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06-20黄荣华

教育界·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黄荣华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边互动的动态过程。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不仅依靠教师的引导启发,而且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因此,营造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生动热烈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尤为重要。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入手,简要论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逐步落实到基础教育中。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仅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意识、教育模式的转变,而且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数学以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能够从思维发展、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习载体。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内在唤醒的一种主动探究、积极推理的心理状态,是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从内在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独立自主地探究教学内容,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区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更侧重于学生自身,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自律性[1]。所谓自立性是学生必备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相应的学习天赋和学习潜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翻越障碍,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说自主性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灵魂,是学生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一切学习能力的起始。所谓自为性是自主性开展的前提,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成探索、判断、选择、创造的心理过程。那么从探索到判断、选择、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结构的一般过程,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完成、自我发展的根本前提。所谓自律性是指学生从内在对自我学习的一种约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屏蔽一切干扰进而自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以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立、自为、自律能力的集中体现[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入手,无论是自主性、自为性还是自律性,都直指学生主体属性。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是由学生主导自主完成的完整过程。如果教师充分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尝试。

(一)情境激趣,调动自主性

情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进行问题设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中形成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引导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然而问题的设置要切入主题,形成有效的思考。在知识结构的充分唤醒铺垫中,学生的主观参与热情被瞬间点燃,在感官的刺激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的释放。

那么对于情境设置,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将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情境设置可以出示在导入环节。比如,在苏教版“认识人民币”这课的教学中,为深化人民币的使用含义,帮助学生构建人民币的概念,教师可以用视频出示情境:“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会,以表扬这一年中所有表现出色的动物。然而这么多的动物,到底颁发什么样的礼物呢?如何让所有动物都满意呢?主办大象愁眉不展。你能帮大象想出一个好办法吗?”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欲被瞬间击中。学生在讨论中会逐步提出用钱币来奖励所有的动物。此时人民币的概念顺理成章地呈现在所有学生的思维中,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感受到参与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对后面内容学习的主动性。情境设置还可以出示在课程中间重难点的攻克环节中。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为了解决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重点,教师用游戏设置悬念,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然后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再由学生随机汇报两个度数,教师猜测剩余角的度数,每次教师都能够正确说出度数。学生对这一项技能感到新奇,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中主动探索实践,从而唤醒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欲望,将学习动力转化为自主性。

(二)思维渗透,训练自为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都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空间。因此,为培养学生在数学思维中分类、归纳、猜测、推理的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在课堂的前后,根据教学内容有序地展开习惯培养,让数学思维内化为学生的学習习惯,从学习兴趣引导的自主性持续自然过渡到自为性的探索求知阶段。那么课前,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思维迅速运转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结构,从而在课堂中顺利进行知识衔接。比如,在学习“认识分数”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清单:“理解什么叫平均分?如果把一块月饼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最公平?把这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就是整块月饼的一半,就是它的(  )分之一。”根据问题的设置,学生会迅速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明确学习任务,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围绕重点展开探究。而在课堂中,围绕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渗透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分类、总结、猜测、推理等数学探究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中的自为性。比如,在学习连除应用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教师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形状辅助数量变化,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这样一道题:“一棵树上有30个苹果,有3只猴子发现了,总共吃了两天都吃完了,请问每天每只猴子吃了几个苹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绘画方形图呈现算式。第一种方法:可以先将方形图平均分两份,然后将其中一份平均分三份,自然得出算式:30÷2÷3。第二种方法:可以先将方形图平均分为三份,然后再将其中一份平均分为两份,自然得出算式:30÷3÷2。在数学思维的渗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充分挖掘,感受到了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多元化评价,提高自律性

教学评价作为数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对增强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摒除一切学习障碍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评价上,我们就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比如,学生在连除应用题的探究中,利用方形图做出一种解题方法,教师就可以顺势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其继续保持专注力,看能不能再得出另一种解题方法。在持续的语言激励和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从而保持一种高度的自律性。

三、结语

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自主性、自为性、自律性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旅程中真正感受到自由探索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同凤.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速读(上旬),2018(10):182.

[2]陈时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魅力中国,2018(25):7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