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精准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探究

2019-06-22李凤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叠词课型原点

文|李凤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但老师们普遍感到教语文“累”。主要表现在课时最多,作业批改量最大,承担的任务最繁重,教学效果不明显……我们在不断研究、反思后发现: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目标不精准,课堂效率低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太多,40分钟内既要语言积累,又要语言运用、感情朗读,还要书写指导等,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什么都教了,实际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教师觉得教过了,但是水过地皮湿,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天长日久,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实质性的能力提高和素养提升。

基于此,从2015年开始,我们提出并进行了“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研究,此项研究立足于教学目标的精准研究,从学段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段段明晰、衔接,课课精准、到位。以此改革教学,改革课堂,最终实现教师教得准确又轻松,学生学得扎实且愉快。

一、明确学段目标,防止“越位”或“缺位”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以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点、语言训练点、本体教学目标为核心,将各年级的语文要素进行提取与梳理,构建各年级、各单元能力训练系统,形成“原点”教学知识目标体系。语文要素的梳理,让教师明白一课或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其教学价值是什么,这个能力点在本年级应该训练到什么程度。各年级语文要素的梳理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每个学段各有侧重。第一学段以字、词、句的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以词、句、段的教学为重点,第三学段以句、段、篇的教学为重点。针对不同学段,“小学语文原点教学”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段是快识字,早阅读,写好字;第二学段是爱阅读,广积累,乐表达;第三学段是读好书(整本书),习方法,会表达。三个学段的重点教学目标有两条线贯穿其中:一条是阅读线,从第一学段的“早阅读”到第二学段的“爱阅读”,再到第三学段的“会阅读”;一条是写作线,从第一学段的句式训练到第二学段的句式应用、段式仿写,再到第三学段的组段成篇,迁移文中基本写法的练笔。两条线同步推进,实现了读与写的紧密结合。以语文要素为“原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1~6年级的教学知识目标体系,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强了纵向联系,体现了能力的发展梯度,实现了知识的螺旋上升。在明确各学段的重点教学目标,突出学段特点的同时,做到了既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也强调了知识的纵向衔接,使年段教学目标“到位”而不“越位”或“缺位”。

二、精心梳理单元目标,用好教材里的“例子”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在体现年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用好教材里的“例子”,实现一单元一提升。为了用好教材里的“例子”,“小学语文原点教学”采用了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打破原来单篇教学的模式,把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以单元语文要素或关键能力为主线,不受教材编排顺序的限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依照单元内各文本承载的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重点教学目标是:认识叠词,积累叠词,运用叠词。这些目标在教学《小小的船》和《四季》两篇课文时完成。《小小的船》引导学生认知叠词,积累叠词;《四季》引导学生积累叠词,运用叠词。这样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单元内注重各文本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合力,共促发展。

再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花钟》《蜜蜂》《小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教学这一单元时,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花钟》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在略读课文《小虾》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利用在《花钟》一课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精读课文《蜜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领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表达方法;在习作训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进行表达。

这样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整体把握内容,让学生获得阅读感受,发现可借鉴的写法,迁移练笔,拓展阅读,实现阅读与习作的同步训练。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单元教学目标的梳理,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认知—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真正学好语文。

三、精准落实课时目标,实现“一课一得”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为将单元目标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原点教学”采取“1+X”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举一反三,从过去的“教过”变为“教会”,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第一学段一般采用“1+1”的教学模式,即课内一篇+课外(课内)一篇;第二、三学段一般采用“1+X”的教学模式,“1”指课内一篇精读课文,利用精读课文教给方法;“X”为课内、课外的多篇文章,或者是整本书,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学习。各个学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又总结出了不同的课型。第一学段的课型主要有归类识字课、随文识字课、读写结合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汇报课、写字指导课等。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型主要有预习指导(自主预习)课、精读引领课、阅读实践课、读写结合课、群文阅读课、习作(指导、讲评)课、整本书阅读(推荐、推进、汇报)课等课型。每个课型都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流程,课型之间的学习内容是相互连贯、衔接的。

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古诗三首》《荷花》《燕子》《昆虫备忘录》。单元导读中提出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所以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紧紧围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一要求,分散到不同的文本教学中,让每篇文本的教学目标精准,从而实现一课一得。《古诗三首》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精读引领课《燕子》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认知感悟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动物写清楚的方法”;读写结合课《荷花》一课的教学,在抓住荷叶、荷花的特点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学习作者从看、闻、摸、想等方面把观察到的植物写清楚的方法,仿照第2自然段选一种喜欢的植物进行练笔;群文阅读课拓展阅读《柳树儿弯弯》《秋日芙蓉》《枣树的旅程》三篇文章,继续学习作者从看、闻、摸、想等方面把观察到的植物写清楚的方法,既练习、巩固了学到的方法,又拓宽了阅读面。这样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做到了精准,教学时有的放矢,从而实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得意、得言,还得法,更得能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小学语文原点教学”从学段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了以学生的素养点、能力点为原点,扎实开展课堂教学,逐级达成教学目标,最终实现了教师教得准确、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愉快。

猜你喜欢

叠词课型原点
妙用叠词我来说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紧扣教材原点 巧解创新型实验探究题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可爱的叠词
让叠词走进句子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