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片前现场示范和沟通程序对5岁以下幼儿X线检查的效果探讨

2019-06-21卜晶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拍片摄片患儿

卜晶慧,彭 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X线检查是临床儿科常用的一种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1]。在实际检查过程中5岁以下幼儿常因本身发育特点,其行为和心理变化易受自我主观情绪和外界影响,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在X线检查时易出现恐惧、反抗等表现,很难配合医务人员,容易延长拍片时间和影响拍片质量[2,3]。如医务人员使用强制手段进行检查往往使幼儿哭闹更加严重,甚至导致幼儿家长产生不良情绪,增加医患矛盾和医患冲突风险。因此5岁以下幼儿如何能够按照医务人员指示进行X线检查是影像科日常工作中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现场示范和沟通程序以探讨在5岁以下幼儿X线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影像科进行X线检查的5岁以下幼儿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53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3.23±1.09岁),胸部检查72例、四肢32例,其余16例。排除拒绝合作、病情危重、昏迷的患儿。根据是否实施现场示范和沟通程序分为试验组(2017年7月—10月实施者)和对照组(2017年1月—5月未实施者)分别6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检查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拍片程序 对照组患儿根据病情特点按照常规程序进行X线摄片,即医生指导患儿及家属按要求摆放患儿体位后开始摄片;观察组在X线摄片前医生进行亲自示范及良好沟通后再进摄片,主要内容如下:(1)熟悉与安抚:大部分患儿对医院及医生心存恐惧,甚至哭闹,影响摄片效果,故准备摄片前与患儿沟通互动,态度和蔼,必要时给予玩具,获得患儿亲密感及家属信任;(2)进行示范:医生亲自示范所要保持的体位,告知家属应当注意的问题,鼓励患儿模仿,并表扬激励患儿;(3)观摩 通过上述过程家属及患儿仍无法准确配合者,可以让其进入操作间,观摩其他患儿如何配合现场摄片,减轻患儿恐惧及家属焦虑。

1.2.2 观察指标 (1)曝光次数 从开始准备摄片到成功摄片曝光的次数;(2)摄片质量 参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评价标准将摄片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A级,影像清晰度及对比度较好、无划损污染、无伪影、拍摄位置准确等;B级,存在A级当中的任何一项不足,但未造成对整体判断的影响;C级,存在A级当中的任何两项或超过两项未达标情况,影响了对影片的整体及疾病的判断;(3)配合程度 患儿拍片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包括非常配合、比较配合、不配合三个级别;(4)拍片时间 从开始准备拍片到拍片成功所需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α=0.05,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曝光次数及摄片质量比较

观察组一次曝光比例高于对照组、两次及以上曝光次数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9,P=0.005;观察组摄片质量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B级及C级比例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1,P=0.016。见图1、图2。

图1 两组患者曝光次数比较

图2 两组患者摄片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配合程度和拍片时间比较

观察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8,P=0.000;两组拍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322。

表1 两组患者配合程度与拍片时间比较

3 讨论

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穿透力极强,临床X线检查就是利用这一特性。但其对人体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如短时间内多次受X线照射则会对组织和细胞产生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破坏和损伤细胞细微结构和机体大分子,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可出现乏力、口腔溃疡、脱皮、腹泻等临床表现[4]。目前X线设备虽持续改进,照射人体剂量逐渐减少,且检查一般时间仅数秒。但对于5岁以下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仍有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研究显示[5,6]幼儿对X线敏感性远高于成人,且年龄越小辐射所造成的危害性也就越高。因此在5岁以下幼儿X线检查时需要医护人员引导幼儿积极配合检查以减少多次拍片造成的辐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曝光比例(占75%)和摄片质量A级(占75%)均优于对照组一次曝光比例(50%)和摄片质量A级(占55%),提示在x线摄片前医生进行亲自示范及良好沟通后再进摄片可有效提高一次曝光比例和摄片质量,进而减少X线对幼儿机体造成的危害。笔者认为幼儿通常受到X线照射量越大其发生生物效应几率也相应增加,故为了幼儿的健康,作为影像科医生除保证摄片质量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可能提高一次曝光率并做好辐射防护。同时,提高一次曝光比例和摄片质量对于降低X线设备损耗和X线片报废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院内经济效益。

从幼儿心理角度分析,幼儿对X线检查产生不配合的原因有4点,①怯医心理;②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③由成人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流露影响到幼儿的情绪;④X线检查需要脱衣裤时,幼儿对将要发生的未知事件产生恐惧从而有抗拒心理。针对幼儿以上心理,本研究采取相关措施后三分之二的幼儿能够非常好的配合检查,不配合检查的幼儿仅占10%,提示本研究对5岁以下幼儿采取的方法在提高配合度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除实施现场示范和沟通程序来增加幼儿配合外笔者认为还需要得到幼儿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X线检查。王兴宏[7]等人发现在检查前还可通过鲜艳动感的玩具和悦耳的音乐分散幼儿注意力,进而降低曝光次数并提高摄片质量。在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拍片时间比较未发现有明显差异。但国内有报道显示[8,9]通过其策略的实施能够缩短X线的拍片时间和提高一次曝光的成功率。故今后可在如何缩短拍片时间方面借鉴其他可行经验以此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5岁以下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过量的X线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X线检查过程中通过现场示范和沟通程序可以提高幼儿配合程度和一次曝光比例,并对摄片质量的提升也有显著效果,可最大限度降低X线对幼儿的危害,以保证幼儿在检查中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拍片摄片患儿
不吐不快:“翻”陈出 新有多难?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腰痛出现八种情况要拍片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组合式床旁X线拍片盒扶持装置的设计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