,减少垃圾转运的交通成本,合理安排分户收集的方式和时间。修建大草坪等城市公共环境的做法。积极将城市设计中能用于村庄设计的部分总结归纳,传统城市设计手法,如图底关系、空间感知要素等内容,融入村庄设计。发掘文化特质,将农耕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融入外部环境营造。甘肃省连城镇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注重保护乡村符号元素,挖掘乡土文化潜力,通过保护与建设,将村庄文化等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传统文化再现新时代活力。

4.观念转变、体制创新

村庄规划采用城市规划理性规划的核心,对村庄发展环境和乡土建设内容挖掘不足。村民参与、村民共建环节薄弱,物质环境打造是外在发展因素,内在发展需要健全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的体制,在规划实施中进行引导。为了明晰村庄规划脉络,甘肃應在现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县域全覆盖,逐步转变观念,认识到乡村建设规划对于村庄搬迁集中与否、发展方式等重大内容有更好的判断,设施布局、道路交通、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指导。以垃圾处理为例,县域层面乡村规划将在城镇垃圾预测的基础上,更细致考虑村庄人口垃圾量和设施布局问题,垃圾收集点选择均匀分布、局部集中、分片处理等方式有明确的意见,在下一步村庄规划中,不会出现每村一个或者每村一个都没的局面。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传统城乡规划的组成部分,国家村庄相关规范指南包括2008年整治技术规范、2014年用地分类指南、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精细程度不及城市规划相关规范,村庄规划处在摸索尚未完全成熟阶段。在乡村规划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在甘肃省连城镇农村极度贫困的省情环境下,对村庄规划提出了完善自身体系外更高的要求,要将产业、环境、规划融合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白振华.基于村庄规划视角的乡镇总体规划刚性与弹性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7(21)

[2]翟帅.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J].规划师,2016(12)

[3]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城市规划,2018(04)

[4]蔡洋萍.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7(02)

[5]王花毅.乡村规划中的有关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8(12):94-95

[6]张京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评述及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8(03)

作者简介:

郭冲(1998--)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在读本科。

猜你喜欢

甘肃省城镇整治
席晓辉作品
撮粮之术(下)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