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体会

2019-06-24姚敏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发生率

姚敏敏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4000)

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也相对增加,这就使得其身体负荷严重超标,各种疾病发生率提高。尤其是在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偏高的背景下,其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尤为频繁。而该类疾病在发生后,可能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在以往,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中老年为主。但是,在近几年,该种疾病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这就使得该种疾病所威胁的群体扩大[2]。针对该种现象,医学界也越加注重该种疾病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20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是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符合对应诊断标准,且均经过动态心电图监测符合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指征,即每小时发生>30次的室性早搏、存在心率>100次/分钟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扑动、心动过速等现象;②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③患者以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20例患者中包含男12例,女8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58.38±8.32)岁;实验组20例患者中包含男9例,女11例,年龄44~88岁,平均年龄(57.21±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以给药、环境、病情观测等方面为主;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有:①基础护理强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用药治疗,长时间的用药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用药后不良反应,针对该类状况,必须要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基础指导,从而保证患者治疗中的饮食、生活行为等质量。②心理护理。通常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严重,且病症明显,很容易对患者造成负性心理。针对该种状况,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就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了解,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从而对其进行缓解。例如健康宣教、注意力转移、合理宣泄等。③用药指导。在临床工作上来看,心肌梗死患者的用药变更相对频繁,或是剂量的转变或是药物类型的转变,患者缺乏这方面的辨别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测,及时就用药的变更进行处理。④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原因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例如部分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出现肢体功能衰退,则需要定时对其进行肢体活动;部分患者卧床休息,口腔清洁存在问题,就可能诱发肺部感染,必须要对其进行口腔清洁等。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其主要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心理状态积极,且生理指标恢复明显;有效:患者接受护理后,心理状态有所好转,生理指标相对改善;无效:与护理之前无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且采取我院自制调查表,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当前各种疾病发生的年龄层次趋于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相对提高。而这类疾病发生后,可能会使得患者的心功能出现异常。这就使得其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心律失常的存在,会让患者的心功能存在严重的障碍,从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常规护理干预策略,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忽略了患者本身作为独立个体的心理需求。在整个护理活动开展中,均是以疾病治疗的需求作为基础,且护理人员采取的措施相对职业化,缺乏一定的亲和力[4]。从而使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服务应有的体验,反而有一种被监督或者被执行的感觉,体验自然相对较差。在患者体验较差时,其身心舒适度会所有降低,从而使得机体的一些负性反应增加,自然在康复过程中,可能诱发并发症的概率提高[5]。针对该种现象,临床越来越注重护理服务的全面性与人文色彩。本文中所提出的优质护理干预,充分意识到了患者心理在整个治疗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患者作为个体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得护理策略更加符合患者的身心状况,这样的护理方案更能够受到患者的青睐,从而使之配合度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提升。可以说,优质护理方案是一种集人文关怀、系统护理于一体的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说明,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适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发生率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