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9-06-21郑海荣
郑海荣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特点,提出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主题教学,分别从教学主体、教学主题、史证意识、设置问题四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主题教学 高中历史 史证意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07-02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科书转变了过去的编排体系,使用“专题+模块”的方式,以主题为单元,把历史知识点分为文化历程、政治文明、经济发展这三个必修的模块,包括了二十五个古今中外的学习主题。基于教材特点,高中历史进行主题教学具备客观条件。主题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主题、史证意识、设置问题四方面探讨主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学主体为核心,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感悟。在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分析教材知识点,把握这一节课的主体思想是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三民主义思想,并以此为主题,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可以播放孙中山革命先行者的伟大形象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在情境创设上,应该紧紧扣住本节课的主题—— 民主和共和,帮助学生加深对三民主义理论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美国 1787 年宪法》(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这一节课的时候,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美国的民主宪政之路,教师可以紧扣主题,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情境。如可以播放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入住白宫的演说视频,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与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了解美国黑人参与宪政的历史与艰辛,让学生对美国的民主与宪政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总之,通过围绕教学目标与教材主题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教材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主题为主轴,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改提出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注重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坚持人本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主题教学设计。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与心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课)这一节课的时候,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刚接触过近代欧洲史,再加上学生处在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本节课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在对课文教学目标仔细研读和对教材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欧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目的、意义为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先将学生分组,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一个小组探讨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一个小组探讨西欧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一个小组探讨西欧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然后,让每个小组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主题讨论,既能让学生对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育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围绕教学主题,培养史证意识
“历史材料”与“史料”或者“历史资料”的概念是互相对等的,“历史材料”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知识的依托与素材。历史材料一般来源于历史专著、教科书固有的资料、高考试题、网络资源、现实生活等。历史材料的丰富性要求教师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史料、辨别史料、善于挖掘史料价值的能力。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史论结合”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史论结合”就是历史结论必须有史料作为辅证,也就是用史料来阐述历史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正确性。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开展,需要高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与历史学科学习内容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以达到灵活运用历史材料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在选取史料的时候,是根据一定原则与标准来安排,史料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用史料的时候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凸显教学的主题思想。如在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这一节课的主题就是美国 1787 年的宪法—— 宪政精神,这是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社会建立的标准。为此,教师以此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材料论述历史观点的史证意识。教师可以借此主题,选取 1776 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五月花号公约》、1781 年的《邦例条例》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容易把握与理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善于剖析这些材料,从材料中提炼美国宪政思想的基本要点。如美国宪政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公平、平等、依法行政;《邦例条例》奠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格局;《独立宣言》的启蒙思想对美国法律的实施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协议政府构成了理想的模型。然后教师让学生从这些文件中,寻找体现美国宪政思想的具体文字,培养观点与文字互相论证的史证意识,即学会使用文字材料来论证历史观点,为深入理解美国“宪政精神”这个主题奠定基础。
除了考虑选题材料的典型性、切题性之外,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重主题教学材料的全面性、多样性、丰富性等。如在教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二课)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以此为主题,让学生阅读古希腊政治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度的资料,然后从中总结这三者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城邦制度,特点是“小国寡民”,城邦的居民有着管理国家的权力;西周时候的分封制,是多个小国家拥护周王朝的统治,这些小国家也有着自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希腊的地理形势图画和中国的地理形势图画,配上播音员对希腊地理位置讲述的配音。接着教师让学生从图画与文字材料中分析秦朝封建专制国家的形式与古希腊城邦制国家的形式,这是由地理形势决定的。希腊山多地少不适合农业生产,海岸线漫长,这些因素决定了古希腊的经济形态必然是商业经济;中国地大物博,夏商周时期中国人的活跃之地是华北平原,适合于农作物生长,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的特点是自主,所以古希腊的政治形态是一种拥有很高自主权的城邦制。中国古代的经济是农业经济,讲究集权才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这就是西周分封制的衰落与秦朝以后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原因。这样,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史料论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学会从历史材料中分析与归纳论据与观点,培育了“史证意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四、设置问题,深化主题教学
古人说,“学起源于思考与怀疑”,即学习来源于思考或者提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学习动机,也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重要枢纽。在历史主题教学中,第一,问题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也就是问题的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方面,积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与热情;第二,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针对性,也就是能够围绕主题来展开,目的是要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培育思维能力;第三,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层次性,也就是问题设计应该有一些阶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第四,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主体性,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问题,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教师应该以鼓励性为主,以培育学生的自信心;第五,在问题设计上应该注重启发性,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达到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学习《戊戌变法》(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近代中国人的“中国梦”为主题,设计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如“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的理想是什么?”“戊戌变法那些方案体现了维新派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维新派为什么不能挽救近代中国?”通过围绕主题设计层层深入递进的问题,把戊戌变法与当下的“中国梦”相联系,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达到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总之,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来开展主题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非常值得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蔣俊英.浅谈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误区及实施策略[J].教学实践,2014(3)
[2]周 明.以“课魂”领航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14(5)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