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2019-06-24王纪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活素血浆心脏

王纪良

(山东省阳谷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聊城 252300)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疾患,也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以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为常见表现。水钠潴留是患者基本病理特征。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多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其中,降低心脏后负荷,提高泵功能是其治疗基本原则。目前,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尚待提高。如何提高患者心脏泵功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1]。新活素为重组人脑利钠肽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多肽,有研究[2]表明其可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研究目的试分析新活素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脏功能改善、并发症防治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男89例,女91例;平均年龄(67.83±6.25)岁。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年版)。入组标准:①临床存在呼吸困难、喘憋、水钠潴留等急性症状;②血浆脑钠肽>400 ng/L;③临床存在射血分数<47%或者左室舒张不全证据。排除标准:①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严重内分泌疾患及结缔组织疾病。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治疗方案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入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患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依据2014年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加用新活素(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20050033),以1.5 μg/kg给予静脉推注,后以0.0075 μg/(kg·min)连续静脉泵入,治疗时间为3 d。

1.3 检测方法: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3000 r/min,15 min后,-20℃冰箱保存静置。治疗前、后,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

1.4 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肾综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部感染诊断符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会级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心肾综合征诊断以患者入院后出现急性肾损伤为诊断依据,符合Ⅰ型心肾综合征。呼吸衰竭诊断以血气分析患者二氧化碳分压>45 mm Hg或氧分压<60 mm Hg,二者符合其中之一者。住院费用以千元为单位。住院时间指患者入院治疗总天数。

表1 2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水平比较(±s)

表1 2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水平比较(±s)

注:NT-proBNP: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cTnI:肌钙蛋白I

images/BZ_26_177_320_2298_411.png观察组 90 3768.90±351.09 231.48±34.50 3.871 <0.05 1.09±0.25 0.38±0.03 3.650 <0.05对照组 90 3981.58±342.18 876.90±67.45 2.602 <0.05 1.03±0.28 0.76±0.05 2.420 <0.05 t-0.895 2.803 - - 0.961 2.981 - -P->0.05 <0.05 - - >0.05 <0.05 - -

表2 2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较(±s)

表2 2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较(±s)

注:Cys-C:血清胱抑素C;PCT:血清降钙素原

images/BZ_26_177_710_2298_800.png观察组 90 2.89±0.35 1.20±0.21 3.431 <0.05 2.39±0.40 0.48±0.07 3.548 <0.05对照组 90 2.91±0.40 1.98±0.38 2.938 <0.05 2.41±0.37 0.92±0.09 2.604 <0.05 t-0.985 2.780 - - 0.975 2.439 - -P->0.05 <0.05 - - >0.05 <0.05 - -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PCT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肾综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疾患的严重阶段,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也处于不断探索中。既往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机制主要从应用西地兰等强心甙类药物加强心脏功能,降低心肌氧耗,给予利尿剂纠正体内潴留的水钠超负荷,给予卡托普利等为代表的ACEI类药物拮抗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防治心室重构。近年来,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既往强调血流动力学变化阶段向神经内分泌治疗阶段转变。越来越多证据[3]表明以醛固酮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该治疗成效主要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尚待提高。

新活素为基因重组药物,其治疗机制为促进心室肌细胞产生内源性多肽,通过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耦联,促进心肌细胞内的环磷酸鸟氨酸代谢,临床起到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动脉压,使心室后负荷减轻。降低肺小静脉压,减少心室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前负荷。同时,有研究[4]显示新活素对于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醛固酮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减轻心肌纤维水肿,提高心脏泵功能。由于新活素临床应用较晚,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尚缺乏大量研究支持。研究试从心脏功能以及并发症改善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疗效。

血浆NT-pro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水平与心室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相关。既往研究[5-6]显示其血浆水平与心脏功能存在相关,心脏功能越差,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越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脏功能衰竭程度。肌钙蛋白是反映心肌坏死的敏感指标,当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时,其心肌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表现。有研究[7]显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与心肌细胞坏死数量存在相关。心脏与肾脏为人体内互动器官,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损伤,心衰综合征发生率高。血清胱抑素C是衡量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与肾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降钙素原是机体氧化应激指标,也是细菌感染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试以以上四个指标分析其对于临床疗效影响。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Cys-C、PCT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肾综合征、呼吸衰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新活素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

综上所述,新活素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活素血浆心脏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