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术领军人才”领导学校专业核心力量
2019-06-21石鹏
石鹏
【摘 要】本文论述“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策略,通过培训跟岗提升教育教学涵养、引导帮扶提升课题研究能力、以讲代培增强教师专业素养、笔耕不辍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平台展示强化课堂教学技巧与能力,总结取得的成果,并对培养工程进行深刻反思,以更好地培育“学术领军人才”领导学校专业核心力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术领军 人才培养 专业核心力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66-02
学校的高端专业人才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我校针对人才结构现状和学校发展需求,于 2015 年做出关于学校高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围绕“何为领军”“何以领军”“何育领军”进行研究并启动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发展”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为专业规划目标,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校专业核心力量为终极目标,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硬、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共识。2015 年 10 月,经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校行政会、党政联席会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严格考核,有 31 位教师成功当选为首批“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之后,学校科研处对培养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在了解培养对象的发展意愿和目标渴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制订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制度,并设计制作了“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学员手册。
2015 年 11 月 1 日,“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仪式在厦门大学举行,由此正式拉开了培养工程的序幕。几年来,学校大力拓展各方资源,按照工程培养规划开展校内外的系列工作与培训活动,为培养对象成为专业高端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之得到快速成长,并发挥榜样的作用。
一、“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策略
(一)培训跟岗,提升教育教学涵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直接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需要教育管理者、参与者“走出去”,深入名校,拓宽视野,广开思路。同时,为了全面提升领军人才在教学改革引领、主持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训等方面能力,学校分别组织 2015 年 11 月的厦门大学、2018 年 11 月的广西师范大学的专题研修培训,以及2016年12月的苏州名校跟岗、2017 年 11 月的广州名校跟岗研修活动。通过培训,老师们聆听一流的教育教学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最前沿的理念,用先進的理论充实头脑;通过深入名校,与名校教师面对面交流研讨,了解名校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丰富的课程设置、新颖的德育模式、细致的校园管理,深深触动了老师们的心灵,促使大家认真地深入思考。
(二)引导帮扶,提升课题研究能力。为了提升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让每位教师主持一个课题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前期的调查,学校了解到老师因为无法查阅到更前沿更全面的文献而不能更好地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就很快购买了知网账户,并邀请知网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中国知网”使用知识培训。学校深入了解到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有参与课题研究甚至主持课题研究的经验,有的老师虽然参与过课题研究但对课题的整个流程不了解,有的老师甚至连校级课题都没有参与过。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目标。有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可以尝试申报市级规划课题,没有课题研究经验的老师可以先从校级微型课题做起。学校为此聘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的教科所科研室主任耿春华老师和特级教师洪璞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2018 年 11 月,学校组织老师们到广西师范大学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以及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物化的集中研修活动。在研修过程中,老师们带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同伴进行交流,在专家的指导下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学会将课题物化成教育教学成果的技巧与方法。在日常教研管理中,科研处负责跟踪了解老师的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并不时给予提醒和督促,从多方面引导帮扶,以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三年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提高了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提升了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信心与能力。
(三)以讲代培,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对你最好的扶持是‘手放开!”这是学校长期以来推崇的“以讲代培”的管理干部培养方式,它对“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培养同样适用。为此,学校尽可能地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培养对象开展学术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准备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讲座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讲座提高自己的专业辐射能力。
在校内会议及培训中,如科研大会、毕业班研讨会、涌泉论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专题培训会,学校鼓励培养对象、准培养对象积极发言或做专题讲座。在接待跟岗培训及参观考察团的专题讲座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由培养对象开展的专题讲座。同时鼓励科研领军老师举办学术研究会,推荐这些老师作为专家到校外的各类会议和培训中开展专题讲座,以扩大这些老师的影响力,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学校的其他老师朝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笔耕不辍,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反思是教师自主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真正有价值的反思是在批判地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某一方面的优势,在长时间的关注、阅读、吸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文字。为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反思工作。老师们参加培训或跟岗研修后,教研部门会及时督促和提醒老师撰写学习心得,并把好的心得分享给其他老师。也就是说,教研部门会不时有针对性地将老师们的心得体会收集并进行板报展示和宣传,鼓励老师们将在工作中思考得到的结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并发表。从而营造一个学习、思考、研究、交流、写作、共享,教、学、研相统一的氛围,让前行者笔耕不辍,让后来者在学习与思考中提升。
(五)平台展示,强化课堂教学能力。为了发挥培养对象的引领力量,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展示平台,推荐老师参加校内外的展示交流课。如中高考示导课、课型展示活动、各类接待展示课、下乡支教交流课等,使老师们在锻炼中提高,在展示中表现;使教师在展示平台上不断地学习、交流、研讨和分享,增强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二、“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年来,培养工程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教、学、研工作。学校的学术领军人才的学科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老师们的榜样,充分发挥了学术辐射作用。从总体来看,“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课题方面,主持自治区级课题三项,其中结题两项;主持市级以上规划课题 18 项,其中结题 6 项;主持微型课题并结题 13 项;参与自治区级课题 15 项,参与市级课题 10 项,参与微型课题 6 项。
在讲座方面,本校老师在自治区级以上(含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讲座 23 场,在市县级层次讲座 32 场,在校级层次讲座 37 场。
在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方面,自治区级公开课 1 节,市级以上公开课、展示课 18 节,校级公开课、展示课 57 节;国家级、部级录像课、微课获奖 5 节,自治区级优质课、录像课获奖 11 节,市级优质课、录像课获奖 12 节。
在论文写作方面,发表论文 37 篇;获奖论文 36 篇,其中,获自治区级以上奖 13 篇,获市级奖 6 篇,获校级奖 17 篇。
获得其他方面荣誉的共有 38 人次,其中,主持或参与并获广西基础教育成果奖的 4 人,在培养期间被评上学科带头人的 4 人,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2 人,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5 人次,南宁市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 1 人,广西中小学外语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1 人,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1 人,自治区资源库建设各类评比共有 19 项获奖。
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共有 87 人次获得指导并显著提高。
三、反思提升,巩固成果
三年的工程,在收获的同时学校也在实践中反思,其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解决。
(一)培训方向应更专业、更细化。三年来,学校对培养对象的通识培训、集体指导十分丰富、到位,但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辅导稍显薄弱。在今后的教师培养项目及具体内容设计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培养对象目标方向及不同阶段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给予培养对象更为专业而有针对性的指導与引导,争取在培训中更为突显专业成长进阶。
(二)培养对象的榜样辐射作用还需要更充分的体现。三年来,一些培养对象成长迅速,并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成长带动了团队的成长。但仍有少部分培养对象虽然自身得到了成长,但是在校内外的影响力较弱,未能突显辐射作用。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加强宣传力度和帮扶力度,扩大培养对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培养工程的管理工作还要更为严格、有力。三年培养期已结束,大部分培养对象能够较好地达成成长目标,但仍有个别对象因为个人或工作原因未能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以后的教师培养工作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初期就有预设性地提出明确的奖惩制度,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以更有效地帮助培养对象成长。
(四)及时收集成果并有效物化。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对象成果丰硕,下一步我们将尽快收集成果,通过编辑成果集、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方式有效地将成果进行宣传和物化。
学术领军人才就像领头雁,头雁前飞,众雁随行。“头雁”是方向,是榜样,是学校教研水平和学术发展的灵魂。三年的培养、三年的努力、三年的结伴成长,“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团队。这些培养对象在成长的同时引领了其他教师发展,从而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我们会尽快完成培养工程的成果物化工作,将培养工程中的好的经验和反思迁移到其他教师培养工程和项目中,尽可能地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真正实现通过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目标。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