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如何发挥优势当好“谣言粉碎机”

2019-06-21林军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新媒体环境

[摘要]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对本土谣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笔者通过对谣言呈现的新形式、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厦门发生的热门谣言事件,说明广播媒体应对谣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从一线广播媒体新闻记者角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如何应对谣言,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当好“谣言粉碎机”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谣言粉碎机;融广播;新媒体环境;应对机制

谣言是什么?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

著名学者奥尔波特曾提出一个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1]。也就是说:谣言的产生与事件信息的模糊度及重要性成正比。特别是在面对公共事件等关系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切身利益时,这种利益关系越密切,对于公众来说事件越重要,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此外,謠言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还包括:接收人群缺乏专业知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不少谣言真假混杂、以偏概全一时间难以分辨以及谣言真伪鉴定成本高、验证困难,造谣成本却很低——谣言在“跑”,真相还在“穿鞋”等。

谣言是虚假的、错误的、离谱的,甚至完全颠倒是非,它的危害不言而喻,传播速度惊人,在当今互联网的世界里,谣言更是“插上了翅膀”、“坐上过山车”。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恣意横行,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谣言呈现的新形式、新特点

(一)谣言传播的随意性、即时性和广泛性

新媒体环境下,获取发布信息门槛不断降低,谣言发布主体日益多元化,发布内容更加随意。同时,网络上的谣言比传统环境中的谣言传播具有更强效果,具有传播的快捷性和即时性,传播时间间隙微小,速度惊人的特点。当下各种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更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5G时代中国网民新闻阅读习惯的量化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获取日常新闻的渠道方面:

每天有20.03%的人使用微博;75.25%的人使用微信群。

谣言借助于网络,以微博、微信、网站等为传播扩散平台,传播形式更具多样化、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征,更加容易滋生、传播、扩散,造成广泛影响。

以前,谣言的传播速度是以一天“转载”多少次来计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速度以分和秒来计算转载次数,传播的广泛性超出想像,影响的深远和时间长远更是难以估量。

(二)传播群体的从众效应

在群体中.周围人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谣言的判断。如果已经有较多人相信谣言,就会促使我们去追随群体,提高对谣言的信任度。[2]

这也就容易出现,人们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草率,对谣言产生未经意间的认同感,进而不假思索转发传递给周围,成为谣言传播链条中的一环,促成从众效应的展现。

(三)“真相”比谣言还要多

破解谣言的法宝是真相。但当下是每介入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一旦谣言出现,就会有很多人在没有更准确信息源、缺少第一手事实依据,受到错误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凭着对事件文字、图片或视频的简单了解,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解读得出所谓“真相”再进行二次扩散,其实是助推谣言传播。

二、本地热门谣言的类型以及危害分析

(一)利用善良,造虚假不实、无中生有之谣

这一类型的谣言的传播,利用的是人们的一善之念,把谣言包装上“善良”或“爱心”、“提醒”、“好人好事”、“正能量”的外衣,让人随手一转“行善积德”。

2019年3月,厦门某小学班级群流传“二中一女生上课被男同学开玩笑绊倒致死亡。”的信息并以“罗校长”为信息源,附上提醒,真假难辨。经核实,信息为谣传。它利用了网民以防万一的想法和关爱之心进行传播。同一时间,谣言还改头换面出现在了贵州、山东等处,造成不小影响。

类似“家长捡到钱包,里面有车票,请帮忙扩散”也是此类谣言的典型代表,这类谣言常附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话语。造谣者故意不写明日期,让谣言持续扩散。

再如“高考准考证丢失被拾到”的“启事”也属于此,利用的是人们善意转发提醒失主认领的初衷,造虚假不实,无中生有之谣。

(二)放大恐惧和焦虑,传播扩散谣言

这类谣言通过构划虚假事件来放大人们内心的恐惧和焦虑,达到传播目的。如极易导致社会恐慌的“抢小孩”事件。此类谣言虽然虚假不实,但却有板有眼:有准确位置,具体车牌,利用的是人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

2017年7月,网络流传“厦门某小区,一妇女迷晕小孩要拐走,被当场抓住!”的信息,同时附有出警视频。经核实,最早流出类似文字和视频的是合肥,此后,谣言“换装后”在不同地区传播开来,每次都引起一定范围的恐慌情绪。

(三)蹭热点、博眼球、求关注

有一类谣言,造谣者或为吸引眼球编造、传播不实信息,或为出名而炒作,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或只为炫耀所谓不为人知的内幕造谣生事。

2018年10月7日,一则“厦门某高校100多名学生HIV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谣言在网络传播。经查,造谣者和朋友聊天时听闻相关艾滋病新闻,为博取关注,编造了谣言发布,对信息涉及的学校造成恶劣影响。

(四)别有用心,移花接木,旧闻变“新闻”

这一类的谣言通常“包装”一件已发生的事情进行移花接木。

1.旧闻变“新闻”

造谣者用移花接木手段,对以前的“旧闻”进行包装改造,变换时间点,将旧事件“移植”至新事件,改头换面冒充“新闻”四处招摇。谣言通常配发旧照片或视频以“佐证”,迷惑性很强。

2018年10月16日,附有新闻视频的“厦门楼市全面取消限购”的消息流传开来。经核实,视频新闻属2015年1月的旧消息,厦门市限购政策并未取消。

2.异地新闻变“本地”

谣言炮制者将其他地方发生的新闻掐头去尾,变换地址后传播,造成观看者恐慌情绪,盲目跟风,叠加式传播。

2018年8月,一条“厦门集美加油站着火”视频“横空”冒出,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经核实,视频为2015年山东日照一停产化工企业着火视频,被移花接木变成了“厦门突发新闻”。

(五)不明真相、道听途说、随意揣度

谣言针对一件刚发生的事件。发布者因不明真相,对事情主观臆测、想象推理、自主判断,结果却距离真相愈来愈远。这类谣言伴随事件发生同步产生,真假掺杂,虚实难辩,最后成了真事中的“假相”。转发者继续“添油加醋”、“看图说话”,甚至添加不实文字信息等,让谣言有了“变种”。

2018年3月12日,网传厦门前埔南小区两名戴口罩的男子强行将一小孩抱走。消息經过不断传播,衍变成“人贩子抢小孩”。经查,视频中被带走的女孩父母离婚,母亲向法院申请执行后和家属将孩子接走,却变成了“人贩子”。

2019年11月15日,网传“厦门蔡塘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被人贩子强行拉走,后被路人解救”的消息、视频在网络流传。经查,发布信息者为不明真相的路人。真相其实是当天一老人酒后到洪莲中路某小学门口接外孙女放学误将另一名女学生误认为是外孙女欲带走,后双方解除误会。但是,由路人发布的消息却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六)恶意造谣,中伤他人

造谣者为打压对手、打击报复,故意针对某一事物、人物、事件炮制虚假信息、歪曲事实、制造事端、迷惑大众。谣言采用欺骗的手段,恶意抹黑来达到目的,危害巨大。

2018年10月4日,厦门一网民连续发布数条“同安区某川莱馆食物中毒,死一人”的帖文。经核查,造谣者订餐因餐馆未及时送餐,交涉后未退钱,心生不满,编造谣言发布。

(七)利益驱动,谣言惑众

造谣者有强烈的目的性,因私利驱动,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来达到获利的目的。

2018年12月,厦门警方连续查获6名在网上谎称可为“三无”人员办理户口的人员。他们借谣言恶意夸大落户办理难度等方式吸引、误导符合实际落户条件的人委托代办户口并从中收取高额费用。

2019年1月,一则厦门车辆年检有新规的谣言传出,在微信群、朋友圈流转。经调查,是一些代办公司借谣言增加业务和上涨代办费。

2019年11月16日,一条题为“厦门地铁卡免费送!庆祝厦门地铁2号线年底开通!”的文章链接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疯传。由于文章备注发布方为所谓“厦门地铁卡”,不少网友争相转发,文章链接刷屏,很快就吸引了数十万的阅读量。经过记者调查,地铁送卡是虚假骗关注行为,背后推手别有用心,主要目的是给营销号导流以及套取个人信息进行倒卖,赚取收益。

(八)谣言当事人就是造谣者

这种类型的谣言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周围的人编造谎言来蒙混过关。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体谎言通过网络扩散开来,成为恐慌性谣言。

2018年11月14日,一则“湖里美岁城附近有人用炫彩灯光吸引小学生,伺机将人掳走”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经查,是小学生庄某被留校订正作业晚回家,谎称被一男子企图抓走。孩子的谎言因为家长的报警和发布网络求证而变成谣言。

2019年9月26日,微信群、朋友圈流传一则信息说“集美某小学二年级一男学生在路边遇到陌生人员之后被迷药迷晕,不肯跟家长回家”。传言言之凿凿,有来家长群的聊天记录截图,包含集美这所学校的名称、孩子名字以及家长姓名,似乎可信度很高,因此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而真相却是:小学生陈某某因放学后买零食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不愿跟奶奶回家。奶奶回家后向陈某某的妈妈编造了孩子被路边摊贩迷晕,要跟对方走的谎言。妈妈又未经核实,在微信群发布不实消息,造成谣言传播。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谣言在“百传千、千传万”的传播过程中被众多环节加工,极易进一步扭曲,出现几种类型互相渗透的情况,甚至成为引发社会震荡、恐慌、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侵犯公民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三、广播媒体如何当好“谣言粉碎机”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以探求真相为天职,以追求真理为终极目标。当谣言出现的时候,媒体应义不容辞地去承担防谣辟谣的责任,引导受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那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如何当好谣言粉碎机呢?

(一)打铁还要自身硬,辟谣别变“谣言扩音器”

本地媒体与本土热门谣言的发源地较近,面对复杂情形,媒体从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当好辟谣者。如果从业者责任意识不强、把关意识薄弱,只认定网友爆料的说法,为抢发、快发、拼得事件发言头筹而牺牲信息把关,不履行核实、证伪的职责,那么将铸成大错,无意间充当了谣言传播扩散的推手,将谣言变成“新闻”。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厦门震感明显。有网络爆料称:厦门国贸新城外墙、联发杏林湾一号地面裂开,是“豆腐渣”楼盘。面对信息,个别媒体未经核实澄清,直接照搬爆料引用,导致不实信息借助媒体之口“原封不动”扩散。事实上,前者是伸缩缝的外墙防水涂层表皮掉落,后者是不折不扣的谣传。

这事提醒我们:媒体从业者要“打铁自身硬”,要特别注意对网络信息的采集、筛选和甄别,要加强关口把关,将“三审制”的铁律落实到位,发布消息要慎之又慎,从源头上杜绝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坚持权威性、真实性才有公信力。

(二)广播当好“谣言粉碎机”的优势

1.发挥即时性和灵活性

面对谣言,广播媒体要树立和谣言“赛跑”意识,利用广播即时性和灵活性传播方式,利用权威性、公信力及时进行辟谣,既要真要准,又要快要稳,才能为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赢得先机。

谣言发生,广播媒体要发挥“短平快”+战斗优势,结合运用音频连线、滚动播报等形式第一时间公布权威可靠信息辟谣,再高密度滚发信息,掌握对信息的控制权,对受众实施正确引导和提醒,和谣言抢时间、比速度,让真相跑在前头,不给谣言进一步传播扩散的机会。

2018年5月,一段“海沧大桥发生车辆自燃”的视频和大桥封闭的紧急通知在网络广泛传播。广播记者分别向警方、路桥等权威信息源进行核实了解,确认为谣言后立即发声连线辟谣,提醒市民不要惊慌,不要传播谣言。经了解,自燃事故发生在虎门大桥。谣言利用两座大桥存在相似,移花接木,传播不实信息。真相大白后,笔者集中从不同的侧面、角度进行滚动连线辟谣,回答了受众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揭示了真相,使得谣言被快速攻破。

2.巧用善用融媒体阵地,扩大影响面

面对谣言,广播媒体要因势利导,把握新媒体特点,在新型多样的传播平台上,通过媒体融合优势和谣言“作战”。

2018年5月,微信朋友圈疯传着这样一则信息:有人上门推销香皂,闻一下瞬间会被迷倒,财物将被洗劫一空。广播记者发现,信息语句不顺存在反常,经调查与核实,信息内容子虚乌有。在广播连线辟谣的同时,笔者通过微博、腾讯、今日头条等不同分发渠道发布有针对性的辟谣快讯信息。发挥传播覆盖作用后,记者迅速另辟其他信源,对原有辟谣报道做了完善补充和延伸提醒,增加了“警方提醒”、“专家解读”等内容,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和广播新媒体辟谣专栏进行辟谣调查报道推送,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辟谣也同步进行,辟谣音频报道先后在广播《Il0直播室》滚动播出,图文报道在广播电视融合节目《996帮忙热线》中播出。

广播、电视、新媒体融合齐上阵,通过重点新闻栏目、重点时段,重点平台相结合,播发了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角度发挥不同作用的辟谣报道,短时间内形成声势,汇成舆论主流,达到立体传播、信息共享、充分互动、相互借力的效果,发挥出了融媒体优势,揭示了事情真相,谣言的影响力随即削弱。

3.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公信力辟谣平台

在消除谣言方面,政府部门对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布起着关键的作用。广播媒体要当好“谣言粉碎机”,还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做好谣言信息收集,舆情上传下达,确保辟谣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辟谣的同时,共同对普通民众进行有关知识的普及。

笔者所在的‘厦门新闻广播长期与110合作,常设《110直播室》节目并和警方的所有联动单位建立密切联系、绿色通道与证伪机制,共同打造公信力辟谣平台。

当谣言发生时,《110直播室》节目发挥“时、度、效”的优势,快速收集舆情、前期采访跟进、反馈辟谣平台。信息所涉及到的单位及时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和调查反馈,借助平台第一时间辟谣发声,发布最权威、最准确、最及时的消息,直达受众。在应对谣言的过程中,双方互相借力,进一步提高公信力、强化权威性资源、携手打造辟谣利器,成为信息公开的发布者、事实真相的承载者和社会信任的示范者。

2018年5月4日,多人爆料,新店镇蔡厝村出现一名女子向小孩发糖果,可能要拐卖儿童。相关视频在网络大面积传播,引起恐慌情绪,急需求真证伪。接报后,《110直播室》节目立即将图文、视频信息以及来源,传播渠道等情况汇总“速递”给警方。随着辟谣平台的启动,权威信息源的反馈,事情很快水落石出。女子为一名拾荒乞讨人员,习惯发糖果给施舍人,并无违法犯罪嫌疑。辟谣信息、相关提醒、后续处理等信息也相继通过《110直播室》节目播出,谣言失去传播的土壤,同时,警方根据平台提供的情况,现场对村民进行辟谣,消除疑虑,避免因误会引发冲突。

从谣言产生到警方处理和媒体快讯报道再到谣言平息消失,时间跨度缩短到了最小,社会影响降到了最低,效果发挥到最好。

过去,警方追着谣言跑,谣言出现并且扩散后再追踪查处,結果“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如今借助辟谣平台,谣言一出现,警方马上通过媒体掌握情况,谣言刚冒头,就被及时辟谣。公安部门因合作的持续进行,完成了日常积累和意识转变。

结语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改变了谣言的传播渠道和内容的呈现形式,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改变了新闻媒体辟谣的模式,但是不变的是人们对真相的渴求。传播真相,对媒体来说是恒久不变的责任和担当。

和谣言作战,媒体从业者要学习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时间赛跑,让真相跑得更快;还得练好宣传采访、舆论引导、科学普及、梳理事实的“内功”:要加强把复杂的事实以浅显方式表达,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的“轻功”。

当然,谣言传播动机非常复杂,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要将预防谣言看作一个立体体系,一方面科学工作者、媒体和每个人自身都应致力培养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做好审批、监管和品控,搭建良好的公信力基础。[3]

要加强信息公开政府权威发布,加强与媒体合作,主动发布民众渴望了解的信息,真正主动的避免和应对谣言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元元,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国武.谣言实现的社会机制及对信息的治理[J].社会,2005年第4期.

[3]周六谣言多:谣言不止止于真相[R],人民网一舆情频道,2015年04月20日.

[作者简介]林军,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新媒体环境
构建普通高中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新旅游法实施对旅游企业的影响研究
卫生企业应对突发传染病机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