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中二三线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路径探析

2019-06-20朱军姚新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朱军 姚新平

摘 要: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人口红利、出口红利递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局面。“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形成的开放新格局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江苏处于“一带”“一路”中间连接区,开放新格局为江苏的地理中心泰州發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多重机遇。以泰州为例,通过问题导向聚焦互联互通、金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四个领域,提出夯实自身发展基础、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环境、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探索二三线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开放经济 机制创新 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快东西双向开放,陆海一体开放,构筑“一体两翼”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倡议举措,对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江苏在“一带一路”扩大开放的整体布局中区位优势独特,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出海门户,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撑,居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是经济大省,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但也消耗了全国10%的能源。除了面临资源环境紧约束,同时还存在着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泰州位于江苏中部心脏地带,区位特色鲜明,是联系苏南与苏北的纽带。泰州开放型经济建设水平与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苏南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开放程度高度正相关。抓住“一带一路”开放新机遇,找准发展定位和突破方向,在更广领域开展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泰州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泰州在苏中崛起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一、“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与意义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三次提及“一带一路”,指出加快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往来等多个方面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通关协作机制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州论坛上,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的正式形成。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向西延伸至东亚、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西欧等地区,横跨整个欧亚大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东南亚,而且与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动整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构想意义重大,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以互利共赢为基础。首先,从国内看,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跨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据人们需求变化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过去形成的一些优势产能出现过剩,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产业的升级、产能的消解都需要时间和空间。而从国外看,“一带一路”沿线汇集了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既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完善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又解决了我国外汇储备安全被美债绑定的被动局面,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是一个多赢的构想。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重点在东部沿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广大中西部地区则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而“一带一路”中的“一带”起始于西安,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将使得中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沿海地区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沿“一带一路”中的“一路”继续深化与外部的贸易往来合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分头合进,开启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促进要素在“一带一路”国际间更加自由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将成为新时代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

二、江苏在“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中的发展定位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人口占全国的6%,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但江苏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辖江临海,扼淮控湖,东临黄海、太平洋,同上海、浙江共同构成长三角核心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覆盖面广、密度大,已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境内分布9个机场,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机场,机场密度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江苏也是港口大省,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中,江苏有7个;在沿海25个主要港口中,江苏有5个。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江苏经济繁荣、教育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居全国前列。2017年江苏省GDP达到8.59万亿元,其中苏州、南京、无锡3市GDP总量超万亿,全省经济增长7.2%,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相比,两个经济大省之间的GDP总量相差0.4万亿元,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10%,人均GDP约1.59万美元,整体发展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得益于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开放初期,江苏首开市场经济先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苏南模式”,奠定了经济发展基础。其后,抓住两次开放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第一次,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發展机遇,提高对外开放层次,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积极建设东陇海沿线”的“三沿”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八五”规划。2001年入世之前,江苏先后建立了张家港保税区,苏州、无锡、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外,与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模式。从1990年至2001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从1416.5亿元迅速增加到2001年的9511.91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7%;财政收入从136.2亿元增长到572.1亿元;出口贸易从29.44亿美元增加到288.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从1.41亿美元增加到71.22亿美元,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态势。第二次,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江苏推动开放型经济步入更高层次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苏南及沿江地区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土,全省基本形成与国际分工衔接互补的产业体系。从2001年至200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从9511.91亿元迅速增加到25560.1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财政收入从572.1亿元增长到2237.7亿元;进出口贸易从513.5亿美元增加到349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

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起,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开始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外贸结构不均衡,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出口占比低,受欧美经济衰退影响较大。同时,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附加值较低,服务业贸易比重过小;二是自身环境和资源约束趋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吸引外资的传统优势减弱;三是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引入的外资主要投入制造业的低端加工和组装,较少进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服务业利用外资总量不足;四是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江苏具备“走出去”实力的企业不少,企业海外投资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有组织的配套服务体系,投资风险较大,成功案例较少;五是省内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苏中、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总量远远低于苏南地区。

新时代,江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领先优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上述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江苏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地理位置上看,江苏正好位于“一带”“一路”中间连接区,连云港市是亚欧大陆桥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出海门户,江苏沿海地区位于长三角北部,北连接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南接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两大开放板块,将“一带”“一路”串接成一个完整的环路,保证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在“一带”“一路”间更加自由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江苏成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泰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江苏的地理中心,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设区市。进入新世纪,泰州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大健康产业为特色,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以中国医药城、出口加工区、新能源产业园、沿江产业带和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为主体的“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建设了靖江船舶产业园、泰兴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园、姜堰智能电网产业园、兴化不锈钢材料及制品产业园、海陵微电子产业园、高港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0个特色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12年GDP达到2701.67亿元,2013年突破3000亿元,2015年上升到36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2016年GDP突破4000亿元,达到4101.78亿元,2017年达到4740亿元,连续两年增速全省第一。

骄人成绩的取得缘于泰州企业的创新实干,涌现出一批在同行业中处于“第一”“唯一”的创新产品。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泛应用于首钢、沙钢、鞍钢等2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占据国内95%的高端市场份额,还远销印度、沙特、巴西等国外市场。江苏安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供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电网传统的无功电压控制方式,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现已在江苏电网和全国20个省市部分电网推广应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电10多亿千瓦时。泰州在船舶制造行业也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第二大船舶生产基地,新世纪造船公司拥有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设计制造能力,靖江安泰动力公司则能提供船用低速柴油机,产业链不断延伸。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轿车自动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为多家知名汽车公司如大众、奥迪等配套自动变速器精锻齿轮的企业,公司用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联手高校合作研发,使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泰州市近年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医药行业旗舰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11年跻身全国医药行业前列,排名江苏医药首位,有8个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市场占有率第一。集团斥资5亿多元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一举通过欧盟GMP认证,质量体系已达国际最高标准,在接轨国际水准上迈出重要一步。在产业集聚方面,随着全球最大疫苗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入驻中国医药城,亚洲最大的干细胞库的落户,泰州医药高新区目前已吸引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进驻,美时医疗等400多家知名药企落户,体外超声肿瘤治疗仪、多功能酶标仪、禽流感病毒快速检验芯片等4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产业集聚发展已呈现出新的气象。

作为最年轻的地级市,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但放在全省横向比较,经济总量上排名依然靠后,尤其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总量,呈现出明显的短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一带”“一路”中间连接区的江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样也为江苏的地理中心泰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新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机遇

21世纪前十年中国加入WTO后,在WTO规则下,打通了国内企业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壁垒,以广东、江苏为代表的地区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吸引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使得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领头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需求减弱,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事例频发,带给我国的出口红利大幅减少。同时,经过长期高速发展,我国的资源环境红利、人口红利几近消耗殆尽,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与中国加入WTO后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机遇相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为“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巨量要素流动、产品服务贸易、产业转移、产业投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化、体系化的贸易便利,优化沿线国际贸易的硬件软件环境,大幅降低贸易成本与风险,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对于江苏中部的泰州来讲,需要充分抓住这波机遇,眼光向外,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迎头赶上苏南经济发展先进地区。

(二)贸易资金融通带来的机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国发起设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市场的需求会推动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进行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诸如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投融资机制等等,这就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众多机遇。目前,泰州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2016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泰州作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金融已成为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需求,实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泰州金融改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在“一带一路”中将会得到复制、推广,这将为泰州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广大的空间。

(三)产业转移升级带来的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创新必然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受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某些优势产业具备了向外输出的能力,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走出去”的意愿,其中既有国企,也有民企,依托积累的产能技术优势,开始尝试通过对外投资,在更大的区域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外部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需求层次丰富。一些沿线国家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内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既能化解部分因国内消费升级导致的过剩产能,又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统计显示,2014年末,我国对外投资突破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改变以往企业“单打独斗”式的对外投资模式,企业“走出去”将呈现体系化、组织化的特点。泰州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新机遇,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补齐“短板”,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会给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新的机遇,但由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市在新的机遇面前,合作中也面临着不同的竞争挑战。地处江苏地理中心的泰州面臨的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有来自内部的挑战。

外部挑战来自同处苏中地区的扬州和南通,三市同处长江北岸,但就地理位置而言,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随着跨江交通环境的改善,愈加受益于上海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扬州紧邻南京,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接壤,直接受益于宁镇扬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而泰州地处上海经济圈与南京经济圈的结合部,虽能同时接受两大经济中心的辐射,但效应递减。就经济体量而言,泰州与扬州存在百亿级的差距,与南通则是千亿级的差距。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要素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主,转向人才、科技和数据为主,城市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上,体现在科研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建设上。就科教基础而言,在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上,泰州与扬州和南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内部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泰州所辖三市三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南高北低,区域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协同发展程度较低;二是泰州三大战略主导产业中,海工造船和新能源两大产业的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受全球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大,而生物医药产业尚处于培育期;三是企业家思想观念开放度不足,国资企业管理体系以科层制为主体,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较深,与互联网时代创新迭代加快,要求企业管理体系扁平化、去中心化的趋势不相符。民营企业家则受小富即安习俗文化影响,手中只要还有能够维持企业运营的订单,对企业现状变革的意愿就不强,缺乏经济全球化下产业变革加速带来的挑战加剧的危机意识。从企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来看,对员工持续培训培养投入不足,担心为他人做嫁衣,对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从雇佣、薪酬、依附关系向合伙、共享、合作关系的转变趋势认识不深,员工长效激励机制不完善,抑制了企业员工的创新活力。

四、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一带”“一路”中间连接区的江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样也为江苏的地理中心泰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三方面的新机遇。一是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机遇,二是贸易资金融通带来的机遇,三是产业转移升级带来的机遇。但由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市在新的机遇面前,合作中也面临着不同的竞争挑战。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泰州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有来自内部的挑战。迎接挑战、抢抓开放新机遇,推动泰州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眼光向外的同时,需要找准发展定位和突破方向,练好“内功”,夯实发展基础。本文基于调研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构建泰州内部三市三区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体系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发点,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泰州所辖三市三区目前有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连通,省道、国道限速70,但由于平交路口较多,通行速度低于限值较多,而区内高速收费又降低了通行量,总的来看,区内通行综合成本较高。可选优化方案有二,一是对区内相关主干道、省道、国道快速化改造,减少平交路口的影响,形成快速路网连通格局;二是调整区内高速公路收费站口,外移到整体区域边界,区内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通过构建覆盖全市的现代交通体系,提升三市三区间的通达效率,促进三市三区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抢抓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以大健康产业为抓手,整合三市三区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崇德向善,诗书传家的里下河文化为魂,结合精准扶贫,以品牌规划引导民俗表演、民宿发展,打造泰州全域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泰州的风光、美食和文化。同时,以物流带动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深化三市三区其它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推动船舶制造业与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探索江河绿色联运,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协同发展,合作发展,从提供产业配套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泰州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二)充分发挥泰州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

泰州目前已获得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包括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海峡两岸(泰州)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峡两岸(泰州)健康产业交流合作基地和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泰州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国务院2016年11月正式批复同意的,这是江苏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总书记在中央金融改革小组讲话中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地位的上升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的内在要求。纽约、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与其本国的经济科技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金融相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而言,不再仅仅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而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加速器”。泰州基于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1.多措并举扩大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目前,国家正加大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泰州可依托改革试点,抢抓机遇,多层次,多渠道,大力招引外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扩大金融服务供给的品类和基础,充分发挥在泰台资企业的合作关系,吸引相关台资银行进驻。

2.推进金融与产业科技跨界融合创新。泰州医药城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而医药研发生产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获得传统金融的全力支持,需要引入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现代金融服务,依靠科技金融合作创新加速医药城的发展,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3.基于互联网金融探索区域P2B新业态。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着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的“两多两难”现象,互联网金融P2P的出现扩展了民间资金投资渠道,近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由于跨地域、信息不透明、项目穿透性不足、平台自融等问题的存在,加之投资者认为平台会为项目安全背书,对项目运营情况较少关心,大多只关注投资回报率高低,倒逼平台对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选择偏好,而近年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宏观调控政策的推进,导致P2P平台项目违约问题集中爆发。投资者经過民间借贷、P2P借贷的风险洗礼,投资理念正逐渐趋于理性。泰州科技局泰科易网是为企业提供技术项目交易的网络平台,可以此为基础,扩展平台功能,发挥企业本地化、信息透明、项目穿透度高的特点,探索互联网金融区域P2B新业态,以安全、稳定、合理的投资预期收益,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交易成功的科技项目后继产业化提供融资服务,打通“两多两难”的对接瓶颈,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资金供需双方进入良性循环。

4.建立泰州企业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轻资产企业行列,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对权益性融资需求强烈。泰州建立区域性企业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风险投资机构与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提供无缝对接平台,降低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丰富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提供更多的渠道。同时,利用财税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具有高度市场敏感性的股权投资机构的筛选,力争培育出中国的“苹果”。

(三)立足本地培养解决中高端功能性人才短板

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泰州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尚有一定优势,但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要素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主,转向人才、科技和数据为主,近期国内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印证了这一转变。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泰州市相继出台了多个招才引智计划,包括支持顶尖人才的“金凤凰”计划、产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离岸孵化“飞地引才”计划、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海外人才“智汇凤城”计划和“凤还巢”计划,为泰州经济创新发展奠定了领军人才基础。但同时应该看到,引领创新的人才体系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项目落地产业化需要大量的中高端功能性人才的协同合作。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与经济发展不均衡一样,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也同样不均衡,苏南地区集中了较多的一流高校。尽管泰州近几年经济发展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未来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旺盛,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现实原因,苏南地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北飞”的比例较小,泰州本地考出去的高校毕业生回流的也较少,导致中高端功能性人才供需缺口较大。虽然高等教育资源苏南、苏中、苏北分布不均衡,但也要看到,苏中、苏北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来自本地区,学生如果能利用所学知识、充分施展自身才华建设好家乡将会由衷产生一种自豪感。公办本科院校学生学费较低,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因此,新时期泰州需要立足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区高等院校潜力,加大公办本科院校扶持力度,在师资优化引进、校区发展空间、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推动学校开放式办学,贴近现代产业发展前沿,打通政产学研合作通道,加大订单式委托培养比例,加快培养出大量“用得好、留得住”的中高端功能性人才,从依靠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最主要的依靠就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解放了生产力,在人口红利、加入WTO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推动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高速度发展,我国经济目前正面临人口红利、出口红利递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需要内部基础与外部条件的协同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扩展外部发展空间指明了方向,而制度创新依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部原动力。

1.建立创新试错的包容机制。经过四十年的探索实践,当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意味着任何一项创新改革的难度和失败的风险都提高了,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创新试错的包容机制,为新时代敢担当有作为的改革者提供信任背书。具体措施建议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优势,就当事者提请的改革动议,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听证评议投票,有助于提高决策科学性,分散决策风险,厘清责任,对事不对人,即便改革实践失败,也不至于中断当事者个人的发展进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改革创新生态环境。

2.建立存量资源盘活交易机制。因为存量资源有些属于产权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则涉及较多的利益主体,因此前期的改革多集中在改革阻力较小的增量领域。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以土地资源为例,与省内苏南经济发展领先地区比较,泰州土地资源尚有一定优势,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土地资源优势不再。新时期泰州可以探索建立存量资源盘活交易机制,加大闲置厂房、办公楼宇的拥有成本,打破所有者坐等拆迁一夜暴富的预期,推动闲置厂房、设备、办公楼宇进入生产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打造存量资源互联网分时租赁交易平台,推动形成服务产业新业态,对接新时期创新创业快速增加的需求,降低搜寻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3.建立企业家观念更新引导机制。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的思想观念与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高度。经济全球化,资源全球优化配置,需要企业家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抢抓“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中的发展机遇,企业家同样需要开放的眼光。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进入新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新时代经济发展动力正在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要素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主,转向人才、科技和数据为主,这就要求企业家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转变观念,调整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从传统的雇佣、薪酬、依附关系,转向合伙、共享、合作关系,建立完善员工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活力。具體建议发挥地方行业协会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划拨一定的经费,搭建企业家交流探讨、参观考察的线上与线下平台,扩大互联网+应用示范效应,拓宽国际视野,引导企业家更新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开放意识、共享意识,更好顺应新时代企业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为中间连接区的江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样也为江苏的地理中心泰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多重机遇,机遇面前亦有挑战。迎接挑战、抢抓开放新机遇,前提要求是练好“内功”。通过问题导向,聚焦互联互通、金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四大领域,探索基于中国亲情社会特点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路径,立足本地培养解决中高端功能性人才短板,满足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建立存量资源盘活交易机制、企业家观念更新引导机制、创新试错的包容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环境,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抓住“一带一路”开放新机遇,以点带面在更广领域开展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提升泰州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博鳌亚州论坛,2015-3-28.

[2]陈焕友.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回顾与思考[N].新华日报,2004-3-22.

[3]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8).

[4]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1.

[5]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Z].2016.

〔朱军(通讯作者),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姚新平,泰州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