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市部分高校新生艾滋病及性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2019-06-27胡高楼陈根芝吴东红

关键词:性知识知晓率生源

胡高楼, 陈根芝, 吴东红

(浙江师范大学 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截至2017年12月,全球有3 67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在我国,虽然艾滋病感染呈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的发病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18~24岁的青年大学生增长明显[2].究其原因,性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3],在2017年新报告的病例中,经性传播的病例占94.6%,尤其是男男同性恋者[4],性传播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面对严峻的大学生艾滋病疫情,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就成了高校医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于2017年9—10月对浙江省金华市2所大学包含3种不同生源的全日制9 342名新生进行了相关的网络问卷调查,收到了有益的结果,现呈上拙作,旨在与同仁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2017年9—10月,笔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金华市区域内7所高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综合类大学1所、高职院校1所),包含3种不同生源的新生,共9 342人,其中大专新生5 610人、本科新生3 159人、硕士新生573人;男生3 159人、女生6 183人.

1.2 方 法

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设计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专题小组讨论、专家评阅等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采用《国八条》,8题全是单选题,其中答对1题计1分、答对6题及以上的同学算作“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性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得知识途径等共35题,其中5题多选题、29题单选题及1题简答题.学生不记名独立填写,在新生刚报到时和开展大学生艾滋病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前完成.

1.3 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调查,下载原始数据到Excel软件,再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本研究采用一般性描述(频数,百分率等),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2所高校的一年级新生共9 342人,其中大专新生5 610人,占60.1%,本科新生3 159人,占33.8%,硕士新生573人,占6.1%;男生3 159人,占33.8%,女生6 183人,占66.2%;年龄最小17岁,最大32岁,平均20.1岁;城镇户籍2 488人,占26.6%,农村户籍6 854人,占73.4%;汉族9 052人,占96.9%,少数民族290人,占3.1%.

2.2 3种生源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9 342名新生中,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人数是5 652人,知晓率为60.5%;3种生源的知晓率均较低,分别为本科新生63.1%、专科新生59.3%、硕士新生57.8%,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生源单题知晓率较低的排序前5是:第2题为48.0%、第8题为59.0%、第6题为59.1%、第1题为68.0%和第7题为68.8%;3种生源单题知晓率较高的是第4题,数值为88.1%,其次是第5题,数值为82.4%.从单题知晓率差异性比较上看,3种生源对第1,3,4,5,8题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3 3种生源不同性别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3种生源不同性别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示有差异,本科新生男生知晓率为66.9%,女生为61.4%;专科新生男生知晓率为62.2%,女生为57.6%;硕士新生男生知晓率为73.2%,女生为51.6%;知晓率男生比女生高.具体见表2.

表1 3种生源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人数及相应的占比情况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2 3种生源不同性别间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2.4 3种生源关于性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

笔者把对10个性相关问题的回答均设计为“是”与“否”2种,供学生进行单选,“是”表示对性相关知识的了解,“否”表示不了解.分别统计出2种答案的人数和与之相对应的艾滋病知识“知晓”人数,计算出2种答案的“知晓”占比,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10个问题的回答中,本科新生有9个问题、专科新生有8个问题、硕士新生有5个问题的回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性困惑时会咨询父母或老师”这一问题上,3种生源的回答具有一致性,统计学上无差异;调查结果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对性知识越了解,性观念、性态度越积极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越高,且本科新生优于专科新生和硕士新生;家庭教育、自我学习和同伴学习对3种生源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见表3.

2.5 3种生源获取艾滋病及性知识的途径

表3 3种生源对性相关知识的了解人数及其相应的艾滋病知晓人数对比

3种生源获取艾滋病及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中占首位的是网络,分别为本科新生75.40%、专科新生80.05%、硕士新生85.34%.其次为学校、电视广播.具体见表4.

2.6 3种生源对承担性教育责任的观点比较

3种生源中,本科新生、硕士新生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性教育责任”的人数占比最高,分别为69.26%,78.53%,其次为家长、自己;专科新生认为“自己应该承担性教育责任”的人数占比最高为74.17%,其次为学校、家长.具体见表5.

2.7 3种生源对中国性教育存在问题的看法

3种生源对“目前我国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回答具有一致性,排名第1的是“学校不重视”,分别为本科新生67.01%、专科新生59.45%、硕士新生79.58%;排名第2的是“形式和内容不佳”;排名第3的是“教师、父母本身缺乏性知识”.具体见表6.

表4 3种生源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各种途径占比情况 %

表5 3种生源对承担性教育责任的各种观点占比情况 %

表6 3种生源对中国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各种看法占比情况 %

2.8 3种生源对性知识需求的调查

3种生源对性知识需求排在首位的是“传授性卫生知识”(本科占75.97%、专科占73.98%、硕士占82.55%),排名第2、第3的是“传授预防性病知识和传授性心理知识”.硕士新生对性知识需求的比例要高于本科新生与专科新生.具体见表7.

表7 3种生源对性知识内容的各种需求占比情况 %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0.5%,低于黄晓光等[5]于2015年对辽宁省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78.76%)和王怡欣等[6]于2016年对全国15个省市大学生的调查结果(77.4%),与国家“十三五”计划提出的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0%的要求差距很大[7].单题知晓率最低的是对“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说明青年学生对男男同性恋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是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其中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与冷静等[8]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男性对性与艾滋病知识的关注度比女性高.本科新生知晓率高于专科新生和硕士新生,反映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不足.新生艾滋病知晓率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迫切需要高校尽早对新生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建议对高校新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兼顾不同的生源和性别,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尤其是男男同性性行为知识、国家政策宣传、主动检测咨询等内容.

调查表明,3种生源均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性教育的主要责任”,并渴望获得性知识教育,性知识知晓情况与艾滋病知晓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学生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期待和信任度高,建议高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艾滋病健康教育与性知识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防艾知识水平及掌握性健康知识.

调查显示,3种生源均认为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依次为网络、学校、影视.由于网络具有便利、快捷和强大的搜索功能,因而成为获取艾滋病及性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与李妍等[9]调查结果不同的是,学校已成为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4 结 论

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治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10],高校在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时,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平台,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开设慕课、微课等,进行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知识系统化,有重点、并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把对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推向深入,提高大学新生防范艾滋病和性病的能力,为创建健康校园作贡献.

猜你喜欢

性知识知晓率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跨省生源调控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