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理念实现小学数学课教学优化

2019-06-20赖茵

教育界·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优化数学教学小学生

赖茵

【摘要】分层理念是素质教育活动中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理论基础。当前导入分层理念开展小学数学课教学活动,全面兼顾到小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最终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分层理念;优化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分为三个年级段。第一个阶段为低年级时期,该阶段需要培养小学生的一些数学概念,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阶段为中年级时期,该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学习探究能力,即小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数学核心思维,利用数学思想来思考并且探究数学问题;第三个阶段即高年级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逐步引导学生展开中学数学知识内容的过渡性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教学活动的现状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其数学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在数学考核活动中,班级会有20%的学生数学成绩低于班级的平均水平,而只有10%左右的学生数学成绩水平是处于高分阶段的;在课堂表现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的只有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小部分学生则表现为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困惑、不理解的状态。另外,对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知识、巩固性知识、探究性知识。事实上,教师无论对何种学生、何种数学教学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教学理念、同样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生数学水平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要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分层教育理念正是在素质教育发展下所产生的新的教学理念,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二、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课教学活动的优化

(一)展开学生分层优化小学数学课教学基础

不同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此其面对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很难进入到所塑造的图形问题中。因此,展开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的分层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的基础。当前展开学生分层必须遵守“不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分层的标准”的原则。在分层理念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某一方面的思维能力等展开学生分层,而数学成绩并不能够代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况。在某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学期开始前,事先观察学生一个月,建立学生台账,在展开数学分数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数学类比思想能力为根据,展开学生的分组,要求分组后的小学生能够组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活动,同时也为统一标准下的小学生准备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计划。在学习下一数学知识的时候,打破该分组情况,重新进行分组。由于同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相似的,因此其在思考并且学习数学时,具有一样的起点,更容易在一个轻松平等的环境下展开数学学习,对数学的自主探究也更加活跃。

(二)展开教学内容分层优化小学数学课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同一个数学知识点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和呈现出来。如在数学二年级的“100以内的加减分” 的教学中,例子“90-35=”“80-54=”“20-9=”都是强调要能够运用借位法求减,而事实上在做题时,前两个题目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第三个题目正确率较高。由此说明,学生对同一数学知识点所呈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分层教学,不能一下子就用较难的数学例题来展开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在展开数学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数学课堂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分别展开教学。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生活中的统计图案例,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什么特點,在学生普遍掌握了这个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小组内的每个同学身高进行统计,并且绘制成统计表,在数学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统计图中整体和个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引申,使得学生能够展开对下一阶段数学知识体系的思考。因此,利用分层理念来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小学生展开数学的生活应用实践,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性思考,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展开数学练习分层优化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

数学练习题是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能够考核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还能够展开更深层次的数学教学活动。因此在分层教学理念下,要重视数学练习题目对于小学数学课的效果分析。当前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必须能够合理利用分层理念展开数学练习题的设置、数学练习题出现时间的划定,从而让学生从数学练习题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第一是要求教师能够实现数学练习题的性质的分层设定。如在新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所设定的数学练习题必须是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而在课堂中所出现的练习题,其特点是简短,能够体现该堂课的数学知识点即可;在课堂最后所体现出的数学知识点,则要呈现出探究性的特点。第二是教师强调数学练习题的量的分层。在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教学中,数学练习题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各种类型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去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而对于“路程应用题”的教学,则需要在较多的时间去展开练习题的解析教学,而非一味地让小学生展开练习。对于数学练习题的分层设定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等统筹分析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层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中的优化应用实践可知,不仅需要展开小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化发展水平的分层,而且需要展开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层次教学,最后利用课后时间,展开分层次的数学知识巩固练习。只有从各个方面、各个主体渗透分层教学理念,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2]王亚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3):4.

[3]余小燕.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11):16.

猜你喜欢

优化数学教学小学生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