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探析
2019-06-21王显燕周薇谭坚俊
王显燕 周薇 谭坚俊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辩证关系,认为广西职业院校在对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内容的整合中应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学生来源、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创业服务、精准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政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出专门化扶贫机制、职业化整合机制、革新化扶贫体系、技能化精准培养等措施,促进广西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扶贫机制 扶贫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09-03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区域贫困山区的环境、农村贫困户贫困程度,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运用科学有效扶贫程序,对贫困区域、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治贫脱贫方式。广西位于西南边陲,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有着全國最多的少数民族,属于“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地域比较宽,贫困人口比较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文化也相对滞后。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虽然广西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较而言,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使得教育前进的步伐被拖慢,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因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支持其继续学业,毕业后处境堪忧:一部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另一部分加入打工大军,成为低年龄低学历的体力劳动者。因此,打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广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一、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辩证关系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贫困对象的自我脱贫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扶贫、技能扶贫的“直通车”,能够精准发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能力的自我发展,从而达到精准脱贫的最终目的。
(一)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目标一致。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扶贫政策的分析,发现发达地区的扶贫政策和扶贫手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贫困地区的具体环境,先进地区的扶贫方法在贫困地区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不能有效落地执行。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贫困地区的人口整体性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扶贫政策的领悟不深;二是由于贫困地区经济普遍落后,群众对脱贫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针对贫困地区人口的特点,党中央、国务院根据这种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了方向,并部署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推出了“扶贫必扶智”这一理念。与以往的物质扶贫不同,精准扶贫是“靶向扶贫”,通过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手段,改变人们落后的观念,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机制,可以充分满足这种精准扶贫的需求,而且也可以通过扶贫目标的构建,提高受教育者的技能、改变其行为和态度,使其在职业行为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职业潜力,并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满足精准扶贫的核心需求,因此可以发现,这两种理念目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特点。
(二)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互兼容。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而以往“输血式”的扶贫方式不能适应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只有采用“造血式”的精准扶贫手段,才能对贫困地区人口“授之以渔”。大多数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成员大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化水平基本止于初中毕业或小学毕业;而这类家庭闲置的适龄劳动力较多。精准扶贫目标锁定贫困家庭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安排贫困家庭适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扶贫“靶向”的精准度,又可实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相互兼容。
(三)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不相矛盾。为了全面保证 2020 年完成脱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细化了精准扶贫路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转移就业扶贫以及产业发展扶贫。对于转移就业扶贫而言,主要是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并让这些群体掌握专业的技能,从而实现就业转移;产业发展扶贫主要是通过对地方产业运行状况的分析,提升贫困群体的自身发展能力,并有效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通过对这两种路径的分析发现,将教育培训作为核心,旨在提升人力资源的储备能力,并逐渐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而职业教育中的本质内容就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强化人才的技能。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面向劳动市场的教育模式,可以按照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因此可以发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两者不相矛盾,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
二、广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
职业教育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广西在国家开展精准扶贫、教育扶智的大环境下,2014 年开始向“老、少、边、山、穷”等地区推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也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课题研究。
(一)精准建档立卡。广西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制定贫困户识别标准,按照乡镇、村公所申请审核通过的名单公示评议后根据识别标准将信息逐一遴选录入,经过抽样核查、实地调研等步骤了解贫困的原因,掌握贫困状况,锁定识别贫困对象,做好建档立卡等工作。通过各级扶贫信息平台建立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根据地域特征对贫困家庭及子女提供技能培训和资助上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取得优先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提高建档立卡的价值性,满足精准扶贫的任务需求。
(二)精准学生来源。广西属“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落后,是山多、以农村人口居多的欠发达地区。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广西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核心,也是精准扶贫的落脚点。受地域的限制,贫困地区大部分初高毕业生和往届生由于信息闭塞失去升学的机会成了无业游民。针对这种情况,广西各级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在全区加大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和比例,中职学校放开初中毕业生和往届生的限制,采取各种措施对他们开放注册招生入学。高职院校则通过自主招生、对口专业中高职贯通等方式招生入学,并对山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实行特殊招生,让贫困学生享受专科职业教育和共享教育资源。同时,也在全区县市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并让他们重新就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精准结对帮扶。广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高职学校应联动起来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为贫困地区学校的师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教学提升的诊断帮扶计划。首先,在自治区示范校和区直的中高职组建圆梦班,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以学校或者班级为单位虚拟编班,指派专业能力强的带头人实行课堂学习、跟岗实训、走访家庭全过程跟踪,统一管理,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和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教学,促进产业链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建立扶贫脱贫的实训基地。目前广西职业院校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中外优质企业建立了各类实习基地上百个,覆盖学前教育、新能源、水利电力、机械制造、物流营销、电器电子类等。最后,加强与区域外的职业院校和县一级的职业学校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定向为合作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学技能团队,为广西的职业教育培养扶贫脱贫的骨干力量。
(四)精准创业就业服务。建立健全的职业院校贫困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实现人才和市场需求的整合,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率。学校通过与贫困毕业生、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贫困毕业生的家庭状况、所居住区域的经济发展、学生从业就业倾向、企业工位的需求等,建立精准帮扶的校企合作机制。在职业引领创业的教育中确定培养目标和培训内容,指派专职教师给贫困毕业生作毕业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并优先安排贫困毕业生就业;同时,鼓励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有创业意向的贫困生利用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自谋职业,学校前期跟踪指导,真正实现“一人创业就业,全家脱贫致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面貌,为更多的贫困家庭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人才精准定位任务的有效执行,满足职业教育中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
(五)精准扶贫保障。在市场人才需求竞争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往往处于弱势。很多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偏见,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只会基本的技能操作而文化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不强,因此,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关卡重重,这也给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形成了不少阻碍。因此,我们应该将目光瞄准精准扶贫保障。一是加强“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即抓好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实训环境,确保实训教学工作有效执行。同时,要加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稳定、教学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二是加大“老、少、边、山、穷”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完善三级(国家、地区、市)投入体制。各级政府从公共财政项目中合理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通过国家级(区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发改委的建设项目经费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同时,联合自治区人社厅、教育厅、各级扶贫办等主管部门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边远山区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加大专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投放力度,最终把剩余劳动力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和要求,重点建设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鼓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到一线任教,同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师傅和有特殊工种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提高边远山区的职业教育水平。
三、广西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
广西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可以采取有效路径,实现由见效周期较长的基础教育扶贫向教学周期短、时效性更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
(一)專门化扶贫机制。纵观广西整个扶贫工作过程,中职学校虽参与其中,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却不大,表现在扶贫资源利用率低、扶贫工作难以开展等方面。因此,现阶段广西职业教育相关人员应该深刻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专门化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这一机制通过与政府统筹,进行组织项目的协调、优化,提升精准扶贫的价值。而且,对于统筹机构而言,也应该通过对财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工作的整合,通过保障制度,从而实现对组织领导及工作领导的融合,满足教育资源中精准扶贫的政策需求。其次,对于区域中的政府部门而言,应该针对精准扶贫内容,将职业院校作为主体,实现行业与人才的自主化选择,实现职业教育中精准扶贫内容的稳定与创新。最后,政府部门需要牵头管理,并调动职业院校中的科研资源、技术资源,针对职业院校中贫困学生的状况,构建激励整合机制,并引导扶贫对象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实现多层次、系统化、精准扶贫政策的构建,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职业化整合机制。广西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各种力量,加大职业教育扶贫的合理投入,满足扶贫政策的要求。在经费方面,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供经济支持;在机制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因此,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广西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对分析,调查贫困家庭适龄青少年的状况,再考察职业院校的技术资源,综合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职业院校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将政府的投入作为核心,满足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发展需求。其次,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发挥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加大职业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并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减轻职业教育中外部经费的投入压力,最终实现精准扶贫。最后,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分析广西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设立专项基金、专项用款,进行教育扶贫工作的合理规划,充分满足扶贫政策的指导需求。比如,在广西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中,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发展区域基础经济,优化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改善职业院校教育扶贫的政策,加大精准扶贫政策的力度和提高监管水平,提升精准扶贫政策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性。
(三)革新化扶贫体系。对于广西贫困地区而言,重中之重是提高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价值,若贫困地区的产业无法得到有效发展,会降低产业的运行效率,使精准扶贫失去原有价值。因此,在现阶段职业教育体系革新中,应该针对精准扶贫内容,进行区域产业化的资源整合。通常状况下,在产业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推动广西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村集体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环境的建设,并充分搞好产业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从而形成绿色产业与自然生态相容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村产业与居民生产的穩定融合。实施技能扶贫,提高人才对技能的认识,并普及相关的技术,充分满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农业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其次,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鼓励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与区域农业企业深入性融合,积极促进农村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化产业改革,转变以往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扶贫政策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体系的整合提供支持。
(四)技能化精准培养。“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职业院校在发展中应落实这一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实施定向的技能型教育扶贫,也就是在整个教育背景下,通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能力。这种教学策略与其他职业教育方法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在人才精准培养中,为了提高人才的通用性,应该做到:首先,实现教育对象的精准定位,也就是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致富意识,并提高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准脱贫的密度。其次,强化人才的技能性,也就是在尊重贫困劳动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之后,根据具体环境、客观条件以及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职业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成效性。
综上所述,广西职业院校要充分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学生来源、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创业服务、精准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政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贫困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精准分析,弥补职业教育在执行精准扶贫中的不足,通过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联动机制的确定、经费资源的投入、产业经济投入以及人才的精准培养,制定扶贫政策,从而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中扶贫工作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价值,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潘瑞萍.精准扶贫: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杨 智.经验思维转向专业思维:农村职业培训扶贫“精准化”的本土路径[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7(4)
[3]卢 柳.运用精准扶贫理念推动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J].中华少年,2016(36)
[4]邓 俊.“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自我帮扶机制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6)
[5]贾 蕾.浅析五大发展理念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1)
[6]黎琼花.浅析新常态下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J].神州旬刊,2016(11)
[7]张 超.厚植精准扶贫理念 勇当网络扶贫的“拓荒者”[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
【作者简介】王显燕(1969— ),女,广西物资学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信息资源服务;周 薇(1981— ),女,硕士,广西物资学校,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职语文、广告学;谭坚俊(1967— ),男,广西物资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