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6-21刘翠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职业病符合率

刘翠翠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德州 253300)

在胸部病变检查的过程中,X线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也是影像学检查最基本的方法,对于肺部感染以及肺部肿瘤的鉴别该方法的使用率较高,对于疾病诊断的指导以及预后检查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摄影技术得到一定的普及,并且在稳定性和清晰度方面均较为理想,与普通X线进行对比,优势较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两种指标进行对比,将两种方法的优势以及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掌握更加科学的检查方法,为职业病检查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主要通过对X线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12月期间进入至本单位放射科接受X线摄影检查的120例体检人员作为观察组,获取DR片,同时以同一时间段接受普通X线检查的120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获取普通X片,对照组中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为(55.88±1.29)岁:观察组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为(55.92±1.197)岁。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为出现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普通X线检查患者选择站立位,选择正侧位进行拍片。

观察组:选择数字化成像及时,患者同样选择站立位,进行拍片是正位片的电压为80~85kV,电流为15~20mAs,焦距为180cm,后进行侧位拍摄,90~95kV,电流为30~40mAs,对胸部进行成像[2]。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对比治疗包括:①废片率:通过120例患者中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以及废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②诊断准确率,通过患者后期检查中的确诊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拍片质量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甲级片甲级片、乙级片率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但是在丙级片、废片率方面观察组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n(%)]

2.2 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比对照组75.00%,整体的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现阶段进行职业疾病诊断与检查的过程中,X线仍然是主要的方式,通过该技术可以对骨关节疾病以及肺部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检查方面简单便捷,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在费用方面在患者可承担范围内,属于一种快捷理想的方式,是进行职业病诊断较为重要的方式,但是该检查仅能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后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进行其他一系列的检查,并且检查存在误诊和漏诊的问题,增加了后期疾病诊断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成像的过程中对普通的X线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数字化摄影的方式,通过数字与模拟转化器的影像板,将X线中的信息进行数字信息的转化,提升整体的成像质量,并且将该技术尽早在职业病的诊断中进行普及,将职业病检查的准确率进行提升,为后期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上文数据资料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甲级片甲级片、乙级片率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但是在丙级片、废片率方面观察组显著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比对照组75.00%,整体的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原因为:普通X线技术的使用,因为操作中污染、显像以及定影药水的问题,造成整体的成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准确率,而数字化技术在使用后处理系统较强,图像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可以显著降低因为不合适的曝光等造成的成像技术问题,对图像质量进行提升;职业病受到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常规X线成像系统的影像接收采用的是屏胶结构,经过X线进行投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至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后,将影像展示至照片上,但是在整个的过程中中间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同时由于读片误差的问题,不能将图像进行永久的保存,胶片存储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是造成查询不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在资源的共享方面存在问题,并且传统检查中X线辐射剂量较大,存在引发癌症的风险,因此逐渐限制其在常规体检中的应用;DR数字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平板探测器将人体内的X线直接转化为数字化信号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以及传输,并且对图像进行重建,因此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存在光学成分衰竭或者失真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真实性,并且在检查中辐射的剂量进一步减少,可以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的共享和远程会诊,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简单,直观并且容易操作,可以避免摄像条件、体位等废片出现的概率[3];目前我国职业病监控中,因为受到疾病诊断标准的限制,在对粉尘作业人员的检查中,仍然采用的是普通X线摄像及时进行高伏胸片的拍摄工作,并且因为工人一般工作的地点在工厂、矿山,体检的人员较多,对于胸片的拍摄限制较多,受到拍摄条件、体位等因素,对于质量的控制率不足,因此造成诊断的差异性较大,但是这种方法造成的问题较多,不仅造成废片率较高,同时造成保存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对于职业疾病控制重视程度的提升,对于拍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将新型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应用至职业病的检查中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尽早将肺部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的各项措施进行细化,及早应用于肺部疾病的检查中,首先需要尽快将数字化摄像技术进行规范,将其应用于尘肺病的复查中,为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同时将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优势进行普及,提升胸片的质量控制率,保证小阴影形态的清晰展示,更加规范的了解小阴影密集度和尘肺期的不同级别,降低了后期反复拍片的概率,科学的对职业病进行诊断,全面提升诊断的质量,为职业病的判断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4]。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监护中应用数字化摄影技术,整体的质量以及合格率更加理想,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的符合率较高,成为进行职业健康疾病的首要方式,在临床中的推广价值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职业病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人人都有职业病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国医保支付改革的探索与反思:以按疾病诊断组(DRGs)支付为案例
父亲的职业病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